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超越自我
5分鐘帶你了解第九代全新奧迪A4L
作為德意志三駕馬車中最早駛入華夏大地的一位,近30年的對國內市場的精耕細作,奧迪對品牌的樹立可謂是家喻戶曉,長期以來牢牢占據國內豪華市場頭把交椅。但面對近兩年奔馳、寶馬的奮起直追,對手們愈發地了解國人的口味,在豪華品牌第一梯隊中奧迪的優勢差距逐漸被拉近。在C級和3系都歷經全新換代后,這次A4L在時隔八年后終于迎頭趕上。
全新A4L歷經44年的發展現如今已經進化到第九代車型,新車采用MLB evo縱置平臺,與全新Q7同屬一個平臺,整車相比現款減重65KG,對于車身線條的進一步優化,后視鏡移到車門位置,達到了更優秀的風阻。更加具有攻擊性的前臉配備了全景影像功能,向上翻拉的車門把手別具一格,要比直拉的把手更加省力。
燈廠的看家法寶LED矩陣式大燈可根據路況進行64項調節,尾燈的設計為動態轉向,視覺效果非常驚艷。在測試中我們途徑連續的隧道,開啟自動調節大燈功能后反應準確,亮度充足。
第九代A4L的車身尺寸進行了全面升級,相比現款長度增加57mm,寬度增加17mm,軸距增加39mm,前后排的腿部空間都很充裕,但減少了7mm高度并且配備了全景天窗后的頭部空間卻有些局促。
后備箱空間擴展至523L且布局規整,可4/6放倒的后排座椅進一步增加了裝載能力。內凹的頭枕對于乘客的頭部有著更好的貼合性,前后排的座椅的長度和寬度都很合適,對于乘客腿部的支撐很好,長途駕駛并不會勞累,但是填充物有些偏硬,坐上去沒有很好的舒適感。各個儲物格的布置還算合理,但中央扶手箱的深度較差,只能放一些比較“薄”的物品。
以駕駛者為中心的環繞式布局更加的合理,中控按鍵的布置易于操作,木紋飾板搭配搪塑工藝處理過的中控臺看上去品質感十足。三幅式方向盤的真皮觸感很好,適中的尺寸握在3、9點位置非常舒服。12.3寸的全液晶儀表盤可在兩種模式下切換,信息顯示非常豐富,HUD抬頭顯示信息也很清晰。中控的8.3寸MMI顯示屏分辨率很高,優化過的系統邏輯變得清晰了,新手上手沒有難度。
這套多媒體系統還搭配了CAR PLAY系統,增加了不小的便利。車內搭載19個揚聲器的B&O音響效果十分震撼,立體聲效果明顯。而多達30種的氛圍燈光顏色選擇,對于車內科技感的塑造又是錦上添花的一筆。
本次試駕車型為45TFSI即2.0T高功率版本,搭配7速S Tronic雙離合變速箱和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底盤懸掛設置為前后五連桿獨立懸掛。試駕路段涵蓋重慶市區路段、高速路段和崎嶇山路。整個路程開下來最直觀的感覺就是:非常好開順手。
換裝雙離合器變速箱后也終于不再像上代車型那樣開起來無趣,動力儲備十分充足,基本上在安全駕駛的速度區間內都不會出現乏力的時候,尤其在重慶這個到處都是陡坡的地方它的低扭表現也很充足。但是在4擋升到5擋大約2500rpm的時候突然出現的頓挫卻讓我們很意外,這點表現不是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全新A4L搭載的智能滑行系統可以在50-160km/h的范圍內啟動,此時只要不是動態模式,收油后發動機就會進入怠速狀態以節約燃油。雖然方向盤是電子轉向,但是指向性很精準,不會有慢一拍的情況出現。前后五連桿的懸掛調校相對上代非常運動,高速過彎時沒有出現明顯的側傾,對于短波路面的濾震過濾很不錯,但面對較大的坑洼路面時還是有明顯的顛簸。
印象最深的就是它的隔音,中低速時基本只能聽到略微的胎噪,這讓我一瞬間有一種自己在開一輛電動車的錯覺。而高速行駛中發動機的聲音會傳遞進來但并沒有明顯的刺耳感,看得出來技術人員在NVH的控制方面真的是下足了功夫。
28年國產化的道路奧迪是越走越明白,而44年的發展歷史也讓A4L的定位愈發地清晰,它不再是一個沒有個性的工具車,它給大眾帶來的印象也不僅限于四個圈的氣派而已,在全面發展年輕化設計的今天,奧迪對于造型的理解、燈光的運用和科技的詮釋,都有著中國豪華市場老大的氣派。換代后的A4L能不能王者歸來傲視群雄呢?讓我們期待9月10號公布價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