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
今年高考,一件令人遺憾的事發生在閩侯三中考生小云身上。午睡起來,參加下午的英語科考試,卻因疏忽,她戴著手表就進了考場。考了20多分鐘后發現自己違規,她立刻報告監考老師并上交手表,考完后得知英語單科成績被取消。
事發后,小云每天在家無精打采,其父對此懊惱不已,他請求有關部門減輕對孩子的處罰。“再給孩子一次機會吧。”悲戚的請求面前,聽者為之動容,社會上對此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觀點一:面對高考,還是應避免秉持寬宥思維,將高考紀律規定當成一條“高壓線”,嚴格遵守。唯有如此,考生才能收獲應有的成績,其人生也才能在守規守距中變得更加成熟和自信。
觀點二:小云能戴手表進考場,暴露出了安檢和監管環節的層層失守。首先,考生進入考場,必先經過一道安檢。當天小云穿的是短袖上衣,手表就戴在手腕上,這樣明顯的違規現象,安檢為何沒有發現?再則,小云是在進入考場20分鐘后,才發現自己違規的,如果不是她自己發現違規并立即上報監考老師,還主動上交手表,也許會戴著手表參加完整場考試,可見,監考老師也存在責任意識缺失。
觀點三:既然考生主動上交了手表,可以查驗手表是否為作弊工具,如果不是,為何要取消考生英語成績?這樣的結果會不會讓考生產生“當初不主動上交就好了”這樣的心理,甚至否定那個誠信的自己?懲罰只是手段,揚善才是目的。還是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酌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