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大人們的事?抑或,是“大人物”們的事?孫中山先生早就告訴我們:政治乃眾人之事!
2015年8月7日,晚餐時間,食堂。吳宛諭和她的小伙伴們已經連續奮戰了將近兩個月,今晚終于可以坐在一起心無旁騖地吃頓飯、輕松自在地聊聊天了。飯后剛端起餐盤準備離開,一旁一位食堂大伯忽然向她們伸出了大拇指:“你們幾個能把飯吃干凈的姑娘,都能考上好大學!”
這時她們才注意到,每個人手里端著的,都是如假包換的“光盤”,連一粒米、一片菜葉都沒剩下。
這天,是吳宛諭成為“政協委員”的第58天。政協,對中學生來說似乎只是政治課本里的一個名詞,對吳宛諭她們來說,卻是這個夏天里一次重要的成長。
2015年6月11日,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參加“第二屆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活動”的代表隊成立,由高一學生吳宛諭擔任“隊長”。

在“模擬政協”活動中,參與的同學們要模擬人民政協的提案形成過程,最后各個代表隊做出的提案還要進行PK。上屆比賽中,人大附中代表隊《關于完善中小學公共安全體系的提案》一舉榮獲了最高獎項——最佳提案獎。這一次,吳宛諭決心帶領小伙伴們完成“衛冕”。
很快到來的暑假帶來了許多美好的事物,比如沙灘、泳裝、螢火蟲、冰淇淋……吳宛諭和隊友們卻無暇享受這一切。之前通過反反復復的討論,她們將主題鎖定為“中小學生節儉教育”,但“政協提案”可不是空口說白話,它需要扎實嚴謹的數據與事實作基礎,需要深入的思考和獨到的見解,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議,當然還得有清晰而條理分明的表達。于是這個夏天,她們先是變成“暴走族”——東奔西跑到處去查閱資料、問卷調查、面對面訪談,然后又變成“低頭族”——整天攥著手機發微信,抱著電腦傳文檔,彼此間保持著高頻率的討論交流,常常用到電耗盡,流量從此是浮云。
就在這個過程中,吳宛諭越來越意識到,自己并不僅僅是參加了一場比賽。她們在研究資料的時候發現,中國每年被浪費掉的糧食,足夠近2億人吃一年!這個數字著實讓吳宛諭嚇了一跳,“我們這些95后00后沒吃過什么苦,其實真的不太知道糧食的珍貴。在我們的調研中,70%的學生覺得自己是每餐都剩飯的,這讓我更加堅定我們這個提案的價值。”
活動的最后一周,是封閉式比賽,來自全國各地的16支代表隊被“關”在一起,進行最終角逐。第一頓工作餐過后,吳宛諭默默地拿出手機,給食堂里倒剩飯剩菜的泔水桶拍了張特寫。當晚,她們連夜制作了一批“不要剩飯”“今天你浪費了嗎”這樣的小海報,第二天中午,當其他同學狼吞虎咽的時候,她們把小海報一張張貼到食堂的各個角落。“泔水桶里的剩菜每天都在減少,到比賽快結束的時候,連原先的一半都不到了。”
2015年8月11日,主辦方宣布,人大附中代表隊《關于進一步開展中小學節儉教育的提案》獲得“最佳提案獎”,并將作為正式提案提交到2016年的全國人大與全國政協會議。此時吳宛諭內心的激動,早已超越了“為校爭光”的層面。“我之前并沒想到,好多全國政協委員,還有致公黨中央和其他一些民主黨派的成員都來現場看我們比賽……原來那些治國理政的‘大人物’,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們同樣愿同我們平等交流,傾聽和關注我們的聲音;而我們的聲音,也完全有機會去影響他們。這讓我真正覺得,我們學生是有力量的。”
和吳宛諭她們一樣,參加這次比賽的其他團隊也提出了有關教育、養老、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的提案,其中一些也將被提交到江蘇、上海、河北等地的“兩會”上去。這些年輕的心,從發現與關注身邊的某個問題開始,以參與的姿態,把政治從一門課變成生活的一部分,讓自己成長為一種能夠改變一些人、一些事、一個地方乃至一個國家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