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慧,岳利文,王會林,張永海,劉亞莉
(鄭州輕工業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高校創新類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
陳宇慧,岳利文,王會林,張永海,劉亞莉
(鄭州輕工業學院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2)
創新驅動的應用型、工程型人才培養,其核心是以強化工程能力與創新能力為重點人才培養模式。本文主要介紹了如何有效利用第二課堂,通過整合基礎實驗平臺、專業實驗平臺、創新實驗平臺構建了集實習實訓、實驗、競賽、創新創業四位一體的綜合性實踐教學平臺。
人才培養;創新能力;第二課堂
"以創新為發展的第一動力,希望利用科技創新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行動,為經濟尋找新發展動力。"十二五以來,隨著我國機械工業告別高速增長時代,進入調整期和轉型期,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更加凸顯,創新能力薄弱、產業結構失衡、融合發展不足、市場環境惡劣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我國機械工業發展的幾大短板。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原來的"引進、使用"到目前"引進、吸收、拓展、研發和自主創新"。如何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更好地滿足企業技術創新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關鍵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實驗教學硬件設施和實驗條件方面都有跨越式的提高,部分高校實驗設備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在人才教育培養模式方面還是滯后于經濟、科技發展的步伐,特別是在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上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主要體現在學科專業結構以及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實驗創新平臺管理等方面,因此我國高校在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設,以及實驗室管理革新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完善。
西方高校教育素來提倡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創新意識,故而在創新人才培養上以及實驗室的建設上,也頗為重視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1]。以美、歐等國實驗室為例,有以下幾點值得我國高校學習:西方高校實驗室管理主要以開放型為主,學生通過申請可自由使用實驗室設備,而我國高校學生通常只在隨堂課程或者專業實驗環節才能進入實驗室,大大降低了學生自主性;國內實驗課程大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而綜合型實驗和創新型實驗較少;同時高校教師以及實驗管理人員對本科學生創新實驗的投入不足,應加大高層次人才對實驗教學的投入。
針對我國工科院校,對創新類人才培養模式應主要完善其"三核"能力(即使學生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終身學習能力);優化具有大工科專業特色"大工程觀、大系統觀"的創新型工程師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探索開放式、創新型實驗模式。通過進一步調整教育課程體系,完善人才培養質量考核制度。通過借助信息化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投入到第二課堂環節,結合學科特點滿足各方面、各層次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應變能力、創新意識。
實驗作為教學環節一種重要形式,對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驗過程中我們發現,國內實驗課程主要為驗證性實驗,而綜合型實驗和創新型實驗較少;并且以往的實驗考核模式存在質量考核不合理,實驗效果不理想,實驗過程對學生動手能力的鍛煉不夠等問題。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主要以實驗報告和考勤為主,無法激勵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針對這一現狀,我們對實驗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注重過程管理,將傳統的考核模式變為一種綜合的考核方式,學生的實驗成績分為:課前的預習情況+考勤+實驗操作(動手能力)+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結果分析)+創新能力培養+獲取知識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人文素養等方面,以及是否有獨特 見解及創新思維。通過以上幾個層面,可全方位的對學生的實驗情況進行評判,有助于培養嚴謹的學風、提高實驗積極性、激發實踐興趣,鍛煉動手能力及培養創新能力。

圖1 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
主要通過三個模塊引入創新訓練:
首先提高學生的主動創新意識,通過三級管理來實現,學校層面加強政策性的鼓勵,比如加入創新學分等措施;學院層面加強創新型導師隊伍的建設,積極引導學生加入科研創新團隊;專業層面,積極開展教授、高工以及博士講壇講座,將學科前沿進展以課堂或講座的形式帶給學生。通過三方面的措施增強學生創新的主動性。
第二是個性培養模塊,通過實驗室開放,使學生走入實驗室,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或者自己搭建實驗平臺,選擇實驗指導教師,進行個性化創新能力培養階段。
最后是綜合培養模塊,通過參加各級創新創業科技競賽或者在生產實習中遇到的生產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出研究課題或解決生產實際問題,完成綜合能力的培養,見圖1。
(1)通過對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減少演示性實驗,增加設計型、綜合型實驗,以滿足專業教學計劃中課程實驗的需要。實驗方法由“示范性”“驗證性”向“參與性”“開發性”轉變。
(2)以資源共享為原則,將實驗設備統一規劃,統一管理,打造綜合創新實驗管理平臺。通過對現有的基礎實驗平臺、專業實驗平臺、創新實驗平臺進行整合,完成實驗室結構調整: 努力建設具創新培訓理念的"一體化專業綜合實驗室",將現有專業實驗設備整合為典型生產過程一體化專業綜合實驗。
(3)提高實驗教師實驗技能和實驗室管理水平,鼓勵科研教師參與創新實驗室建設。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人員穩定、創新能力強的實驗教師梯隊。同時加強教師、實驗管理人員對創新實驗的投入,以方法與技術的創新為核心積極引導學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情。
依托試點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探索工科專業人才的培養機制、實驗改革模式和創新鼓勵機制,對現有實驗設備資源整合,增加綜合設計性實驗項目,加大第二課堂開放力度,鼓勵學生參加科技活動競賽,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源利用率,現取得成效如下。
通過加入創新訓練對原有實驗內容及課程的整合,對典型工科專業"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特開設"壓縮機分解重組技術" 實驗、"過程控制創新平臺"、"工程軟件應用開發"等,并在校內開設安排了部分實踐教學內容,為創新創業課程,作為教學計劃,計入拓展與創新學分。主要課程如表1。

表1 實踐環節改革課程
該實驗改革項目一方面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第二課堂平臺,另一方面通過對實驗設備的整合,提高了現有設備的利用率,服務了更多的學生。同時,學校還非常重視創新實踐環節,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級別的實踐與創新大賽培養學生技術創新意識和能力,專門分配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充分發揮了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在各級大賽上也取得了一些優異成績。
(1)應繼續加強教學方法和手段,依托互聯網+,利用先進的信息傳播手段加大學生對第 二課堂的投入力度。應繼續加強自主實驗的設計,使學生參與實驗的整個過程,增加實驗的操作性,加強學生的數據采集以及實驗結果后期處理能力。
(2)應加強實驗設備及實驗內容的創新。目前高校驗證型實驗居多,應鼓勵教師及學生根據專業特色及個人特長自主開發實驗項目和自行設計組裝實驗裝置,從而促進實驗教學改革,提高教師和學生的研究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1] 黨 睿, 范曉勇, 馬向榮. 《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J]. 榆林學院學報, 2014, 24(4):92-94.
[2] 丁革建. 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研究[J]. 成才之路,2015(19):4-5.
[3] 李君華,張啟儉,周艷軍,等. 地方高校化工類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與實踐[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5):122-124.
[4] 董華東,劉亞莉,張羽翔,等.“卓越計劃”中教師的指導工作問題初探[J].山東化工,2015,44(21):136-137.
(本文文獻格式:陳宇慧,岳利文,王會林,等.高校創新類人才培養模式與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J].山東化工,2016,45(14):122-123,125.)
Talents Training Mode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of Innov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ChenYhui,YueLiwen,WangHuilin,ZhangYonghai,LiuYali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Zhengzhou 450002,China)
The key of engineering-type ,application-type talents training mode driven by innovation is to improve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d how to effectively apply the second class. Build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included a set of practice, experiment, competition and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by integrating the basic experiment platform,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platform and innovative experiment platform.
talents training; innovation ability; the second class
2016-05-23
陳宇慧(1986—),女,黑龍江鶴崗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化工機械方面研究。
G642.0
A
1008-021X(2016)14-01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