塞林
我喜歡打籃球,隔三岔五總愛上球場去打野球。我癡迷于球出手以后在空中劃出的那道美麗弧線,更享受投中時隊友的歡呼和對手的驚嘆。有時候我真的感到慶幸,慶幸自己與籃球之間能夠存在那么一點哪怕只是淺淺的緣分,它帶給了我很多特別切身的啟示。
比如,我懂得,得分高低絕不是衡量場上表現好壞的唯一依據;
比如,當出現一個絕對機會時必須出手,你唯一的錯是錯過機會,而非那個出手后已經在你控制之外的結果;
比如,一個真正優秀的球員肯定能讓自己的隊友變得更好,而不是相反;
比如,埋怨隊友或抱怨裁判永遠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比如,球打得最好的人并不天生就是球隊老大或更衣室領袖,領導能力是一種更難得的天賦;
比如,天才球員僅僅相信自己是不夠的,他必須信任隊友;
比如,超級球星必須擁有在最關鍵時刻終結比賽的能力,他要具備一種舍我其誰的精神力量,要敢于在決定勝負的最后一秒出手。
……
我也愛看球賽。我常常自嘲是個“偽球迷”,與其說我看的是球,不如說在看打球的人。我總是被某個我感興趣的球員牽著走,如科比、姚明、林書豪、庫里等等。
科比的偉大無須多說,他的單場81分,他的5枚總冠軍戒指,他的各項神級數據……都構成了他吸引我的魅力之源。但更打動我的,是他“神跡”般的職業生涯背后那種對自己近乎殘忍的磨礪,是他被炫目的榮耀之光遮蔽的那些最孤獨、最枯燥的日子,是所有人都還在睡夢中而他已經開始去球館訓練的“洛杉磯凌晨四點的樣子”。
——我愛科比臉上那股子死磕到底的狠勁,愛他痛恨失敗的表情。
姚明初登NBA時孱弱的表現,差點讓他成為全世界的一個大笑話:當他龐大的身軀被晃倒,當他出現笨拙的失誤時,客場球館里的巨大哄笑像個怪獸把他碾壓得起不了身,但他逐漸克服了異國文化的不適感,找到了自己在球場上的位置,他扛過來了,成長為令人畏懼的內線巨人。
——我愛姚明的勤奮和謙遜,還有時不時冒出來的幽默感。
林書豪,他從一個選秀落選者、飲水機看守員、借隊友沙發睡覺的無名替補,到憑借自己的現象級表現帶領在失敗中掙扎的球隊走向一連串勝利,從而掀起世界范圍內“林瘋狂”旋風的故事已人盡皆知,而我依然想看看這個不再瘋狂的華裔小子能夠在籃球之路上走多遠。
——我愛林書豪捕捉每一個機會的不屈之心,愛他鉛華褪盡重新開始的淡定。
庫里,這個被球迷昵稱為“小學生”“萌神”的球星,長得并不彪悍,卻靠著不講理的三分遠投,打破了一大堆歷史紀錄。在習慣于展示肌肉力量的球場上,他的球風給人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感。而他貌似弱小的外表下有著超乎想象的核心力量,這力量既是身體上的也是精神上的。
——我愛庫里那種人畜無害的“萌”,以及“萌”背后至柔至剛的決心。
我也愛那些“王者”:“答案”艾弗森、“閃電俠”韋德、“玫瑰”羅斯、“黃曼巴”羅伊、“泡椒”喬治……
“有故事”的球員還有很多,怎么說得完呢?
有一天坐在電視機前看一場NBA總冠軍決賽,我的情緒差點失控。我喜歡的金州勇士隊贏得了比賽,而主導這場勝利的竟然是一個替補球員,他的名字叫肖恩·利文斯頓。他用神準的投籃“殺死”了比賽。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在那場比賽后拼命在直播吧里刷屏,就想看到更多關于利文斯頓的消息。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每次看到利文斯頓上場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他那張靜如止水的臉會讓人想起他經歷過的人生重創。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樣,被他說過的那一句話戳中淚點:“我努力地奔跑,只為追上那個曾被寄予厚望的自己?!?/p>
他當然曾被寄予厚望!然而2007年,正處于職業生涯成長期的利文斯頓,在比賽里的一次上籃后,因為沒有控制好落地姿勢,他的左腿從膝蓋處折斷!不必用醫學術語來描述這次受傷的慘烈程度,僅從他幾乎要截肢這一點,就能知道這傷對一位運動員意味著什么。他那次受傷被稱作NBA歷史上最恐怖的受傷畫面。
利文斯頓從重新學習走路開始,經過煉獄般的身心康復,時隔16個月后重返球場??墒堑却膮s是一段更為虐心的流浪之旅。沒錯,是流浪。這位曾經的“籃球驕子”一次次淪為各球隊的“棄子”。競技場是殘酷的,無論他的復出之路多么坎坷多么勵志,當球隊發現無法從他身上看到想要的賽場表現時,做出的選擇必定是交易出去,或者裁掉。有時候,在賽季開始前,在十天短合同到期時,接到被放棄通知的他只能獨自收拾行李,黯然離開。6年時間,他輾轉了9支球隊。
直到,2014年夏天,他來到了金州勇士隊;直到,2015年6月,他作為替補贏得了總冠軍;直到,全世界看到他在一個現場直播的大場面里擔當主角……折翼的夢想終于呈現出它溫暖的質感。我有一種想流淚的沖動,不是因為軟弱,而是因為見證了堅強。命運的腳本也許是上帝寫的,但劇情的演繹卻全在自己。
今天我們不談人生,就這樣只談談籃球,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