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同志
通過互動環節的討論教學,能夠有效的把各項信息反饋給老師,因此,對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有很大的提升作用,進而對提升教學課堂質量有很大幫助.課堂互動教學方式屬于微觀教學方式,它開展的條件依附于師生之間的相互活動,相比傳統的以教師或者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概念,其更加能夠把握課堂節奏與質量.
1互動教學的必要性
從新課標的角度分析可知,整個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主,教學活動能否順利開展是整個環節的關鍵.但是,往往班級的學生人數都很多,學生之間學習程度的差異老師無法準確辨析,因此,將互動式教學模式引入課堂教學顯得格外重要.互動式教學能發揮的作用是能夠將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反饋練習展現出來,這種能夠把教學活動輕松化及親近化的特質,能很好地將學生引導到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自己解題思維能力進行提升,也還能有效地將各方面信息傳導給教師幫助課堂教學,學生主要是通過參與教學過程對學習目標有一定掌握程度,是學生在課堂中主體性地位的主要體現.因此,要設定課堂教學為核心,要通過討論、問答、提問各項互動式的環節,將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掌握學習技巧、知識,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素質的一大關鍵點,更是奠定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鋪墊,讓他們在對物理知識掌握之后的前提下,能夠將有效地提升學習效率,理清概念.互動式教學發揮的作用能夠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親密化、和諧化,能夠借助教學資源讓學生輕松學習,這對于物理教學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2設立問答引導,建立和諧課堂氣氛
2.1設定情境,觸發學生質疑
在教學過程階段,通常我們把“疑問”比喻成學生思維的催化劑,假設學生沒有疑問、就不會有很強的求知欲望,也不會有主動積極的思考性.因此,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出發對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現在狀況,有計劃地對情境進行設定,設定此情境要與學生認知的結構產生沖突,以此來達到學生的探知欲望,激發學生的主動質疑態度.比如,在課堂中講解到第八章內容《重力》時,教師先將重物落地的演示內容準備完善,那么演示內容會引起學生的質疑;質量不同的物體在空中落下時候為什么著地的時候會是同時著地的呢?從不同角度拋出的物體為何最后都落到地上?就是這樣的一個情境的設立,就足夠引起學生的主動思維,這樣,整個教學課堂就將會是在同學們的質疑與教師的解析中完美完成.
2.2調換角色,發現問題并對問題進行共同設計
提問也會在傳統課堂中出現,但是那都是教師提問學生回答,或者教師自問自答.
學者則是一個單純的接受體.在課堂教學中使用互動教學法,可以讓教師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互動、交流、作用、啟發、疑問和理解.開展這一活動環節過程中,形成了課堂中問題逐一的設計,然后問題又被逐一解答,每個人都是問題發現者,每個人都會成為解題者.
此階段,教師不僅是知識的教授者,而且還是學生對問題提問的安排者.這就需要老師對教材有深入的理解,能提出有核心價值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由容易問題進入難度系數高的問題,設立一個發問組,一個答題組.在設計與解題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都能夠有效提升.
3注重實驗,注重學生動手能力
物理課堂中主要以實驗為主,實驗對物理科目來講實驗就是物理的基礎.在蘇教版教材中對物理實驗特別重視,差不多每上完一節課之后都會有探究實驗,許多物理概念以及定律都是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
所以,在授課階段要注重實驗的操作,讓學生都能參與到實驗的操作過程中來.
在物理實驗階段很多學生對其充滿了興趣,在實驗階段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而且還能夠幫助其思維創想空間進行有效幫助,對其主動思考起著推動的作用.通過實驗互動,可以讓單調無味的課堂轉變成活力充足的實驗空間.學生不單喜歡觀察老師做實驗,自己也喜歡動手操作,所以學生做實驗的過程是其最活躍也是最具備創造力的過程.老師在備課階段,需要多設立能讓學生動手手操作的實驗,讓學生在實驗階段中獲取新知識.
譬如在對《電阻》進行講解時,在講解電路圖連接的過程中,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錳銅以及鎳鉻分別安排給小組代表的同學,使它們與兩個相同的燈泡串聯,并指導學生用導線連接電流表以及開頭和電源.讓學生動手閉合開關,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燈泡亮度的變化,讓他們分別將錳銅和鎳鉻的電流進行對比.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培養能力起到了培養效果,而且還能培養學生記錄實驗信息的能力.通過對兩個燈的發光情況的不同以及通過兩合金線電流的強弱的不同,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現場提問;其問題可以設定為:這兩條合金線都能導電,但是電流大小不同,這說明什么?通過問題的發問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這樣能夠讓學生積極思考.最后,在教師的啟發下得出結論,這兩根合金線對電流的產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阻礙作用,在物理上稱之為電阻(引出電阻概念).
另外,實驗過后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開展實驗交流、辯解活動,以此來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水平.
4提高師生互動性有效對策
4.1優化教學環境,重視班級文化互動
班級文化作為班級的支撐靈魂,要在環境尋找切入點,將濃厚的文化氣息有效融入師生之間,使其能進行互動,以此提升班級的競爭力以及增強學生協作精神.古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由此可見,環境對人的影響因素非常大.在設立班級環境的過程,需要讓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思維,讓他們獨立完成設計,自己動手制作,讓所有學生都積極動手參與其中,大家討論策略,將班級的口語、目標、名片、領導寄語等關鍵詞都貼在教師墻壁間.以此能推進班級文化精神的建設,對學生的個性發展起著推動幫助作用,班級精神屬于班級文化的靈魂支撐,它是全體成員的精神風貌、群體意識的對比反映.
4.2優化師生關系
作為保持與維護師生之間的雙邊關系,則需要教師與學生這兩個體系相互維護、相互構建,構建和諧的關系這里分為兩方面:一方面,在尊重的基礎上分析,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另一方面,學生要尊敬教師,對教師的勞動成果要肯定,還要虛心求學,遵守校規班規,按照中學生行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做到做錯能改,要勇敢正視錯誤,要在能力范圍內協助老師.
4.3優化教學設計
在蘇教版物理教材中,有著很多有趣幽默的漫畫題材,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將這些漫畫題材加以利用,將其妙趣橫生、生動活潑的特點引入課堂,這樣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的思維提升提供幫助,最終能夠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思維以及邏輯推理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提高,但是在對教學設計時候,為了方便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和了解知識,應該遵循相關的認知規律,要將抽象化的問題形象化、具體化,對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單化,總而言之,怎樣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讓老師在理論知識上有認知,從心理上有所準備,在方式上有創新,這樣才能拓展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的師生互動的道路,只有踏實認真地去做事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績,蠻干,一腔熱血去做事最終反而達不到預計效果.
自古以來,學校教學任務即是全面促進學生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的過程.在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理論引進實際課堂中,要讓教學課堂充滿活力,以此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頻率,以達到信息反饋、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