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技術的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研究
農田是我國國土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農田規劃措施的實施有利于解決當前農田保護問題,合理配置農田土地資源,GIS技術的發展可以為基本農田規劃的實施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持。本文首先探討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在當前形勢下顯現的問題,然后分析GIS技術在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中的應用思路,并深入探索新一輪農田規劃如何應用GIS技術。
GIS技術;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
基本農田最早是為了保護黃河中下游農田土地而提出的,對基本農田的劃分和保護主要是指“根據一定時期經濟社會以及人口的發展的需要,并依據國家土地規劃政策劃定的那些不得隨意占用的土地”?;巨r田的主要特點就是高產和穩產,承擔著國家糧食供給安全的重要責任。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實施后,對耕地的保護和農田的發展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但是在新形勢下,面對人口增長、耕地資源緊張的局面,必須進行基本農田規劃的新一輪改革,GIS技術的發展,借助計算機操作系統對農田進行空間分析,通過對地理空間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和建模,為農田的規劃提供數據支持。
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在實施之后對基本農田的保護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當前國家土地資源緊張、人口增長的模式下,原有的規劃措施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問題。
1.1農田規劃編制所采用的技術措施比較落后,不能提供準確的、完整的農田基礎圖件和相關數據,容易造成農田規劃與實際不符。
1.2農田規劃比較注重數量上的保護,而缺少對農田空間布局的整體規劃,一些水土流失或其它問題的土地也被劃分到基本農田中,造成土地荒蕪的問題。
1.3當前一些地區為了經濟利益,而在沒有審批的情況下,非法占用基本農田土地,這與國家基本農田保護政策和法律不完善有關[1]。
2.1基本農田規劃的注意要素。在進行基本農田規劃時,基于當前農田規劃的形式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基本農田規劃不能只考慮土地利用現狀的相關準入條件,更重要的是還要綜合考慮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和未來國土資源建設對基本農田規劃的影響。我們可以從表1中基本農田保護的影響因素來具體分析GIS技術在基本農田規劃中的應用思路。

表1 基本農田保護的影響因素
從表中的影響因素來分析,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要做好以下幾點:①首先基本農田區的劃分應該局限在針對性的范圍內,最為可能的就是要以鄉鎮為邊界進行劃分,要根據城鎮規劃發展的要求和功能定位,確定具體的基本農田規劃區。②注重將生態環境較為惡劣的原有基本農田區劃分出去,以保證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的質量,例如一些水流失較為嚴重的地區、土地污染比較惡劣的地區以及坡度較大的不利于耕種的農田等。③為了保障城鎮和鄉村協調發展和統一規劃,應該在確定必要的基本建設用地的基礎上,將基本農田規劃區域適當的予以轉移,以更好的適應城鄉規劃的發展。④對于已經非法在基本農田規劃區占用的建設用地,如果可以進行開發復墾之后可以形成耕地的,可以在此基礎上保留此基本農田規劃區。對于一些不可逆轉的土地,要將其從基本農田規劃區調離。對于為了生態保護而建立的林地、牧草地等非耕地的原有地域要從基本農田規劃區域中調離。
2.2GIS技術在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上的應用。GIS即地理信息系統,是一種特定空間信息系統。GIS技術的應用主要是在計算機或相關軟件系統的支持下,可以對地理空間中分布的各項地理要素進行采集、存儲、運算、管理、分析、建模的技術形式。主要突出了該技術強大的空間分析功能。從基本農田規劃來看,GIS技術可以通過基本農田區的空間地理數據采集和處理建模,為基本農田的規劃提供形象的、立體的規劃數據,從而有效的提升基本農田規劃的效率和科學性。具體的應用流程有:①GIS技術可以采用MAPGIS軟件,對基本農田規劃區域的地圖通過掃描、矢量化等一系列的操作運作對地圖進行有效處理,在基本的軟件操作完成之后,形成一個較為直觀的DEM和SLOPE地理模型。我們可以將某一區域的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區與建立的地理模型進行疊加,可以有效的獲取農田地塊坡度的值,再利用MAPGIS的相關檢索功能,將地塊坡度大于25°的上一輪基本農田區判別出來[2]。②將上一輪的基本農田規劃區的地圖與現有的土地利用實際狀況圖相互疊加,從而可以有效的分辨出該地的建設規劃區中的基本農田用地和未建設開發的農田用地,可以利用遙感技術對其進行實際觀察和記錄。③將現有的城鄉規劃地域圖和總體規劃設計通過相關數據的轉換和坐標對應分析與上一輪的基本農田規劃區圖,利用GIS技術的區域疊加功能進行疊加,從而判斷出今后建設規劃用地中存在的基本農田規劃區域[3]。對于一些線性的建設工程,根據線性工程項目的參數,可以利用GIS技術的緩沖區的相關功能,對緩沖區進行建模,從而判別出線性建設工程中存在的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區域。④根據國家當前生態保護區規劃的相關數據,可以利用GIS技術對該區域的上一輪基本農田規劃區內生態較為脆弱的區域進行圖形繪制,劃分出地質災害較為嚴重的區域范圍,再利用GIS技術的相關減速功能,判斷出這一區域內基本農田規劃的范圍。
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要在GIS技術的支持下,通過相關數據的空間疊加,扣除當前是非耕地、園地的基本農田,然后通過DEM模型,利用空間疊加,扣除坡度大于25°的基本農田和地質災害易發區的農田,接下來根據緩沖區分析,扣除城鄉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基本農田,建立SLOPE模型,然后劃入計劃內的基本農田,從而確定新一輪的基本農田規劃區。由此可以看出GIS技術的有效利用,可以為新一輪基本農田規劃提供強大的技術和數據支持,提升基本農田規劃的科學性和效率。
[1]胡輝,謝梅生,蔡斌,等.GIS技術在縣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基本農田劃定中的應用——以江西省安義縣為例 [J].中國土地科學,2009,23(12):28~32.
[2]張丹丹,張安明,張引,等.基于GIS技術的基本農田劃定研究——以重慶市黔江區金溪鎮為例 [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2,33(6):51~56.
[3]金志豐.基于GIS空間分析的基本農田配置研究[J].水土保持通報,2010,30(5):134~137,164.
112000遼寧省鐵嶺市國土資源局耕地保護科
文懷偉崔思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