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迪麗阿熱 圖/竇天龍
柯坪『恰瑪古、胡蘿卜美食節』
文/迪麗阿熱圖/竇天龍

清晨,裊裊依依、飄逸不斷的炊煙回旋上升,彌漫在小村的上空,描繪出柯坪鎮良種場獨有的安詳與寧靜。晨風把縷縷馕香慷慨地吹來,主婦們在家門口的馕坑前忙碌,男人們肩扛坎土曼往田間出發,笑容蕩漾在每個人臉上。
良種場,維吾爾語譯為“賽力克托格拉克”,有“金胡楊”之意。村如其名,在深秋之際,良種場被抹上了一縷縷金黃色。良種場是柯坪鎮最邊遠的村,猶如世外桃源般遠離塵囂。雖然交通不便,但這里的人們怡然自得,十分享受此地獨有的安詳與寧靜。
行走在良種場鄉間小道上,發現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問其原因,原來今天柯坪鎮要在這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恰瑪古、胡蘿卜美食節”活動。村民們都十分高興,參加打馕比賽的主婦前一晚就將面和好,參加挖恰瑪古比賽與挖胡蘿卜比賽的漢子們則早已趕到田間,摩拳擦掌,等待比賽開始。
挖恰瑪古比賽開始了,比賽規則是在五分鐘內,哪位參賽選手挖到的恰瑪古最多,并且都完好無損,誰就是勝者。恰瑪古,學名為蕪菁,俗稱大頭菜、諸葛菜、蔓菁、圓菜頭。為十字花科蕓薹屬的草本植物,根為球狀成白色,偶有紫色。維吾爾語將其叫作“恰瑪古”,是新疆各族人民普遍食用的一種蔬菜,形似蘿卜。南疆許多地區的維吾爾族人甚至將其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據史料記載,新疆人食用恰瑪古已經有2000年的歷史,恰瑪古在當地少數民族心中的份量就如同漢族人看待人參一樣,不同的是,恰瑪古天天食用也不會上火,因此維吾爾族人將恰瑪古稱作“長壽圣果”。在新疆,一提到恰瑪古,人們想到的就是柯坪,抑或提到柯坪就會想到恰瑪古,恰瑪古與柯坪已緊緊捆綁在一起,成為柯坪揚名天山南北最響亮的名片。柯坪縣得益于特有的地理條件,成為全疆恰瑪古品質最好的產地,柯坪人民當恰瑪古是大自然獻給自己最珍貴的禮物,盡管是國家級貧困縣,自然環境與醫療衛生等方面條件相對較差,但卻是新疆有名的長壽之鄉,這與恰瑪古的功勞是分不開的。
相關鏈接
恰瑪古
柯坪縣是全疆恰瑪古品質最好的產地,維吾爾族人稱其為“長壽果”。研究發現,生長在新疆的恰瑪古是自然界中少見的一種富含有機活性堿的植物。除了富含鈣、鐵、鋅、鉀等有益健康的堿性礦物元素及有機生物堿外,還含有19種氨基酸、蛋白質、粗纖維、亞油酸、類黃酮、多糖、皂甙等物質,是一種比人參更為合理的植物根莖,可以同時對身體的各個臟器進行全面的營養調節,達到酸堿平衡、改善體質的作用。

由恰瑪古制成的保健產品
2013年,柯坪恰瑪古通過地理標志申請保護,有效地保護了柯坪優質特色產品和促進特色行業發展,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標桿,探索出了農民增收的新模式。同時,對改善生態環境,帶動和促進旅游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綠色動力”作用。
參賽選手們揮著坎土曼,動作十分熟練,眼法極其精準,總之坎土曼入土之處恰好就是恰瑪古根須周邊,輕輕一拔,恰瑪古便完好無損地出土了。
參賽選手中年齡最大的74歲,最小的3歲。74歲的阿布都拉爺爺別看已進入耄耋之年,但身體卻十分硬朗,問其原因,就是得益于至今都下田勞作與喜食恰瑪古、胡蘿卜。
比賽中,一位3歲的小朋友拿著他的專屬工具——一把小刀挖著恰瑪古,挖累了的時候就徒手拔,一舉一動都萌翻了。
挖恰瑪古比賽結束,所有人轉場胡蘿卜地。如果說恰瑪古是柯坪的名片,那么胡蘿卜就是良種場的名片,良種場胡蘿卜的甘甜味道在柯坪人人皆知,巴扎天良種場的胡蘿卜經常早早“售罄”,供不應求……
挖胡蘿卜比賽規則與挖恰瑪古比賽規則相同,比賽熱火朝天地進行著。挖胡蘿卜則要比挖“恰瑪古”更要小心翼翼,短短五分鐘一晃而過。巾幗不讓須眉,此次比賽的冠軍被一位婦女奪取。體力勞動過后,就要進行智力較量了。

參賽的阿布都拉
挖恰瑪古、胡蘿卜比賽結束后,“田間知識競賽”開始了。柯坪鎮干部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題庫,對村民進行民族團結、去極端化、黨和政府的宗教政策、民族政策等方面知識進行提問,對于提出的問題,村民們你爭我搶,而且準確率高達100%。
趣味勞動比賽結束后,參賽選手突發奇想,與柯坪鎮干部、駐村工作組隊員一起用“恰瑪古”擺出“團結”兩字,眾人站在“團結”兩字身后擺出“亞克西”手勢,在攝影師按下快門之際,大家不約而同地大喊:“民族團結亞克西!”響亮的喊聲久久回蕩在田間。
回到村委會大院,打馕的主婦們已抱著打好的馕到達。一個個農家馕,雖沒街市上賣的精致好看,但濃濃的麥香早已俘獲了眾人的味蕾。主婦們紛紛把馕擺在“達斯坎”(即餐桌布) 上。看著各式各樣的馕,可以想見主婦們是精心準備了的,有和羊肉湯搭配的“千層馕”,有在紅白喜事時專用的“依斯克馕”(即大馕),有包谷馕、油馕,等等。
已有悠久歷史的“恰皮塔”于 2007年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恰皮塔”皮薄酥軟,包裹著鮮嫩的柯坪羊肉,羊肉的汁滲進馕中,與麥香結合,可謂人間最美的味道。

恰皮塔制作中
美食節的壓軸大戲——胡蘿卜、恰瑪古燉羊肉即將登場。說起柯坪的羊肉,那可是讓柯坪人另一個極為自豪的寶物,有“柯坪羊肉——新疆最美的味道”一說。由于柯坪鹽堿地多,這里的羊群在特殊的自然條件和傳統的飼養方式下生長,其肉質細嫩,絕無腥膻味,特別是肥羔羊肉在全疆享有盛名。
柯坪羊肉美味的另一秘密在于它的烹制方法,將羊肉放入冷水中加適量鹽,慢慢加熱到煮沸。等肉熟得差不多時再放入恰瑪古、胡蘿卜等,過半個小時即可端盤。出鍋的恰瑪古如脂、如玉,熟食酥而不散,綿而不化;胡蘿卜金黃透明,味道甘甜,甜而不膩。
美食上桌,參賽者與柯坪鎮干部、駐村工作組隊員一起分享恰瑪古、胡蘿卜燉羊肉這道美食,話家常,聊發展,其樂融融。
夕陽西下,炊煙裊裊升起。經歷了美好的一天之后,我們也啟程返回縣里。
相關鏈接
恰瑪古燉羊肉
食材:恰瑪古、連骨羊肉、洋蔥、鹽、香菜
1.把洋蔥去皮切小塊,把羊肉切塊,下入沙煲里加涼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加洋蔥塊一起燉兩小時左右。
2.把恰瑪古洗凈切塊,加進沙煲里,加鹽一起在燉15分鐘左右即可,把香菜洗凈切末,撒上香蔥末上桌。
小竅門:
一定的將湯大火燒沸,燒沸的湯浮沫才會不斷地翻滾上來。浮沫一出現就要開始撇,如果再多煮一會兒雜質化在湯里,湯就會變渾濁,口感不清爽且有不好的味道,整個湯的品質就大打折扣,鍋內的湯始終保持著似開非開的狀態。

(作者系柯坪縣委宣傳部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