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廷虎
2015年11月16日清晨,霧氣氤氳。
張祖安翻身起床,來到電腦旁,手指一按。
電腦界面徐徐載入,張祖安右手伸向床,抓起黑色棉襖披在肩上。然后,他迅速地把右手放回鼠標上。
鼠標點擊聲持續響起,張祖安打開昨晚還未看完的文檔。

鼠標滾輪轉動,文檔上一個大大的“端”字映入眼簾。
“這個‘端’字,那可是大有來頭。”張祖安意味深長地說。
兩個月前,張祖安憑借自己在教學改革中的研究成果,榮獲全國首屆“啟功教師獎”,并得到李克強總理的接見。
“我能得獎,跟這個‘端’字大有關系。”張祖安右手抽離鼠標,撩起衣袖。
初露“端”倪
2007年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
奉節縣永安中學一間辦公室里,歷史教師張祖安盯著備課文案,眉頭緊鎖。
“白忙了一個月,啥子都沒搞出來。”張祖安搖頭嘆氣。
一個月前,初一年級學生進行了一次歷史考試,張祖安任教的班級表現不佳。
為了幫助學生學習歷史,張祖安承諾要為他們發明一種快捷記憶法。
歷史學習難在記憶時間。張祖安明白,要讓學生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就得讓數字和漢字產生聯系。
可如何才能讓二者建立聯系呢?張祖安盯著文案,恨不得從中“摳”出一點思路來。
正看得入迷時,張祖安猛拍了一下腦袋:“怎么把這么重要的事情給搞忘了!”
原來,張祖安跟妻子約好了端午節一起逛街,借此彌補平時因工作太忙而被他忽略的妻子。
夔州路上,張祖安一邊陪妻子逛街,一邊若有所思。
行至一處粽子攤前,張祖安停住了腳步。
“你啷個不走了,看啥子東西呢?”
張祖安似乎沒有聽見妻子說話,眼睛直勾勾地盯著招牌上那個大大的“端”字。
“這個字啷個這么眼熟,好像在哪里見過?”張祖安用手比劃著這個“端”字。
“哎呀,這不就是那個例字嘛!”張祖安突然興奮不已。
讀師范時,張祖安買過一本《四角號碼字典》,扉頁的例字就是這個“端”字。
“四角號碼檢字法,就是用數字代替漢字,在兩者之間進行轉換,這不就能夠拿來記憶時間了嗎?”
“獨角”乍現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碧空萬里。
張祖安坐在書房里,卻是滿臉愁云。
“四角號碼檢字法使用起來局限太大了。”張祖安感嘆。
“就拿‘端’字來說,代碼為0212,把它拿來表示秦朝阿房宮修建的時間雖然可以,但單獨的一個字不便于記憶。而且,其他發生在公元前212年的事又該怎么辦呢?”張祖安困惑不已。
原來,四角號碼檢字法將漢字分為四個角,取角上的部首對應數字0—9,依次組合四個數字即為該漢字的代碼。
“歷史上每年都在發生大事,如果用四角法去記憶時間,可選擇性和意義都將大打折扣。”張祖安說。
一想到這里,張祖安就心煩不已。
望著窗外藍天,張祖安坐不住了,便約好友一起爬鳳凰山。
到山頂時,好友想拍照留念,張祖安拿出手機,滿足他的愿望。
剛舉起手機,張祖安看見,好友身后的白鹽山寶塔在陽光的照耀下白亮生輝。
“寶塔成了最顯著的標志,塔就是山,山就是塔。”張祖安陷入沉思,“塔是山的一部分,看到塔能聯想到山,那看到一個部首也能聯想到與之有關的字啊,何不用‘一角多字’的方式來簡化時間記憶呢。”
張祖安蹲到地上,撿起樹枝比劃起來,完全忘了好友還擺著姿勢等他拍照。
“對啊,一個角就行。”張祖安沖到好友面前,高興得手舞足蹈。
好友卻云里霧里的,不知張祖安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大事”巧成
一個工作日的早晨,張祖安用炭火把飯蒸起,急忙趕往辦公室。
“‘獨角法’確實可行,但要幫助學生記憶,還得拿出點作品來。”
張祖安打算給學生編制一張大事年表,幫助學生簡化記憶。
“之前給他們編制過獨角號碼速記表,但是缺少趣味性,學生不買賬。”張祖安說。
一張速記表上,分為十個部分,由0—9十個數字統領,下面密密麻麻全是歸屬在其間的漢字,學生難明就里。
“我想著大家只要把時間拆分成數字,然后從歸屬部分尋找漢字拼接,就能實現數字到漢字的轉換,沒想到大家根本不屑一顧。”張祖安很郁悶。
必須讓獨角法簡單實用,張祖安決定先做一份大事年表“試一下水”。
“隋朝建立于公元581年,歸類在5、8、1之中的漢字一共956個,怎么才能讓這句話意義突出呢?”張祖安撓頭。
“對了,隋朝建立之后最大的意義就是結束了南北分裂的局面,得往這上面靠。”張祖安又點點頭。
“‘束’,一豎穿三橫,就是‘5’;分,八字左右開就是‘8’;裂,一字開頭寫,就是‘1’。隋朝建立就是‘束分裂’,‘581’。”張祖安極為夸張地變化著表情,不停地使用著各個漢字。
夏禹立廈主,商王鳴商庚……
“天哪,屋頭飯還蒸起的。”張祖安忽然想起。
當他跑回家時,燒穿了眼的大鍋正散發著濃烈的糊味。
“有糊氣,就是有福氣。”張祖安自我安慰。
這套新編大事年表終于讓同學們產生了感覺,使用之后,效果立竿見影。
百尺竿頭
“同學們,俄羅斯國土面積是多少?”
“二月棄尼。”
“為什么?”
“俄國二月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拋棄尼古拉二世的統治。”
“同學們,珠穆朗瑪峰高度是多少?”
“美首希坡。”
“為什么?”
“以諾曼·迪倫弗斯為首的美國探險隊首次從西坡成功登頂珠峰。”
…………
一趟地理課下來,同學們總是“答非所問”。
“這得多虧了張祖安和他的‘獨角號碼記憶法’。”永安中學校長田樹林說。
原來,速記大事年表編制后,很快就傳遍了整個校園。
學生們都認為年表能幫助加深記憶,這也徹底激發了張祖安研究“獨角法”的熱情。
于是,張祖安將“獨角法”進行拓展,使之能夠運用在各類學科的記憶上——張祖安憑借編撰的教程摘得全國科學創新大賽的銀獎。
他不僅癡“記憶”,更癡教學,由他帶頭研究的“四步自讀教學法”和“新活亮實四訣師培法”也在全國引起不小的轟動,收獲數十個獎項。
“現在啊,在我面前好像立了根百尺長竿,比起一下子爬到‘百尺竿頭’,我更喜歡慢慢用力,去鉆自己喜歡的事情,什么時候到頂再說吧。”
張祖安抹下撩起的衣袖,重新將右手放回鼠標,轉過身去不再說話。
電腦屏幕重新亮起,那個大大的“端”字又映入眼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