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春勇
郵票雖然只有方寸大小,卻被譽為“國家名片”。它是由國家授權郵政部門發行的郵資憑證,除在郵政業務中作為有效憑證使用之外,還是一種反映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社會、科學、藝術、自然和人物等方方面面內容的特殊宣傳載體,因而又有“微型百科全書”之稱。新中國成立以來,反映重大歷史事件、紀念古今中外杰出的和有影響力的人物,向來是郵票發行中的一個重要內容。
2015年1月15日,是遵義會議召開80周年的日子。國家郵政局發行《遵義會議八十周年》紀念郵票一套。熟知中國革命歷史的人們驚奇地發現,在這套郵票第二枚上一大群耳熟能詳的人物中有一個久違的面孔——林彪,由此引起了人們對林彪在“國家名片”上出現情況的極大關注。
從“文革”中曾經顯赫一時的“副統帥”到淪為反革命集團案的主犯,林彪在郵票上也如同其變化無常、走向極端的人生一樣,經歷了非同一般的“起”與“落”。
時隔50年,林彪再度出現在紀念遵義會議的郵票上
志號為2015-3的《遵義會議八十周年》紀念郵票全套兩枚,畫面分別為《遵義會議舊址》和《遵義會議》,由創作了一系列長征題材經典畫作的著名畫家沈堯伊設計。第二幅圖案即是沈堯伊1996年創作的油畫《遵義會議》。該畫依據改革開放后找到的陳云筆錄的會議檔案中正式出席會議的20位革命者進行創作。作者以細膩寫實的手法刻畫了參加遵義會議的20個歷史人物和他們各自的性格特征。這20人自左至右依次是:李富春、王稼祥、張聞天(洛甫)、毛澤東、周恩來、博古(秦邦憲)、凱豐(何克全)、朱德、彭德懷、陳云、劉少奇、聶榮臻、鄧小平、李卓然、林彪、楊尚昆、劉伯承、伍修權、李德和鄧發。
從畫面上人物的排列看,林彪身處前排右邊第六個位置,即位于鄧小平和楊尚昆之間。這是“九一三”事件以來,林彪首次在“國家名片”上露面。
反映“三大戰役”的紀念郵票上未出現林彪形象
需要提及的是,1998年11月14日,國家郵政局發行《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紀念郵票一套五枚,其中第一枚《運籌帷幄》,選用的是著名畫家尹戎生的作品《奪取全國勝利——毛主席和老帥們在一起》,表現了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鄧小平和后來成為共和國元帥的朱德、彭德懷、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在一起商議研究大決戰謀略的情景,共有14人。按說林彪參與指揮了三大戰役中的兩大戰役,是遼沈戰役和平津戰役的直接掛帥者,也是共和國的十大元帥之一,但畫面上沒有出現他的形象。
其實,這與該畫作的創作時代有關。尹戎生的《奪取全國勝利——毛主席和老帥們在一起》經歷了兩次創作。第一稿創作于1977年,反映毛澤東、周恩來、朱德、任弼時、鄧小平等12人,是粉碎“四人幫”后最先問世的表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風采的而又人物最多的美術作品。在彭德懷、劉少奇先后獲平反昭雪后,作者又于1980年對這幅畫作進行了重大修改,增加了劉少奇和彭德懷的形象,調整了幾個人物的布局和方位。這就是1998年11月被搬上郵票的這幅畫。而林彪則不存在平反和恢復名譽的問題,加上當時對他功過是非的評價和認定也不像后來這樣客觀和公正,所以盡管他是三大戰役的功臣,畫家二度創作時仍沒有把他“補”上去。尹戎生已于2005年去世,這幅作品也只能保持原樣原貌展示了。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形象與題詞四上郵票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作為“副統帥”紅極一時。在1967年至1970年正式發行的19套“文”字郵票中,林彪的形象和題詞先后四次出現在郵票上。
1967年5月1日發行的文2《我們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郵票中,便有兩枚是林彪與毛澤東在一起的畫面。一枚是他與毛澤東并排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文化大革命”大軍,另一枚是他和毛澤東坐在一起閱看文件。
隨后不久,林彪的兩幅題詞也被印上了郵票。1967年11月29日,林彪為海軍首次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的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干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印上郵票,編號為文8,于1967年12月26日毛澤東74歲生日這天在全國發行。

1968年8月1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節,郵電部門發行文11郵票一套一枚,主圖為1965年7月26日,國防部部長林彪為郵電部的特74《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郵票發行而寫的題詞,全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是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隊伍,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隊伍,因而是戰無不勝的隊伍。”
“九一三”事件后作為批判對象在郵票上“揚名”
1969年4月,林彪接班人的地位被寫進了中共九大通過的黨章。登峰造極而又迫不及待的林彪結黨營私,伙同他人組成反革命集團,有預謀地誣陷、迫害黨和國家領導人。1971年9月13日,林彪伙同妻子、兒子等人倉皇出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國溫都爾汗地區機毀人亡。
林彪這一行徑的后果,不僅將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而且也使自己在“國家名片”上的聲譽走向了反面。1975年8月20日,郵電部發行《把批林批孔運動普及、深入、持久地進行下去》特種郵票一套四枚,表現了工農兵和少數民族群眾在各種場合參加批判會的情景。時隔三個多月,即當年12月1日發行的《新中國少年兒童》特種郵票,第二枚《我寫兒歌上戰場》,又有反映少年兒童參加批林批孔運動的畫面。曾經數度登上郵票,在當時除毛澤東之外難有第二個國家領導人能享有如此“待遇”的林彪,這兩次竟作為大批判的對象在郵票上“揚名”。
1986年,在第一部大型多卷集中國郵票圖鑒式工具書——《中國郵票全集》編纂之際,出版社就如何使用蔣介石、林彪等反面人物肖像的郵票這一問題專門給中共中央宣傳部寫報告請示,有關部門隨后下發《關于〈中國郵票圖譜〉書稿中涉及蔣介石、林彪形象一事的復函》文件,指出:“本著歷史唯物主義的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原則,如編輯出版全套的《中國郵票圖譜》,可保持歷史的本來面目,有蔣介石、林彪的郵票,可如實收入……”自此,集郵報刊和郵票目錄在使用涉及林彪郵票的圖案時就不再遮遮掩掩,對這一郵票感興趣的人也可以公開地去搜集和研究了。
難以享有其他元帥獲得的發行專套紀念郵票的殊榮
林彪在革命戰爭年代功勛卓著,被授予共和國元帥軍銜,并被列為人民軍隊的36位軍事家之一。但他晚節不保,搞陰謀詭計,最終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顯然已不可能再得到像其他開國元勛那樣的殊榮、尊崇和愛戴,并享有國家郵政部門單獨為其發行專套紀念郵票的資格了。
在發行反映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郵票時,尊重史實,不刻意回避,注意分寸適時有度地把握,客觀地對待那些毀譽參半、功過各一的歷史人物,不失為明智之舉。《遵義會議八十周年》紀念郵票出現林彪形象,體現了郵票發行部門的理性與務實,但并不意味著為林彪發行專套郵票成為可能。畢竟發行郵票是件極為嚴肅、嚴謹和特別慎重的事。盡管花草蟲魚、飛禽走獸都可以上郵票,但涉及政治、人物、歷史,則是嚴之又嚴、慎之又慎的。
(摘自《黨史博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