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評論員
房地產業主要功能是實現城市的宜居性
文/本刊評論員

房地產業是以土地和建筑為經營對象,從事房地產開發、建設、經營、管理以及維修、裝飾和服務的集多種經營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房地產業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因為其不僅是住房的生產者,還是城市公共建筑和基礎設施的建造者,房地產業發展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民眾的福祉,但無論其具有的先導性、基礎性和拉動性特征有多顯著,作用有多大,最終都要落實為城市的宜居性,并以此來檢驗其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度。
所謂城市的宜居性,就是城市發展要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把城市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這是房地產業發展應當追求的根本目標。上海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對城市發展提出如下要求:統籌推進人口、資源、環境、基礎設施和產業的協調發展,圍繞基本建成“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進一步優化城市發展格局。這為上海房地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臺。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上海的“十三五”規劃要求:中心城區要有序開展城市更新,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盤活用好存量土地資源,增加公共綠地和公共空間,降低建筑容量和建筑高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產業附加值;深化拓展城市歷史風貌保護,更加注重整體規劃、成片成街坊保護,傳承歷史文脈,留住城市記憶。要加快虹橋商務區、上海國際旅游度假區、世博園區、前灘、徐匯濱江、臨港等六大重點區域開發建設,注重提品質、強功能、出形象、重效益。要積極推進桃浦、南大等重點調整區域轉型升級。要依托中國商飛和浦東國際機場優勢,高起點推進航空城建設。郊區要把結構調整和制造業升級放在首位,騰籠換鳥、存量調整、提質增效,在建設用地減量化、淘汰落后產能、生態環境建設上為全市作貢獻。要堅持產城融合、功能為主、環境先行、聚焦重點,按照“街坊要小、路網要密、公共空間要多”的要求,積極有序推進郊區新城的加快建設。要充分發揮鎮作為城鄉發展一體化樞紐和重要載體的作用,全面完成全覆蓋、分層次、可實施的鎮村規劃體系,因地制宜建設各類新市鎮、集鎮、撤制鎮和中心村。總之,要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堅持綠色發展,防止“攤大餅”式擴張,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要樹立延續歷史文脈的文化自覺性,保護文化遺產,避免千城一面;要堅持城市建設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推進共享發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僅能滿足市民教育、就業、看病、交通、住房等基本需求,還每年持續提升生活質量,讓城市生活更美好,讓市民感受幸福。
房地產業在城市建設中發揮積極作用,必須在“五個統籌”上下功夫,在重點上求突破,即:統籌空間、規模、產業三大結構,提高城市工作全面性;統籌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提高城市組織系統性;統籌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動力,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統籌生產、生活、生態三大布局,提高城市發展宜居性;統籌政府、社會、市民三大主體,提高各方推動城市發展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