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意外,費城76人用他們手中的狀元簽選中了本·西蒙斯。這個剛滿20歲的澳大利亞籃球少年,在被整個籃壇大肆宣揚之后,在經歷了對他而言太容易征服的非職業聯賽之后,終于到了他將自己的天賦帶到另一個更大舞臺的時候了。
尋根紐約
對于西蒙斯來說,選秀大會之前的幾個月,如同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因為沒有帶隊打進NCAA64強,他短暫的大學生涯伴隨著贊揚與批評聲就這樣結束了。
站在紐約布朗克斯區某高中的屋頂上,西蒙斯時不時看向帕克切斯特那片由51棟供出租的公寓樓組成的建筑群——在上世紀40年代剛被興建起來的時候,這一片是全美最大的公寓建筑群——就在離他一個街區遠的地方。這是三月的最后一天,西蒙斯回到了這條陌生又熟悉的街區。在某種意義上,回到最初,重新開始。他的父親大衛,在為俄克拉荷馬大學打球前是南布朗克斯高中的主力球員,隨后又前往澳大利亞打職業聯賽。這次回到父親曾無數次奔跑過的故土,也給了西蒙斯一個好機會來反思之前的旅程,以更好地開啟下一個篇章。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感受這里。此前我也來過,但都忙于擇校或者其他的事情。”西蒙斯說,“這一次我終于能在這里好好逛一逛。我和我的父親去看了我的祖父母,還去拜訪了街坊鄰居。能重回這里看看我父親成長和生活過的地方,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呼吸這里的空氣,這感覺太棒了。”
盡管在父親的故土盤桓數日讓西蒙斯有機會好好思考未來,也讓他暫時避一避外界關于“本·西蒙斯”這個充滿話題的名字產生的喧囂,但網絡上關于他的爭論從沒停止過。當他散步在布吉大道時,外界卻因為一份關于他未來球鞋合同價值的報道而引起軒然大波——報道中所推算出的合同價值的具體數額比之前流傳的要低得多。
不過,對于西蒙斯來說,那些他聽過的關于他在球場上的潛能以及他的商業價值的評估,在過去的一年中已經太多了,他早已經習以為常了。或許對一個大一學生來說,他已經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而這樣高的話題性,主要還是源于他總能打出華麗的數據以及其小小年紀所展現出的成熟度,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24小時不斷更替的新聞媒體所起的宣傳作用。這些都不是西蒙斯所能控制的。然而,選秀之夜成了所有流言的終結點,也成了他期待已久的新開始。
面對質疑
翻看西蒙斯在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短短一個賽季的表現,場均19.2分、11.8個籃板、4.8次助攻的數據相當亮眼。這個數據有多可貴?如果將他的數據取整,他就成了過去20年沒有且沒有年級限制的第一個能場均拿下至少15分、10個籃板以及5次助攻的大學球員。他的23次兩雙也追平了凱文·樂福,成為NCAA一級聯盟歷史上拿到兩雙次數第三多的一年級新生。僅僅一個賽季,這個全能小子書寫了一份長長的各項數據記錄單,并橫掃了各大年度新人獎。
“每當我走上球場,所想的只有勝利,我會做一切可以讓我獲勝的事。”西蒙斯說,“我不會只想著得分或者擔心我的數據不好看。如果我拿下了兩雙的數據,那這就是我的場上貢獻,而這一切都只是為了贏球。”
但是有贊揚者,就會有把你的缺點放在顯微鏡下無限放大的吹毛求疵的批評者。從最初批評他投籃不夠好,到質疑老虎隊沒能闖進全國錦標賽,這些話題不斷刮起風暴,也為“是否有其他球員能取代西蒙斯成為狀元”的討論打開了一扇門。西蒙斯在漸漸實現他的宏大計劃,但他也需要去消化這些負面評論。
“從爭取勝利的角度出發,我在大學的時間并未按照計劃進行——我討厭失敗。”他說,“但我確實從我的教練和我的隊友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也從我所置身的大學環境中學到了很多,而這會幫助我立足下一個階段。我學會了屏蔽一切來自外界的干擾,只專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事實上,大多數的批評都是不公平的。由于上賽季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球員構成,西蒙斯大多數時間需要待在禁區,負責保護籃板,而不需要他到外線跳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考慮到正是他超強的組織能力讓他顯得如此獨特,而找到一個完全空位的隊友出手一次高命中率的投籃就是所有目的。那些關于他“投籃太少和傳球太多”的批評,就好像是因為他在某一方面過于強大而進行的毫無理由的抨擊。
“這是我的比賽風格。”西蒙斯說,“這不是一對一的斗牛,如果你想這樣做,那你可以去自家后院。如果你身在一個團隊中,那就要按照團隊的方式來做。我們并肩作戰,力爭贏下比賽。如果團隊中所有人都在同一個頻道上,那真的是一件奇妙的事情。”
最好佐證
原本,西蒙斯有機會接受來自肯塔基、杜克、堪薩斯這些籃球名校的邀請,但在蒙特沃德學院的第四年,他宣布將他的天賦帶到巴吞魯日(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所在地)。這是一個有膽量的、令人欽佩的決定。西蒙斯選擇了忠誠和親情。
去其他名校或許會是一個更安全的選擇。能與一群天賦過人的排名全美前列的球員協同作戰,會減輕他身上的壓力和責任,也能讓放大鏡從他身上移走。而成為惟一一個被指責的焦點確實要困難得多。但是因為有教父大衛·帕特里克的耐心指導——大衛是西蒙斯的父親在澳大利亞打球時的隊友,看著他從小長大,當時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助理教練——西蒙斯感覺這片位于美國西南部的土地是他覺得最舒適的地方。
“正因為本是一個‘家庭第一的家伙,才讓他顯得與眾不同。”帕特里克說,“我對他選擇來路易斯州立大學的原因心知肚明——他想獲得一個擊敗肯塔基和杜克的機會。我還記得我們在主場擊敗肯塔基的比賽。看看本在下半場的出色表現吧,在萬眾矚目,到處都是閃光燈的場合,他表現得相當有說服力。這對于我——他的教練、他的教父來說,無疑是一個超棒的時刻。”
一個普通的NBA球迷對于西蒙斯的認識,始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也終于這里。在對他的未來充滿期待的同時,多數球迷仍對他寶貴的天賦缺乏全面的了解。2013年3月,西蒙斯從澳大利亞搬到佛羅里達去追逐他的籃球夢想——他在多個邀請中選擇了蒙特沃德學院。在這里的兩個賽季,他帶領球隊打出了62勝1負的歷史戰績。所以當西蒙斯表達對勝利的執著時,高中時的贏球紀錄是最好佐證。
“他絕對是有史以來最有統治力的高中球員之一。”蒙特沃德學院的主教練凱文·博伊爾這么評價他。“當你看到這個記錄時——照那樣的賽程安排打球,面對的對手中有超過一半的隊伍在全美排名前25——你會覺得太令人難以置信了。”
能從博伊爾口中獲得如此高的評價相當不易,要知道他幾十年的執教生涯中——先是在新澤西伊麗莎白市的圣帕特里克高中,2011年之后來到蒙特沃德學院——曾帶出了許多頂級新人。西蒙斯是博伊爾在過去六年執教過的第五個在NBA選秀中位列前三的球員,之前,他培養出了騎士的凱里·歐文、黃蜂隊的邁基吉、76人的喬爾·恩比德和湖人的拉塞爾。博伊爾的弟子還包括前NBA球員埃爾·哈林頓和戴勒姆波特。
“我認為本身上最獨一無二的特質在于他有著后衛般的技巧。”博伊爾說,“事實上,他最強能力之一在于他能從后場傳出一個縱貫全場的胸前傳球,而且恰到好處。你知道,并沒有很多球員擁有這種級別的能力。”
汲取精華
自從2013年來到美國之后,西蒙斯不可避免地沾染上了不少這個自由國度的風格,但他無疑會為聯盟增添一股國際化的氣息。受到歐式籃球風格的培養,西蒙斯自小就深受“團隊第一”理念的熏陶,這讓他形成了無私的球風。但據他自己所說,從16歲遷居美國之后,他也學會了如何利用自己的身體優勢打球,比如利用他的敏捷性和速度。
“回顧我過去的比賽,我發現我的比賽風格已經隨著經驗的積累漸漸發生了改變。”西蒙斯說,“我有一個在澳大利亞打職業籃球的父親,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包括贏得比賽的方式以及像一個團隊球員一樣打球。但我覺得到美國之后也收獲了許多,諸如如何打出‘本·西蒙斯式的比賽,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天賦優勢。”
“我認為我的籃球智商要遠不同于大多數的人,因為我一直在一個不一樣的級別打球——無論場上的是那些已經入選澳大利亞國家隊的球員還是美國球員。在歐式風格中成長,而后來美國打球,漸漸地,這兩種風格融會貫通了。”結合這兩種不同風格的精華后,西蒙斯觀察比賽有了新的視角,特別是他觀察到了聯盟中的一些球員是如何用他們各自的方式去影響比賽的。“我觀察過所有人。”西蒙斯說。“所有人影響比賽的方式都是不一樣的。”
當被問到哪一個球員最他最樂于去觀察學習的對象時,他的答案一定會讓你感到意外,除非你也曾認真觀察過所有球員。“我喜歡看洛杉磯湖人隊的巴西后衛胡爾塔斯的比賽。”西蒙斯說,“他懂得如何去掌握比賽,他是一個團隊球員。”
能關注到一個32歲的職責有限、打替補的國際新秀,這么一件小事足以說明西蒙斯與他人的不同之處。而在此之前,他讓人印象深刻地貢獻全面數據的能力,他讓他驚嘆的球場視野,他在反擊中勢不可擋的氣勢以及他出色的身體條件,已經讓他看起來比別人更出色。而他的感悟能力,他對不同因素的理解能力以及他只追求勝利的態度都拓展了他的發展上限。
“到目前為止,我走得還算順利。”西蒙斯說,“現在終于到了我將我的比賽帶到下一個級別的時候了。我所期盼的,就是嘗試成為我能成為的最強的自己。在NBA的賽場上,我將與全世界最強的球員同場競技,對此,我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