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賈 永
聚力強軍:軍隊傳媒的時代課題
——學習習近平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重要講話
□ 文/賈 永
內容提要 2015年12月25日,習近平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的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新的歷史進程中宣傳輿論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為做好軍事新聞宣傳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依據。學習理解和貫徹落實這一重要講話,首要的是牢牢把握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關鍵的是牢牢把握強軍為本的核心使命,重要的是牢牢把握創新為要的強大動力。
軍隊傳媒 聚力強軍 學習總書記講話
2015年11月24日,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召開,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宣布: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1]一個月又一天之后的12月25日,習主席視察解放軍報社時,鮮明提出:要緊跟強國強軍進程,弘揚改革創新精神,堅持軍報姓黨、堅持強軍為本、堅持創新為要,努力使解放軍報政治上更強、傳播上更強、影響力上更強,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有力思想輿論支持。
“三個堅持”指明前進方向,“三個更強”寄托殷切期望。
歷史已經告訴我們,越是深化改革,越要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越是攻堅克難,越要發揮正面宣傳增強信心、凝聚共識、鼓舞士氣的作用。如果說,習主席在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發出了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動員令,那么,在視察軍報時的講話,無疑又吹響了為改革強軍營造良好輿論環境的沖鋒號。
百舸爭流,千帆競發。改革沒有旁觀者,置身改革大潮,軍隊媒體和媒體人,同樣需要面對這場時代大考。并且,對于軍隊媒體人來說,不但要與廣大官兵一樣,拿出擔當的勇氣和精神,寫好自己的“應答卷”和“應答題”——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做改革的堅定支持者,還要勇于站在時代的前列,答好自己的“必答題”和“附加題”——思想更到位、認識更深刻、行動更自覺,做改革的積極促進派。
一個“變”字,濃縮了世情國情軍情輿情的新特征。軍隊媒體和媒體人,必須充分認識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對意識形態安全提出的嚴峻挑戰,充分認識國內經濟社會轉軌轉型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對宣傳輿論工作提出的緊迫任務,充分認識現代傳播技術迅猛發展對社會輿論尤其是涉軍輿論生態產生的重大影響。只有深刻認識并牢牢把握了這些變化,才能夠從中國和中國軍隊在世界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和平崛起的背景下,明確自己的時代方位;才能夠從中國和中國軍隊走向未來、走向世界這兩個維度,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才能夠從傳媒領域深刻變革的機遇與挑戰中,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
時代背景在變化、職能使命在拓展、新聞理念在演進、傳播手段在發展,我們既要適應變化,更要恪守不變,那就是: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黨性原則都不能丟、不能忘。
改革不是改向,變革不是變色。講黨性,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集中體現,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靈魂和基石。習主席強調,《解放軍報》是黨領導和掌握、直接為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服務的,必須在恪守黨性原則上堅持最高標準、最嚴要求。
(一)堅守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要求我們具有堅強的政治意識。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上做表率,在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做表率,在貫徹落實黨中央、中央軍委決策部署上做表率,真正把習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學深悟透、武裝頭腦,學習領會習主席觀察認識問題的寬闊視野和科學方法,掌握精髓、融匯貫通,為鞏固和壯大主流輿論奠定思想理論基礎,竭盡全力讓黨的主張成為時代最強音。
(二)堅守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要求我們具有鮮明的導向意識。堅持什么、反對什么,都要心中有數;報道什么、不報道什么,都要從全局、從講政治高度把握。只要黨中央、中央軍委提倡的,都要堅決響應、大力宣傳,只要黨中央、中央軍委決定的,都要堅決落實、積極推動,只要黨中央、中央軍委明令禁止的,都要堅決杜絕、毫不含糊,只要對黨和軍隊事業有益的,都要傾盡全力、務求實效,始終做到講黨性不含糊、把方向不動搖、抓導向不放松。
(三)堅守姓黨為黨的政治靈魂,要求我們具有強烈的陣地意識。
新聞媒體是歷史的見證者、記錄者,也是改革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新聞報道通常是對已經發生的事實的客觀反映,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對于可能發生但尚未發生的事實的把握和判斷。一個軍事家必須具有超常的預見性和前瞻性;同樣,一位優秀的軍事新聞工作者必須具有敏銳的發現力和洞察力。在世情國情軍情輿情急劇變化的今天,能不能及時捕捉和發現帶有趨勢性、傾向性、苗頭性的問題,為黨中央、中央軍委提供決策參考,也是體現我們黨性原則的重要方面。堅持輿論宣傳的黨性原則,歸根結底是要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一根本問題。無論厘清思想困惑、解決認識模糊,還是修正行為偏差、糾正錯誤立場,只要實現了黨性和人民性的緊密結合與高度統一,就能找準基線,看清準星,認準方向。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黨的宣傳思想工作的基本職責。習主席指出,新形勢下辦好《解放軍報》,必須堅持強軍為本。為軍隊服務、為軍人服務,是《解放軍報》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
作為黨和軍隊的輿論陣地,大局意識不可缺,把握大勢是重點,著眼大事是關鍵;作為軍隊新聞工作者,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進程中,必須始終堅持強軍為本這個大局,必須時刻關注改革強軍這一大勢,一心一意想強軍,聚精會神謀強軍,全部心思為強軍。
(一)堅持強軍為本,就是胸懷強軍目標,進一步加強形勢宣傳和主題宣傳,在匯聚強軍力量上有作為。以強軍目標為引領,抓住舉旗鑄魂、堅定信念這個根本,聚焦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核心,把握思想輿論引領這個關鍵,通過強有力的新聞宣傳和思想教育,鑄牢強軍之魂,聚力強軍之要,夯實強軍之基,堅定官兵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聽黨指揮的自覺自信,激發強軍精神,匯聚強軍力量,助力強軍實踐,推動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各項決策部署在官兵頭腦中扎根,在部隊工作中落地。
(二)堅持強軍為本,即要著眼改革強軍,進一步加強政策宣傳和政策解讀,在凝聚改革共識上有擔當。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為改革強軍鼓與呼,是軍隊新聞媒體的時代重任。一是把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緊迫性、必要性、重要性說明白,突出闡述從國際形勢看,應對當今世界深刻復雜形勢,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緊迫性;突出闡述從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必要性;突出闡述從國防和軍隊自身看,貫徹落實強軍目標和軍事戰略方針,履行好軍隊使命任務,必須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性,引導官兵理解改革、擁護改革、支持改革。二是把習主席關于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要論述宣傳好。充分宣傳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總體要求、指導原則和目標任務,充分宣傳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戰略舉措,充分宣傳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科學方法,充分宣傳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組織實施,描繪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和光明前景,增強全軍對改革必成的信念、對強軍可期的信心。三是緊貼改革進程和官兵思想實際,把實施改革強軍戰略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講清楚,把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部署講清楚,把事關官兵切身利益的改革舉措講清楚,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回答國際輿論關注、人民群眾關心、廣大官兵關切。
(三)堅持強軍為本,要求媒體以廣大官兵為中心,進一步加強典型宣傳和正面報道,在講好強軍故事上有新招。以廣大官兵為中心,意味著軍隊媒體記者的采寫姿態時刻面向部隊、面向基層、面向官兵,堅持到新聞的源頭追尋新聞,真正把基層官兵作為報道的主體,把壯闊的改革進程和火熱的軍營生活體現在報道中,展現在版面上和頻道上;意味著報道對象更多地來自部隊、來自基層、來自官兵,堅持結合部隊強軍實踐講好強軍故事,使正面報道生動引人,典型報道親切感人,主旋律宣傳入腦入心,發揮武裝人、引導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讓奮進的力量在官兵中涌動;意味著報道指向貼近部隊、貼近基層、貼近官兵,把服務官兵同教育引導官兵結合起來,把滿足官兵需求同提高官兵素養結合起來,激勵官兵把個人成長同實現強軍夢緊密結合起來,使向心力不斷增強,使正能量不斷擴大。

(四)堅持強軍為本,要求軍隊媒體始終遵循問題導向,進一步加強熱點引導,在積極引導輿論、有效解疑釋惑上有辦法。強軍進程任重道遠,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矛盾之多、觸及利益之深、影響范圍之廣前所未有。問題是時代的回聲。必須抓住涉及強軍興軍的戰略問題、制約部隊發展的瓶頸問題、官兵關心關注的現實問題,找準思想認識的共同點、情感交流的共鳴點、利益關系的交匯點、化解矛盾的切入點,從謎團中理出頭緒,從困境中找到出路,做好正面引導、解疑釋惑工作,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
2015年12月25日下午,習主席利用軍報微博微信發布平臺,向全軍官兵祝賀新年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一則題為《習近平親自發微博,帶來一段被“敲”動的歷史》的短文,隨即引爆互聯網。
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生機,哪里有創新哪里就有活力。從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到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從在中央政治局就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研究進行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到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的講話,圍繞宣傳思想領域的創新,習近平闡述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視察《解放軍報》,他又鮮明提出“堅持創新為要”,為在改革強軍大局下軍隊媒體的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
恩格斯說過,沒有任何東西是不動和不變的,而是一切都在運動、變化、產生和消失。[2]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受眾對象、傳播技術發生深刻變化的當今時代,軍隊媒體如何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在思想文化不斷交流交融交鋒的今天,軍隊媒體如何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在廣大官兵成分日趨多元、受眾口味日益多樣的條件下,軍隊媒體如何用主流引導多元?在中國軍隊開放透明、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斷加快的大趨勢下,軍隊媒體如何面向國際國內社會傳播中國軍隊的故事,塑造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這一系列的新課題,無不需要通過創新理念、創新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機制、創新手段來解決、來應對。
(一)堅持創新為要,要求軍隊媒體人因時而謀,以思想認識新飛躍打開工作新局面,積極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難題的新舉措新辦法。當今世界,西方主要媒體依然左右著世界輿論,“西強我弱”的國際輿論格局沒有根本改變,我國在國際輿論場中的傳播能力與我國際地位遠遠不相適應,在更大范圍內塑造中國軍隊和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面臨著巨大挑戰。這就需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面向世界的胸襟,加速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現代軍事傳播體系,用先進的傳播理念和不斷強大的傳播力量,最大程度化解與消融國際輿論和網上輿論對軍隊的不利信息和負面傳播。既要有利于教育官兵、引導官兵,又要有利于在更大范圍內展示和構造中國軍隊和中國軍人的良好形象。
(二)堅持創新為要,要求我們應勢而動,把握現代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在有效融合中實現軍事媒體創新發展。隨著數字化傳播技術的迅猛發展,傳統的“時空觀”被顛覆,媒體與受眾的界限被打破,實時性、移動性、開放性、互動性越來越成為現代傳播的大趨勢。在這樣的背景下,負面輿論逆轉主流輿論的情況時有發生,國內外敵對勢力利用互聯網不斷造謠生事、制造事端,主流媒體的權威性、實效性、引導力和影響力都受到嚴峻挑戰。這就要求我們,積極強化互聯網思維和一體化發展理念,推動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推動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共享融通,搶占傳播制高點,進而占領輿論制高點。
(三)堅持創新為要,要求我們順勢而為,努力造就一支聽黨指揮、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的采編隊伍。與軍事領域的競爭一樣,新聞競爭關鍵是人才競爭,新聞領域的創新最重要的是人才隊伍的創新。沒有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人才隊伍,就不可能深入演兵場訓練場、深入軍事斗爭準備一線,從中發現反映時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夠引起廣泛共鳴的新聞素材,也就不可能采寫出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的精品力作來。在我們的軍隊新聞隊伍中,對新興輿論傳播規律的認識不夠深入,運用新興媒介載體的能力不強,本領恐慌的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這就要求我們,努力創新機制,讓優秀新聞人才脫穎而出,使新聞隊伍的創造力競相迸發。
書生報國無他物,唯有手中筆如刀。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生命,如果跟時代的崇高的責任聯系在一起,你就會感到它永垂不朽。”[4]我國著名記者范長江也曾說過,一個記者,如果能夠為一個偉大的理想工作,那是值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5]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今天,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事業已經與我們緊緊地連在了一起,面對難得的歷史機遇,我們必須牢牢抓在手中。面對深化改革的歷史重任,我們必須把它擔在肩頭。用我們手中的筆和鍵盤,書寫無愧于我們這代新聞工作者的時代答卷。(作者是解放軍電視宣傳中心高級記者,本文為“四個一批”人才自主選題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
【注釋】
[1]2015年11月26日新華社通稿《習近平在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上強調:全面實施改革強軍戰略;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OL].新華網.
[2]恩格斯.反杜林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桓寬.鹽鐵論(卷二)[M].北京:中華書局,2015.
[4]巴特萊特編.一句話改變一生[M].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3.
[5]范長江.記者工作隨想[J]新聞戰線,1979(01).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