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50年10月,昌都解放。1951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派阿沛·阿旺晉美等到北京進行和平談判,并于5月23日簽訂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即“十七條協議”)。
十八軍以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為首的軍黨委,遵照中共中央西南局和西南軍區的指示,組成了由300多名藏、漢族同志參加的進藏先遣支隊,由十八軍副政委王其梅任司令員兼政委,陳競波任參謀長,顧草萍任副參謀長,林亮任政治部主任。西藏地方政府首席代表阿沛·阿旺晉美和夫人阿沛·才旦卓噶,與進藏先遣支隊同行。進藏先遣支隊的任務是:擔任先行,為主力部隊進入西藏創造條件;模范地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模范地宣傳和執行“十七條協議”。進藏先遣支隊于1951年7月25日從昌都出發,9月9日到達拉薩,歷時40多天,行程2000多公里。筆者也隨丈夫王其梅參加了進藏先遣支隊。
出發之前,進藏先遣支隊全體指戰員認真學習了“十七條協議”,學習了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有關指示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軍區及第二野戰軍司令部聯合發布的進軍西藏政治動員令。動員令號召:“進軍部隊的全體指揮員和戰斗員及全體共產黨員,發揚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深刻認識進軍西藏的偉大政治意義,并從思想上、組織上、工作上做好充分準備,發揚人民軍隊英勇頑強,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發揚團結互助的階級友愛精神,堅決完成進軍西藏的任務。”
二
從昌都到拉薩,要翻越橫斷山脈,跨過瀾滄江、怒江等河流,所經之地,道路崎嶇,人煙稀少,冰天雪地,空氣稀薄。當時一無西藏地區的詳細地圖,二不明確道路狀況,進藏先遣支隊只能一邊探索,一邊前進。
在此,僅述說進藏先遣支隊通過“窮八站”的片斷:
從昌都到拉薩,西藏地方政府在沿途共設立24個驛站。群眾稱之為“窮八站,富八站,不窮不富又八站”。1951年8月13日,進藏先遣支隊從察蘭松多出發,到達俄朱格,休息兩天,再往前,就進入“窮八站”了。因為“窮八站”條件異常艱苦,缺糧缺草,進藏先遣支隊指揮部將部隊分成3個梯隊前進。從阿倫多到仁多約55公里,全是原始森林和深山峽谷,還要經過一段危險的棧道。棧道一邊是峭壁,一邊是20多丈深的懸崖,下面是奔騰的急流,路面只有一兩尺寬,不少地方只有幾根木頭架在半空中的懸崖上,每段有一兩丈長。有些棧道因年久失修,木頭已經腐爛或松動。還有些山坡是坡陡彎急的石階路,部隊前面的人馬就像行走在后面人馬的頭頂上似的,走一走,站一站,行進得非常緩慢。
8月19日,進藏先遣支隊從仁多出發不久,就完全進入了無柴草的地區。在怒貢拉山腳下一個叫多洞的地方,據說原來有兩三戶人家,不知什么原因房子被燒光,居民搬進了深山。進藏先遣支隊到達之前,當地老百姓聽說解放軍執行“十七條協議”,進軍拉薩要經過這里,都自動地回來了。他們和附近村子的幾戶人家,主動組成運輸隊,從70多里外的山上砍伐來木柴,用牦牛運到路邊上支援解放軍。進藏先遣支隊到達時,在廢墟中發現了群眾支援的木柴,大家對藏族人民的熱情支援深為感動。
20日,進藏先遣支隊翻越怒貢拉山。這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石山,上山5公里,下山5公里,全是石頭路,只聽得山里汩汩的流水聲,好像開了鍋,卻看不見流水,人馬走在崎嶇的山石路上,必須十分小心。部隊快到山頂時,突然有一名20多歲的戰士昏倒了。他呼吸急促,全身顫抖,面色鐵青,而槍支、背包、干糧袋還在身上背著。王其梅同志得知后,立即跟隨騎兵趕到出事地點,讓警衛員把那名戰士身上的東西盡快取下來,并給他解開領口,將其扶上馬背,送下山去。
下山后,離宿營地還有一段路程。因宿營地沒有柴燒,大家路經擦竹卡牧場的牧民帳篷時,每人又帶上了一捆群眾支援的柴火,然后向宿營地進發。高原的氣候真像頑皮的孩子,喜怒無常。一會兒烈日當頭,曬得人頭昏腦漲;一會兒暴雨傾盆,淋得人像落湯雞。部隊正行進中,忽然狂風夾著黑云壓頂而來,一陣冰雹猛烈地打在大家的頭上、身上。人馬都走不動了,只好站在路上,用背包、柴火擋住頭部,接受無情的冰雹襲擊。約半小時后,冰雹過去,我們又繼續行進。部隊在擦竹卡以西2.5公里處的一片草地宿營。每個班的同志均按出發前的具體分工,各司其職,有的搭帳篷,有的支鍋煮飯,有的放馬,有條不紊。領導同志則召集司、政、后有關人員匯報一天的行軍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布置次日的任務。誰料,飯還未煮熟,冰雹又忽然光臨,狂風呼嘯,把搭好的帳篷吹得像洶涌波濤上的小船,搖擺不定。如果不是鐵樁打得牢,繩索結實,帳篷就可能被吹走。冰雹打得草地、帳篷、鐵鍋噼里啪啦直響,仿佛在演奏大型交響樂。這天晚上,風把帳篷里的燈吹熄了,冰雹把鍋灶下的火打滅了,一鍋未煮熟的飯,被冰雹、雨水泡成了稀糊糊。地上一層厚厚的冰雹,將帳篷周圍挖的排水溝填平。大家經過一天的行軍,極為疲勞和饑餓,但因為冰雹、狂風搗亂,結果連熱飯也沒吃成,僅吃了幾口糌粑,就摸黑睡覺了。
三
進藏先遣支隊經過艱難的行程,于1951年9月5日到達拉薩東郊的達孜。其時,張經武同志作為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的代表,繞道印度,已先于我們到達拉薩。張代表派樂于泓和李天柱同志前來看望進藏先遣支隊。
9月9日,進藏先遣支隊進入拉薩并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全體指戰員身著草綠色呢子軍服,排成長隊,幾名年輕的戰士抬著毛主席、朱總司令的畫像走在隊伍前列,繼而是軍樂隊和腰鼓隊。拉薩主要街道上紅旗飄揚,軍樂齊鳴,進藏先遣支隊的指戰員們個個精神煥發,隊列整齊,氣勢雄壯。西藏地方政府搭起彩色帳篷,并派西藏地方政府和談代表成員凱墨·索南旺堆、柳霞·土登塔巴率文武官員、僧俗各界代表前來歡迎。僧俗藏胞身穿節日盛裝,傾城而出,古城拉薩呈現出一片歡樂景象。進藏先遣支隊領導人和噶廈的主要官員互獻哈達。王其梅等先遣支隊領導按照西藏的民族風俗,到各大寺廟發放布施,拜會達賴喇嘛和寺廟僧侶、政府官員等各界知名人士。西藏上層愛國人士也行回拜和宴請。
1951年10月26日,張國華軍長和譚冠三政委率領十八軍主力部隊抵達拉薩,從此掀開了西藏歷史的新篇章。
(王先梅,1924年生,安徽省蕭縣人。1938年3月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輕工業部老干部局辦公室主任等職。2009年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