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控制能源消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國家戰略,也是提升科技自主創新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產業之一。近期北京市統計局對市民開展了“新能源汽車消費意愿和影響因素”調查。
北京新能源汽車的政策認知和消費特征
在政策認知方面,市民對市場推廣類政策認知度高。2001年國家啟動“863 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專項, 2010年明確將新能源汽車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實質性政策扶持階段。從國家戰略到北京地方政策,主要從財稅及金融扶持、公共服務平臺、開放市場以及技術創新投入等4方面對新能源汽車給予政策支持。從政策認知度看,調查顯示,消費者對“不限行、不限購、新能源汽車推廣車型目錄”等市場推廣類政策認知度最高,有54.9%的被調查者了解該類政策;其次是免征購置稅、購車補貼等財政補貼類政策,認知度為51%;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質量政策認知度為37.5%。從政策促進作用來看,調查顯示,消費者認為排在第一位的是購車補貼政策,占59.3%;其次是加強充電設施建設,占50.5%;排在第三位的政策是免征購置稅,占42.6%。
在消費行為與特征方面,消費者有過新能源汽車體驗并愿意嘗試租賃的人數較多。當前處于從公共服務領域轉向擴大私人消費市場階段,第一輪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作中,北京市在公交、出租、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使用了新能源汽車。2013年新一輪新能源汽車推廣開始由公共服務領域轉向擴大私人消費市場。調查顯示,有2.8%的被調查者已購買了新能源汽車,且有意購車的被調查者已達到30.2%。目前雖然新能源汽車購車人群比例不大,但有過新能源汽車體驗并愿意嘗試汽車租賃的人數較多,占到被調查者的76%。被調查者中,乘坐過新能源公交車的占52.4%,乘坐過出租車的占33.4%,乘坐過私家車的占18%;乘坐過公務用車和租賃汽車的分別占7.9%和4.7%;沒有乘坐過新能源汽車的占24%。
新能源汽車的環保屬性得到消費者的高度認同。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節能減排、降低成本功能持積極態度。50.3%的已購或準備購車的人群認為,“節能環保性”是他們接受新能源汽車的首要原因。其次是“政府補貼優惠”和“使用、保養成本低”,分別占到42.9%和32.9%。
制約新能源汽車消費的主要原因
充電不方便、續航里程短、質量和安全是影響消費的三大主因。汽車消費市場具有較強的間接網絡效應。調查顯示,對于猶豫觀望或者不準備購買以及放棄購買的人群,影響購買的三大主因是“充電不方便”(62.7%)、“續航里程短”(47.7%)、“技術不成熟,質量和安全擔憂”(39.3%)。由此可見,在制約新能源汽車消費的瓶頸上,代表著間接網絡效應的“充電基礎設施”是最大因素,其次是新能源汽車的性能質量。
充電樁建設滯后——消費者心存“里程焦慮”。 目前北京的公共充電樁、私人充電樁、充電設施標準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建設滯后的問題。公共充電樁方面,被調查者認為最大問題是“數量少,不方便使用”,占69.1%;其次是“分布不合理”,占40.8%;位于第三位的是“服務費高”,占25.9%。與分布合理、密集交織的加油站相比,充電樁基礎設施建設遠達不到支撐出行的要求。私人充電樁方面,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存在的三大問題是:“沒有停車位”占50.5%,“費用高”占50%,“安裝難”占45.4%。當問及“充電站建在哪些公共場所周圍比較便利”時,大多數人希望充電站建在家、工作單位或方便停車的位置。
技術質量因素——核心技術、生產質量和成本控制與國外尚存差距。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電池系統集成技術、大規模生產工藝設計、生產過程質量和成本控制等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特別是電池、電機、電控等核心技術的缺失,致使國產關鍵零部件與進口產品的性能差距較大。由此帶來的品種少、電池價格昂貴、續航里程短等問題,直接形成對消費的制約。問及消費者對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期待,80%消費者的期待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質量有關。
購買、使用環節——現實與期待尚有距離。調查結果顯示,家庭收入較高(每月2萬元以上)、高學歷(碩士研究生以上)、男性、年齡在18-30歲和51-60歲、居住在市區/城鎮的被調查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比例相對高于其他人群。 無論是購買環節還是使用環節,目前新能源汽車在價格、保養、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方面均與消費者期待存在差異。對于新能源汽車價格,扣除補貼之后,38.3%的被調查者能接受花費8-12萬,27.1%的被調查者能接受花費8萬以下,可見目前新能源汽車更主要的是滿足市民的基本出行需求;對于養車費用,相對燃油汽車每年約為購車價10%的養車費用,七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新能源汽車養車費用在5%以下比較合適。
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對策建議
以汽車租賃、共享汽車等商業模式拓展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建議一方面繼續實行普惠的財政補貼類政策,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政策,在公交、出租、公共用車等服務領域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培育消費群體。另一方面,加大私人消費市場的推廣,針對個人用戶開展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鼓勵發展共享汽車商業模式,以“易卡租車”、“一嗨租車”等新模式探索示范應用,滿足消費者自我服務、隨時用車、車輛共享的需求,有效帶動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
解決好新能源汽車使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 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完備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布局和網絡化建設是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基礎。因此,建議積極引入社會資本,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和平臺建設,圍繞充電樁布局、建設和維護服務等探索嘗試,采取“路燈+充電樁”的模式,將充電樁進行地圖標識等方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大便利。
在規范行業標準、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充分發揮北京汽車科技和人才優勢,以北京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為依托,集成創新和各方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一方面,出臺國家統一的技術標準,明確新能源汽車技術方向,規范行業標準,穩步推進新能源汽車技術戰略;另一方面,提高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實力,盡快在電池、電機、電控等技術領域取得突破,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提升新能源汽車的品質、安全性能,降低銷售價格和使用成本。
(作者單位: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
責任編輯:譚 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