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明
最近,《環球時報》連續發表兩篇討論無神論宣傳問題的文章,引起讀者廣泛關注。首先要感謝《環球時報》,敢于在這個被人們認為比較復雜的問題上發表持不同觀點的文章,把久疏戰陣的無神論話題拉回公眾視野。同時,高手過招,可以讓讀者從不同觀點的爭論中比較鑒別,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問題癥結所在。
作為一個長期從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實際工作者和目前中國無神論學會的負責人,筆者感到有責任和義務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是一個宣傳無神論的機遇,也有助于擴大無神論的社會影響。
今年4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對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做了深刻闡述,提出如何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在人民群眾思想中占據主導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重大問題。筆者認為,要想解決好這個重大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中的地位和作用。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世界觀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對宗教基本問題的闡述,貫穿和體現了無神論的原則立場。例如,在社會與宗教關系的問題上,提出宗教是我國社會的一部分,社會要理性看待宗教,宗教必須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宗教工作的根本方向和目的,要支持宗教界積極探索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社會的途徑,改革和調整與社會進步不適應的地方。在黨和政府與宗教關系的問題上,提出要牢牢把握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堅持政教分離原則;中國共產黨主張無神論,共產黨人和信教群眾世界觀的不同,不妨礙政治上團結合作,等等。
黨和國家的宗教工作有兩個載入憲法的基本原則:一是要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即憲法第三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一是要堅持無神論,即憲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國家在人民中“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這兩個基本原則相輔相成,政治行動上結成統一戰線是執行宗教政策,思想信仰上不贊同唯心論、有神論是堅持無神論。只有這樣,才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宗教問題上的明確立場、清醒認識和正確態度,才是全面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要防止脫離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無神論思想基礎,去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不能下筆千言、言不及義。
堅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是黨的光榮傳統和成功經驗。在意識形態領域,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主流話語權和主導地位。我國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既不能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來作為全社會的精神支柱,也不能用宗教來作為全社會的精神支柱。
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還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幫助和引導人們劃清唯物論和唯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科學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加強無神論宣傳教育,重點對象是黨員領導干部和青少年。前者關系到執政的權力和資源如何使用,后者關系到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未來面貌。同時,黨明確宣布不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進行無神論的宣傳,也不在宗教場所進行無神論宣傳。但不能把對宗教界的政策和要求,誤解為是對全社會的政策和要求。不能因為不以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為對象宣傳無神論,就放棄在面向社會的大眾傳媒和宣傳教育中開展有理有力有效的無神論宣傳教育。同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了解面向社會進行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的一些基本道理,也有助于他們擺正宗教信仰、宗教活動與國家法律、與政府管理、與國民教育、與社會共同利益的關系。
無神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基礎和前提,也是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內容。有的同志認為,我們天天在講馬克思主義,沒有必要再講無神論。這是一種誤解。列寧在《論戰斗唯物主義的意義》中早就指出,一般的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不能代替專門的無神論宣傳教育。在當代中國,一般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宣傳教育,也不能代替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宣傳教育。我們也應向人民群眾提供各種無神論的宣傳材料,特別要善于運用身邊發生的事例,告訴人民群眾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和道理,用事實和對比進行生動有效宣傳教育,不斷鞏固無神論觀念,而不是把無神論宣傳教育僅僅停留在一般的理論、原則和概念上。
開展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宣傳教育,要與普及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相結合,引導、形成健康文明進步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風尚。無神論在本質上與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的精神內涵是一致的,無神論宣傳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應與科學知識和先進文化相結合,進而使無神論宣傳教育有知識、有文化,生動活潑,讓人們喜聞樂見、潤物無聲。
無神論解決的是人們世界觀上的問題,只要人們還有不能認識的問題,就可能產生超自然的幻想。即使原有問題解決了,也還會有新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宣傳教育是一場韌性的戰斗,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下去。▲
(作者是中國無神論學會理事長,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