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上午,北京市西城區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考核評估會在西城區人民政府召開。
西城區自2010年4月開始,針對城市環境管理存在的標準“一刀齊”、考核“一刀切”等問題,堅持按照“功能區域分類、環境管理分級、專業工作支撐”的差異化管理形式,探索并啟動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新模式。2013年11月,根據區領導指示和《西城區落實標準化戰略工作方案》要求,啟動國家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的申報工作。2014年4月26日,國標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工作聯席會議審議通過了《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這是國標委第一批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項目,在城市環境管理領域更是首次獲批。
據了解,西城區按照區域功能主導、公共空間全覆蓋、能夠動態調整、便于末端研判的原則,將全區劃分為7個政務活動區、2個金融商務區、3個繁華商業區、3個傳統風貌區、1個交通樞紐區、10個公共休閑區和其他若干生活居住區,并編制了上述功能區劃分與管理規范,以及包括市政道路、交通秩序、環境衛生、市容市貌、綠化和工地管理、環境保護等7個專業領域,與城市環境建設、管理(維護)、施工(作業)、監督、執法、檢查、考評等7大環節方面的標準體系。全區形成了統一協調、建設、管理、檢查、監督、執法、考核、評價一體化的標準體系框架和標準化管理工作流程循環鏈體系。
經過半年的標準體系實施,西城區城市環境建設與管理運行單位的職能進一步明晰,市政建設、環境治理、交通秩序、園林綠化、環衛保潔、工地管理等專業作業進一步規范,臨街社會單位與商戶參與“門前三包”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城管執法行為與能力進一步加強,環境問題發現與處置渠道進一步暢通,各個功能區域分類管控能力與分級作業水平進一步提升。
西城區城市環境分類分級管理標準體系的建立與實施,標志著西城區環境建設與管理工作邁入了一個以標準化為引領的新時代,對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市西城區市政市容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