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農類高校圖書館應如何為新農村建設服務
農業類高校圖書館應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本文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其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途徑。
農業類高校圖書館;新農村建設;服務
1.1是適應高校圖書館發展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呈現多元化,培養人才的標準也正向社會型、復合型過渡。主動承擔起社會教育職責,以各種形式直接服務于社會成為高校的第三職能。目前我國的高校大都經歷著教育模式改革和教學模式改革的雙重壓力,其目的就是要尋找一個把高校的知識和技術優勢轉化為生產力,直接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從而推動社會發展的突破口。作為高校附屬單位的圖書館也應該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拓展服務范圍,為更多的社會讀者提供服務。涉農類高校圖書館作為知識專業性強的圖書館,更應該深入廣大農村,將服務送到田間地頭,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1.2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在新的農村經濟發展形勢下,“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標準。這其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以及培養具備現代化素質的新農民是建設難點,需要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其中。而在農村教育、農民培訓和文化道德建設等方面,農業高校圖書館能夠充分發揮其在人才資源、信息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農業、農村和農民朋友做些有益的工作。如:介紹農業先進發展經驗和科學技術,宣傳農村政策、措施,推介特色農林產品,普及信息檢索知識,提高農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等等。
2.1充分利用館藏資源。農業類高校是培養我國現代農業管理人才的主要陣地,隨著現代農業工業化趨勢的發展,其人才培養計劃也在不斷變化,既要培養掌握生物與遺傳學技術和農業宏觀管理的高級專業人才,又要面向農業生產與管理一線,培養懂管理會經營的現代農民。作為教輔單位的院校圖書館,一直是為教學和科研服務的。農業類高校圖書館的館藏建設也是圍繞學院的骨干學科來構建的,在農業文獻資源方面的信息收集比較全。如河北農業大學圖書館,其經過百年積淀,現擁有紙質圖書近200萬冊,中外文報刊6 000余種,以及數量豐富的電子資源,這些都是服務農業經濟發展,建設新農村所急需的信息資源。而另一方面,隨著信息傳播的載體、速度等的快速發展,高校圖書館的讀者到館率、藏書利用率等呈逐年下降趨勢,甚至出現了個別資源閑置的現象。對此,圖書館可以積極拓展服務范圍,針對農民需求,對館藏資源進行二次加工,把指導農民生產、生活的新知識、新技術進行整理、歸納,盤活資源,讓科技圖書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有力的支撐。
2.2搭建信息交流平臺。隨著網絡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網絡覆蓋率不斷提高,現代化的信息手段對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影響,也對他們的傳統觀念產生了巨大沖擊。尤其是農村電商的發展,以及互聯網+與農業的進一步結合,使現代農民的信息意識迅速覺醒,他們已經深刻意識到信息就是資源,信息就是財富。為了讓農民能夠正確、快捷地查到所需信息,少走彎路。農業圖書館可以利用館藏資源為其搭建信息平臺,一方面為那些急需致富信息的農民查找、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普及農業新知識、新技術,讓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實現科教興農。
2.3進行定點幫扶。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是新時期的農業圖書館適應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圖書館館員,我們應該解放思想,放開手腳,積極面對新形勢對圖書館工作的挑戰,轉變服務觀念,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充分發揮教育職能,參與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農民成人教育班的培訓工作,開展送科技資料下鄉活動,可以與村、鎮結成幫扶對子,定期開展工作。既可以普及文化知識,又能夠幫助農民掌握檢索、分析信息的方法,為農民開拓致富的新途徑。
063000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姜麗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