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山語
一邊緊抓基層黨建,一邊做實民生服務。她創建的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化解了諸多民生難題,其經驗在全國推廣;她先行先試的“3+N”共建體系,進一步整合轄區資源,提升了為民服務水平。她,就是大連市中山區葵英街道辦事處林海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于麗琴。凡是有人喊她“于書記”或“于主任”,她便這樣“糾正”——
“我是居民的勤務員,為居民勤跑腿、辦好事才是硬道理。”這是于麗琴的行為準則。做社區書記12年來,她帶領社區黨總支一班人,創新基層黨建工作模式,成功解決了諸多居民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贏得了黨員群眾的信賴和擁護。
能否妥善化解居民矛盾,不僅代表了一個社區書記的能力和素質,更彰顯了一個社區書記的政治責任。為了化解矛盾,于麗琴在全國率先創建了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三方交叉任職、密切配合的“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每次出現問題,社區黨組織及時介入,使問題得以順利解決。多年來,于麗琴運用“三位一體”工作模式,為社區居民解決了供暖、山體滑坡、室外防水、通信塔輻射、堵車和車站設置等30多個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志愿服務隊先后為500多戶居民提供了重點服務,接到各種求助事項134件,上門率100%,任務完成率99%以上。因搶救及時,先后挽救了轄區10余名病重老人的生命,70余次幫助居民處理了失火、煤氣泄漏、漏水等突發性事件。
“三位一體”工作模式打開了當今社會管理多把“疑難鎖”,創造性地把社區、業主代表和物業公司“捆”在一起,為居民提供了全方位的滿意服務,這種工作模式如今已在全國推廣。
于麗琴是社區里最忙、“最好使”的人,經常在半夜三更被人叫起來幫助解決問題。一天傍晚,她正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物業經理打來電話:“書記你快來吧,我們員工和業主僵持起來了。”她連忙趕回社區,原來,一位老人在小區山坡上種上了蔬菜,保安前去制止卻被老人罵了一通。于麗琴耐心地說服老人:“大爺,我先說三點,您看是不是這個理?一是這地方不準種菜;二是您沒到咱小區的時候,大家對您兒子兒媳印象可好了,您還得繼續維護孩子們的好形象呀;三是這些物業保安比您的孩子都小,您就別為難他們了。好不好?”老人被她說通了,說:“我聽書記的。”
類似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于麗琴基本做到小事不過夜、大事不過天,件件有記錄、事事有回音。
2015年,在于麗琴的倡導下,林海社區在“三位一體”的基礎上創新實施了“3+N”社區共建體系,成立社區“大總支”,將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業主委員會中的黨員負責人任命為社區“大總支”副書記,任命轄區單位黨員負責人為兼職委員,150名黨員被分到10個社區網格當中,發揮專長認領服務崗位,轄區單位認領對接服務群眾的共建項目……通過一系列方式有效整合了轄區資源,若干個轄區單位參與到“3+N”社區共建體系中,成為社區惠民的新生力量。例如,于麗琴創新設計的“月月林海節”,每月設一個為民服務主題,將和睦鄰里節、吉祥歡樂節、圓夢感恩節等12個主題節日,落實對接到駐轄區浦發銀行、億達物業、明星小學等單位,分多個主題為居民開展服務。
于麗琴還將居民自治功能延伸到樓院當中,探索出“樓院微吧”微治理模式,放手讓居民進行“自治”。居民王大爺發現很多獨居老人吃飯不方便,就把這個想法通過“樓院微吧”反映上去。沒想到,于麗琴第二天就走進樓院,向居民面對面征求意見、建議。隨后,從食堂選址到尋找愛心企業參與經營,于麗琴每一項都親自張羅。食堂建起來后,對轄區老人實行了優惠政策。
“開私家車,辦公家事,解居民難。”“對居民的小事操心,難事掛心,大事盡心。”“這些年來,她都沒休過完整的假日,全都奉獻給了社區。”面對居民們的感激評語,于麗琴這樣回答:“我做的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兒,卻讓我的工作有價值、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