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問與答
Q我女兒4歲了,最近一直喊牙痛,特別是晚上睡覺時痛得更厲害,好像是第一顆大牙有牙洞,里面總是塞東西。姥姥說沒關系,反正以后還會換牙的,吃點止痛藥就可以了。我的心里惴惴的,到底寶寶的齲齒需不需要治?如果治,是補牙還是拔牙?
A建議你們盡快帶寶寶去治療齲齒,因為齲齒本身并不會自愈,只會越來越嚴重,最后壞得想治都治不了,只能拔掉。
很多家長都認為乳牙反正要替換,所以得了齲齒不需要治療,這個觀點害了好多孩子。得了齲齒,尤其出現疼痛以后,最直接的是會影響孩子的咀嚼,孩子吃飯受到影響,同時會進一步影響到孩子的全身發育。而且齲齒還是一個慢性病灶,這些病灶細菌和代謝產物會影響全身重要的器官,如心臟、腎臟、蛛網膜等。如果齲齒發生在前牙,還會影響發音和美觀,對孩子的心理發育有潛在影響。
由于齲齒疼痛,孩子自然會用另一側不痛的牙齒咀嚼東西,時間長了會養成偏側咀嚼的習慣,導致顏面發育不對稱。
更為重要的是,乳牙下面是要替換的恒牙,齲齒進一步發展,就會影響到乳牙下面繼承恒牙的發育和萌出,導致發育缺陷和牙齒排列不齊。
所以,家長一定要記住,乳牙很重要,得了齲齒需要盡早治療。
健康專家

鄭樹國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預防保健科主任、主任醫師
如果你有問題向專家請教,歡迎給我們來信,或者發送郵件至healthykids@126.com,我們將收集的問題有選擇地發給專家,并刊發在雜志上。
Q我的寶寶出生時有黃疸,指數很高,醫生給開了藥,說第二天不退就照藍光,如果還不行就得換血。幸好指數第二天降下來了,第六天順利出院,醫生叮囑我們月子里繼續觀察。為什么新生寶寶容易出現黃疸?一定要照藍光嗎?真的有寶寶需要換血嗎?
A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心臟里循環的不是純的動脈血,也就是醫學上所說的“胎兒循環”,胎寶寶就需要更多的紅細胞來攜帶氧,所以胎寶寶的紅細胞要比成人高很多。而出生后寶寶的循環發生了變化,不再需要那么多紅細胞了,這些紅細胞就會慢慢被破壞,破壞掉的紅細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而我們所說的黃疸就是體內膽紅素升高的結果。
正常情況下膽紅素經過肝臟代謝,經腸道排出,黃疸高的寶寶在藍光的照射下,膽紅素會改變成易溶于水的結構,就可以通過排尿把一部分膽紅素排出體外,從而起到退黃的作用。
一般來說,膽紅素在一定的范圍內對神經系統是沒有毒性的,但當膽紅素超過一定的范圍,就有可能透過血腦屏障,損害寶寶的神經系統。所以,經過光療膽紅素仍然持續升高的寶寶,確實需要換血,也就是用膽紅素正常的血液將寶寶膽紅素很高的血液換掉,防止造成神經系統的損害,當然,這種情況比較少見。
健康專家

李正紅北京協和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Q我的寶寶2個多月了,喂完奶后讓他躺在床上,他的嘴角總會溢出一些奶來,有時候吐得還挺多的,請問這種情況正常嗎?有沒有辦法讓他不吐奶?
A這種情況稱為溢奶, 80%~90%的寶寶都會或多或少有這樣的表現。媽媽可能需要有心理準備:你家寶寶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溢奶的可能會更多,一直到添加糊狀的輔食后才會慢慢減少,1歲以后就很少發生了。但是媽媽不必擔心,只要寶寶生長良好,即體重、身長增長好,寶寶溢奶并非疾病的表現。如果寶寶溢奶嚴重,同時還伴有體重、身長增長不良,就需要就醫了。
寶寶發生溢奶,首先是生理原因,寶寶的胃腸道生理構造還不成熟,胃的位置比較水平,胃與食管連接的賁門比較松,而與十二指腸連接的幽門比較緊,這些都造成寶寶容易發生胃食管反流。而寶寶消化酶分泌不足,胃腸道蠕動不協調等也會增加溢奶。其次,可能是媽媽喂養不當,如躺著喂奶使寶寶吸入空氣過多,喂奶時間過長迫使寶寶喝奶過多等,也會增加溢奶的可能。相比母乳喂養,配方奶中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不易被消化,配方奶喂養的寶寶更容易發生溢奶。
容易溢奶的寶寶最好母乳喂養,喂完奶后不要馬上將寶寶放到床上,可以豎著抱10~30分鐘并輕拍背部,或者將寶寶睡的小床床頭抬高30度,也可用枕頭墊高上半身。另外,最好在喂奶前換好尿布,喂完奶后盡量少移動寶寶,切忌將寶寶的下肢抬高。
健康專家

盛曉陽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兒童與青少年保健科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