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浩
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1月4日在新罕布什爾州進行選舉活動,眼尖的《紐約時報》記者邁克爾·巴巴羅(Michael Barbaro)發(fā)現(xiàn)他穿了雙黑色亮面高跟皮靴,隨即于推特發(fā)文貼照,結果引發(fā)網(wǎng)友及媒體的熱烈討論。
MSNBC晨間節(jié)目主持人喬·斯卡伯勒(Joe Scarborough)用“性感妖嬈”形容盧比奧的這雙高跟靴;英國《每日郵報》把盧比奧跟法國前總統(tǒng)薩科齊的照片做了對比,對兩人鞋子的風格品頭論足一番;同是共和黨總統(tǒng)參選人的卡麗·費奧莉娜則在推特發(fā)了一張高跟黑色女靴的照片,并寫道:“高跟鞋哦,盧比奧,可是你能駕馭它嗎?”
因為這雙高跟靴,盧比奧的風頭一時蓋過了人氣參選人特朗普。這個現(xiàn)象至少說明一個問題——身高對美國總統(tǒng)選舉來說很重要。盧比奧身高177.5cm,乍聽并不矮,但是美國新聞網(wǎng)站usnews.com曾將兩黨共16名總統(tǒng)參選人的身高做了排序,結果盧比奧排名(并列)倒數(shù)第五,而且排在最后的還是兩位女性——希拉里和費奧莉娜。
一個人的身高主要取決于先天因素,而長得高與事業(yè)更成功又被許多研究證明存在一定的相關性。所以嘲笑歸嘲笑,但人們不能對這種“讓自己的腿看起來更長”的做法指責些什么。從路易十四到普京,歷史上有很多“矮個子”大人物都這么做過。
黑色高跟靴上腳,配上一條黑西褲,無聲無息間就向上延伸了幾公分——這是許多矮個子政客心照不宣的招數(shù),這些人可能會遭到無情的嘲笑(如身高165cm的意大利前總理貝盧斯科尼),有些則從未承認過自己“增高”。
而回到美國政壇,前總統(tǒng)杜魯門(175cm)和卡特(177.5cm)的當選,證明矮個子(相對來說)也能成為美國總統(tǒng)。但事實是,矮個子當選總統(tǒng)總是要難一些。塔夫脫、羅斯福、肯尼迪、約翰遜、福特、里根全都超過183cm,最近的克林頓、布什和奧巴馬亦是如此。美國已經(jīng)有35年未出現(xiàn)矮于183cm的總統(tǒng)了。而自1900年以來,美國總統(tǒng)大選中,有19次是身高更高的候選人當選,8次是矮的當選,還有2次的情況是身高相同。
德州理工大學政治學副教授格雷格·默里(Gregg Murray)研究了選民對政治競選候選人的外部特征——身高、體重和BMI指數(shù)(體質指數(shù))的偏好,結果發(fā)現(xiàn)選民本能地偏好“身體素質強大”的候選人,尤其在選情膠著的時候更明顯。而“長得高”就是“身體素質強大”的一大要件。

因此,默里認為,馬丁·奧馬利(185.5cm)、杰布·布什(190.5cm)和唐納德·特朗普(190.5cm)都具有身高優(yōu)勢。不過,《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又認為,候選人身高要恰到好處,長得過高也不行。作者稱最高的參選人喬治·帕塔基(195.5cm,已退選)“太高了”,歷史上僅有兩位美國總統(tǒng)超過192cm。
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是:女性的平均身高一般比男性矮。而今年,希拉里很有希望獲得民主黨提名,作為女性與共和黨提名人最后角逐總統(tǒng)大位,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默里表示,目前缺少資料用以分析身高對女性候選人的影響,但他猜測,在與男性候選人競爭中,身高劣勢很可能對女性是一個負面因素。
(摘自《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