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不要靠得太近——這就是高貴。——費爾南多·佩索阿《惶然錄》
《解決沖突的關鍵技巧》 [美]達納·卡斯帕森,九州出版社·陽光博客
頭一次聽說有人際沖突專業,本書作者達納·卡斯帕森讀的就是這個專業的碩士。達納·卡斯帕森本是一個是獲獎無數的舞者,如今,她將“即興表演”的藝術原則與公共對話結合起來,成為了一名沖突調解和公共對話專家。人際沖突確實是個常見問題,脾氣急躁的、小心眼的、有起床氣的、性格偏執的都容易跟人起沖突,哪怕向來寬容的人,心情不佳時也難免與人產生齟齬。作者說,“我的祖母教導我,在織毛衣的過程中,當幾根線纏在一起時,不要試圖只通過摘出一根線來解開整個結,那是錯誤的做法。此時,線與線之間存在一種復雜的關系。想通過抽出一股線來解決問題很可能會讓這個結變得更復雜,從而更難解開。 你得先弄明白這些線是怎樣復雜地亂作一團的,然后才能找到一個可行的解結方案。”弄清楚這些線是怎么復雜地亂作一團的并不太難,弄清楚為何會有社交困境,并全須全尾地走出來太難。面對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沖突,通常,人們會有以下四種反應:回避:消極地回避沖突;遷就:抑制自己的需求去滿足他人的需求;強迫:迫使對方滿足自己的需求;妥協:雙方各讓一步,采用一種中庸的方案。在達納·卡斯帕森看來,以上反應都是“無效社交方式”,只會讓沖突更加激化。真正有效的解決方式是“協同”,即通過坦誠溝通,了解雙方的差異所在,并努力找出雙贏方案。本書提供了“有效社交的17原則”,也就是,“不要只聽攻擊性語言。聽聽字面背后的意思。忍住攻擊的沖動。發自內心的去改變對話。當作自己在和最佳狀態下的對方對話。區分需求、利益和行動計劃。承認已產生的情緒。把它們當作信號。區分確認和同意。避免在聆聽對方說話的過程中提建議。區分評價和觀察結論。驗證自己的假設。如果結果證明它們是錯誤的,放棄它們。改變對話,在困難情況下培養好奇心。相信有效對話是可能的,即便它當前看似不太可能。如果你正在把事情變得更糟,停下來。弄明白當前是什么情況,而不是追究究竟是誰的錯。尋找前進的方法。承認沖突。找對談話對象,面對真正的問題。相信存在尚未被發現的選擇。尋找大家都樂于支持的解決方案。明確一致意見,明確它們的任何改變。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沖突保持警覺,并做好應對計劃。”每個人都能從這些原則中發現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欠缺,有一顆改善自我的心,且自省慎獨是與人為善的前提。
《最好的抉擇》 [美]杰爾姆·格羅普曼/帕米拉·哈茨班德,浙江人民出版社
理科生鄙視文科生的理由之一是:文科生普遍缺乏科學素養,還有一種素養叫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就是了解某種治療手段所帶來的風險和益處的能力。除了父母是醫生,或者久病成醫的,一般人都是健康文盲吧。缺乏所謂健康素養的人很容易陷入決策沖突,如何分辨虛假醫療廣告和真實有用的醫療信息?選擇好醫院,還是好醫生?治療真是多多益善嗎?要不要因為費用放棄治療?《最好的抉擇》是醫生和患者做出恰當醫療選擇的啟蒙書,看病就醫中所有的困惑都將在這本書中得到解答。書中兩位哈佛醫學院教授,通過親訪追蹤16位高膽固醇、甲亢、乳腺癌、肝癌等患者,從醫學、心理學、經濟學、統計學等角度,分析比較了不同職業、背景的患者在面臨相同醫療問題時的不同選擇,揭示了患者同病不同命背后的種種決定力量,提出了有指導意義的諫言。《最好的抉擇》邀請了眾多知名醫生、媒體人和患者家屬針對每章內容進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教你做聰明的患者,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