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瑋

航天信息與全球ATM 第三大制造商德利多富合資,將在中國金融和商業零售業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
8月18日,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天信息”,600271.SH)與德國行業巨頭德利多富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德利多富”)在京宣布,雙方將在中國金融和商業零售業務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航天信息以收購及增資方式控股雙方合資公司。
航天信息董事長時旸表示,航天信息在轉型升級的征程上正大力拓展金融電子支付及服務產業,產業鏈布局日趨完善。德利多富總裁兼CEO艾卡德·海德洛夫則稱,航天信息擁有深厚的央企背景、政府資源和服務網絡方面的優勢,德利多富在全球市場擁有領先的技術和產品優勢,雙方在許多方面有著共同的發展訴求。
實現產品技術、專利自主可控
航天信息此前與德利多富簽署合資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航信德利,在中國的銀行及零售領域開展業務。根據協議,航天信息以收購及增資方式控股合資公司。最終,航天信息、德利多富將分別持有51%、43.56%的股權。
據介紹, 合資公司繼承了德利多富中國區域內所有業務和員工,包括銷售公司、工廠、研究院、新加坡相關研發團隊,同時擁有各項服務于中國市場所需的核心軟、硬件知識產權,形成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的完整能力,實現技術可控和供應鏈可控。
“當前國內的金融和零售信息化發展建設創新非常快,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如果光有硬件產品,生存環境會非常惡劣,并且,現在國家對信息安全也是高度重視,其事關國家利益,所以我們在合作中還一定要有知識產權,所有產品技術、專利都要保證自主可控。”時旸表示。
航天信息方面表示,航天信息控股合資公司后,將擁有銀行自助終端設備核心技術:現金循環模塊,以及銀行和零售行業的相關核心軟件技術等,將對航天信息在銀行及零售業內取得行業領先的技術地位奠定基礎。
時旸表示,航天信息與德利多富的合資合作,是雙方面向未來的戰略選擇,合資合作將充分發揮德利多富在銀行和零售領域的專業與專注,以及航天信息在信息安全技術、大型工程實施經驗、市場資源、服務網絡方面的優勢,帶來國際一流的技術、整體解決方案以及優質的覆蓋全國的服務體系。
針對合資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航天信息副總經理陳仕俗表示,“本地化”是關鍵。陳仕俗表示:“會加強、補充和完善研發團隊,建設提升本地研發能力,要把德利多富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迅速本地化,快速響應市場。”
與稅務等業務實現整合,
打造全產業鏈
走在轉型之路上的航天信息牽手全球ATM第三大制造商,再度邁開了在金融產業深入布局的重要一步。
航天信息是由航天科工控股、以信息安全為核心技術的IT高新技術上市公司,重點發展金稅及企業市場、金融電子支付及服務、物聯網技術及應用三大產業板塊,先后承擔了“金稅工程”等多項國家“金”字工程。在金融領域,已經布局耕耘多年,形成了從芯片研發、卡片制造到支付終端、自助設備及未來銀行等金融科技產品的全產業鏈產品和解決方案。
根據航天信息“十三五”發展規劃,公司產業結構調整目標為:到2020年,實現金融支付與物聯網產業板塊利潤貢獻率超過60%,形成金稅產業、金融支付產業、物聯網技術及應用產業三大支柱性產業齊頭并進的格局。
在日前發布的2016年半年報中,航天信息營業收入為108.94 億元,同比增長17.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為6.17 億元,同比下降24.41%。其中,物聯網業務收入30.8億元,同比增長55.2%;金融業務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20.58%。
這與航天信息對于金融業務板塊的預期相比,顯然還有著較大距離。
航天信息方面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進自身業務的轉型發展。此次與德利多富的合資合作,是推動金融業務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航天信息控股合資公司后,不僅可以實現對金融支付產業的全產業鏈整合,還可以與稅務等業務實現整合。”時旸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航天信息還將充分挖掘近千萬企業納稅人用戶,開展銀稅大數據征信服務,為銀行提供獲客、供應鏈貸款以及貸后監控。
德利多富:“硬件已不再賺錢”
去年以來,中國ATM市場可謂風起云涌。許多外資 ATM品牌紛紛與國內企業“牽手”,如美國迪堡與浪潮集團、神州數碼與NCR,均不約而同地選擇合資合作分享中國市場蛋糕。
有評論指出,如今,ATM在發達國家增長乏力,而在新興市場國家規模則不斷擴大。在國內,各大商業銀行“普惠金融”的推行,使得市場裝機容量還將極大攀升。這令外資ATM企業放下姿態,通過聯手合作方式來擠占中國市場。
據英國銀行業研究公司RBR統計報告,中國市場ATM的安裝總量在2013年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市場。2015年全國無人值守的ATM總安裝量超過17萬臺,年新增安裝量超過2萬臺。報告認為,中國金融自助終端的市場前景非常好,到2020年現金類的ATM和CRS的市場需求總量,將達到每年約9萬至10萬臺。
“中國金融市場潛力巨大,發展飛速,各種新模式、新應用、新設備層出不窮,業務創新非常快。”艾卡德·海德洛夫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面對這個巨大的市場前景,每家公司都想要爭取市場份額,要不斷創新推出適合中國市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同時能夠符合中國政府對自主可控要求,跟得上中國速度,才能取得成功。徳利多富與航天信息的合作,就是要成為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業界領先的公司。
德利多富亞太區高級副總裁林坤豐對《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介紹,金融危機以來,亞太區就一直保持著持續增長的狀態,中國是亞太區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德利多富來說,中國市場非常重要。
“德利多富產品是全球定位,德國品質和技術在一些市場定位比較高,但在中國市場限于市場資源以及成本等一系列因素影響,一直未能很好地契合中國市場所有需求。”林坤豐并不諱言。
“關鍵是,硬件已經不再賺錢。”林坤豐坦言,當前國內的零售信息化發展建設很快很創新,如果光有硬件產品,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生存環境會非常惡劣。所以,在雙方的合作內容中,除了硬件方面的合作,還獲得了大量的零售軟件知識產權。未來,新公司必須成為一個整體解決方案和整體服務提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