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波
(中鐵十四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故鄉槐花香
劉海波
(中鐵十四局集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014)
“人間四月芳菲盡,猶有槐花暗香來。”每年的四五月份,正是故鄉槐花飄香的季節。每當槐花盛開之時,整個村落成了一個花的海洋,素雅如雪的槐花更是清香四溢,沁人心脾,整個村莊,連同故鄉的老宅、田園,都溢滿了那種淡淡的槐香,陣陣幽香,甜得讓人心醉。
故鄉,位于魯東南沂蒙山區一個叫"南官莊"的小村子。村東一條小河穿流而過,河兩岸遍植楊柳、梧桐、槐樹……尤以槐樹最多。或許槐樹耐旱抗風,又或許故鄉人對槐樹情有獨鐘,在我的記憶中,村子房前屋后、溝坎路邊,到處都有洋槐樹的身影。槐樹,一株株、一叢叢,像一個個樸實無華的農人一樣,寧靜安詳的守衛著自己的家園,見證著故鄉變遷及發展的歷史。
村口大路邊,有兩棵大槐樹,聽老人講,從他們小時候就有這兩棵樹了,誰也不知道樹的年齡多大了,都叫"老槐樹"。樹上掛滿了許愿紅線,紅絲帶。引得周邊許多虔誠的信徒到此燒香、許愿,據說很靈驗,于是更增添了些許神秘。村子里人如果說個啥話感覺別人不信,就會隨手向南一指:"你不信?我對老槐樹發誓……"。兩棵老槐樹高約十幾米,樹冠成傘形,各自屹立在村口的道路兩旁,樹冠相互穿插纏繞,挺拔秀美,遠處看像互相依偎在一起的戀人,罩住了整個上空,成了村子極好的遮蔭納涼之地。鄉親們三五成群湊在一起,在樹蔭下下象棋,打撲克,婦女們邊聊天邊納鞋底、織毛衣,小孩子們則跑來跑去,追逐嬉戲。如在烈日炎炎的夏日,約上幾個知己,燙一壺老酒,炒一盤花生米,邊喝邊聊,槐香、酒香相伴,沉醉忘歸。
每年谷雨過后,槐樹便吐出了嫩綠的芽葉。到了四月中旬,洋槐樹的花兒便閃亮登場,競相開放,一串串,一簇簇,像一串串葡萄掛滿了枝丫,一嘟嚕,兩嘟嚕……密密的掛在枝頭。一陣微風拂過,那縷縷的幽香撲面而來,忍不住舉手摘下一串,擼一把放入觜中,淡淡的、帶著絲絲的甜味,格外清爽。無數辛勤的蜜蜂在槐花中忙碌著,輕盈的在花間穿梭,從這串到那串,那“嗡嗡嗡”的聲音,奏響了一曲美妙的大自然天籟之音。
槐花蜜是一道極好的天然綠色食品,為四大名蜜之一,乃蜜中上品,具有槐花之去濕利尿、涼血止血的作用,有舒張血管、降低血脂血壓等功效,深得人們所喜愛。
小時候,每到槐花開的季節,村子里的大人小孩都忙碌的像過節一樣,成群結隊的到村邊的槐樹林里"鉤槐花"。鉤槐花,通常要用特制的工具和技巧,在竹桿上綁上鐵鉤或鐮刀,勾住樹的小枝,上面綴滿槐花的那種,用鉤子勾住,用力轉動竹桿,隨著“咯嘣”一聲脆響,帶著槐花的細枝,飄飄搖搖的滑落下來,樹下的人趕緊提起小枝摘下一串串的槐花。如果是用鐮刀鉤,就容易多了,只要把鐮刀勾在樹枝上猛一用力,樹枝就被鐮刀割了下來。地上的孩子們在樹下歡天喜地的將槐花從樹枝上擼到籃子里,那時的我會迫不及待的擼下幾朵塞進嘴里,那涼涼、甜甜的、香香的味道,通過唇齒一直甜到了心扉,至今還時常回味起那槐香的味道。
槐花清甜可口,可生吃,也可制作成餐桌的美食。采摘回來的槐花,摘下花梗和葉子,將槐花清洗幾遍,放在鹽水中浸泡20分鐘,沖洗干凈,控干水分,母親會用一雙巧手,蒸、炒、熬、拌、煎,給我們好幾種不同味道的美食。將洗凈晾干水分的槐花拌上玉米面或小麥面,放在鍋里蒸熟后,放入香油和蒜汁,做成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有點像茉莉花香的味道,淡淡的清香撲鼻;還可以把洗好的槐花拌入肉餡蒸槐花大包,掀開鍋蓋,香味濃濃和著面香撲鼻而來,那時的我恨不得把整鍋的包子都塞進肚子;也可把槐花撒上面粉加入雞蛋鹽煎成槐花餅;或做成素丸子、肉丸子……或涼拌或炒或蒸。“青黃不接那些年,多謝槐花把命牽”,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槐花、榆錢、各種野菜,幫助故鄉的百姓度過了艱難困苦的歲月,槐花成了人們填飽轆轆饑腸的救命之花。
“小槐樹,槐樹槐,槐樹底下搭戲臺,接女婿,接女兒,接外孫你也去……”,兒時的歌謠,縈繞在耳邊。那種甘醇、清香、充滿濃郁清香的槐花美味,成了我兒時舌尖上的記憶。如今,槐花已經走出山野,進入城市,滿足人們挑剔的味蕾,供食客嘗鮮、品味的原生態花蔬佳肴。
槐花成了我思鄉的象征。在外求學工作二十余載,槐花情結一直在,割不斷,扯不亂。故鄉如斯,槐花依舊年年開,母親早已過世多年,槐花香漸行漸遠漸疏淡,但充滿媽媽味道的槐花飯,卻深深鐫刻在我的記憶中,如美酒佳釀般越陳越濃,越香越濃越難忘。
村口的老槐樹,依舊默默地、默默地守候,仿佛低聲傾訴著如歌的歲月,仿佛又看到母親忙碌的身影……. 如今,又到一年槐花盛開時,在這香氣撲鼻的季節,不由地想起了故鄉,念起了母親。
故鄉的槐花最甜,最香。只是今年的槐花味道中,多了些苦澀、凄涼,多了些莫名的酸楚和傷感。

I267 文獻標識碼:A
1671-864X(2016)08-00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