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洪 江新華
保護長江 海門在行動建設性治污模式保護生態環境
文|林洪 江新華
江蘇省海門市位于萬里長江入海口,素有“江海門戶”之稱,是蘇中、蘇北首個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
為解決長江邊化工片區的環境問題,近年來,海門市堅持理性辯證治污,實施遞進式精準化環境治理,行政處罰與政府服務并舉,推動沿線企業持續整治各類環境問題。從達標到提標,開創了建設性治污模式,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生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群眾的“環境”獲得感得到保障。
“通海染整公司治污提升工程,是公司治污工作新的里程碑。公司將嚴格按照要求,確保達標排放水平實現新的提升,為保護海門生態環境做出更大貢獻!”在“6?5”環境日系列活動——印染行業治污進行時現場,通海染整公司董事長王斌做出如上承諾。
治污提升工程投運啟動
2013年以來,為了確保印染企業穩定達標排放,海門市連續三年遞進式亮劍印染行業。28家印染企業投入資金1億多元,改建了污染防治設施,提高了廢水處理能力,新增了中水回用設施,印染行業的治污水平實現了飛躍。
2016年4月,海門市再次“劍指”印染企業:6日,部署了東部管網印染企業專項整治;8日,靈甸工業集中區集中整治,6家印染企業全部停產整治;11日,啟動排污總量控制工作,印染企業實行刷卡排污。整治期間,環保局派人24小時“駐廠監管”,組建公眾參與組會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聞媒體全程監督。
“新環保法的嚴查嚴罰,排污費征收標準的翻倍,污染治理工作成了決定印染企業‘生’與‘死’的頭等大事”。通海染整公司董事長王斌坐不住了:“治污觀念不轉變,不搞好污染治理,只能死路一條,只有做好環保工作,才是企業的唯一生路。停產整治45天,投入1080萬元,立即進行污染防治設施改造。”在海門市環保局的幫助指導下,通海染整公司對原有污染防治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確保實現穩定達標排放。為了進一步降低環境治理風險,切實做好污染治理設施的正常運轉工作,公司還委托專業化環保團隊對其污水處理設施進行運營和維護。
在環保部門的監督下,在通海染整的帶動下,飛龍印染停產整治、金三色印染停產整治、新世紀印染停產整治、通達印染停產整治、新龍印染停產整治……
新錦江印染在整治。董事長施洪生說,企業的污染治理是必需的,我們愿意投入;治污設施不是擺設,要真正運行,一年兩年可能看不出效果,但幾年以后一定會讓企業體會到效果的……
東盛之花在整治。副總經理劉昌南說,企業必須走環境治理優先的發展路徑,必須跟上形勢把環境治理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在提標升級整治過程中不能存僥幸心理,必須扎扎實實做好這項工作,僥幸可以讓企業蒙混過關,但也可以讓企業走向滅亡……
“38年前的今天,通海染整公司建廠創業。38年后的今天,停產整治,對標奮進!跨度之長,力度之大,覺悟之高,難度之深,強度之大,前所未有,污染治理成為企業自主動作,通海染整率先垂范,做成了海門市印染企業的標桿。”海門市環保局局長張健說。
停產整治、對標奮進的短期整治成效明顯,印染企業的排污行為規范了,排污進管的指標穩定達標了。在鞏固短期整治成效的同時,海門市加大了長效管控力度,以排污許可為依據,以刷卡排污為手段,建立“一企一卡”的排污總量控制模式,實現對企業環境管理從濃度控制向濃度、總量雙控制轉變的長效管理制度。通過強化刷卡排污和污染減排的剛性約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環境質量改善。
2012年,海門市關停長江沿線城區6家化工企業。2013年,關停長江沿線靈甸、青龍園區化工企業7家。2014年,關停長江沿線企業2家,停產整治企業2家,限期治理企業4家。2015年,持續開展長江沿線靈甸、青龍園區工業企業提升整治。從達標到提標,海門市遞進式推動長江沿線化工園區整治工作。
年初,海門市借助省市環保部門檢查的東風,開展了新一輪園區環境問題專項整治。4月8日,靈甸園區21家企業停產整治;4月20日,青龍園區逐家企業逐個問題逐項整改;5月12日,工業企業達標排放百日攻堅專項整治工作展開。環保專家組為企業“把脈”,一廠一策開出整改單子,整改環境問題167個。依法實施處罰21起,單月處罰金額計247萬元,單個企業最高罰金5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一起環境違法案件,掀起了海門環保史上前所未有的環保風暴。
化工園區環保專項整治通報會
“經過多次環保整治,區域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園區內單個企業的信訪量已降到歷史最低點。但是,央視、省市媒體以及環保志愿者,還有上級環保部門和我們的老百姓,都在關注著園區。”海門市環保局局長張健明確要求:舉一反三,擴大整治范圍!對環境違法行為必須從嚴從重從快處罰,治理污染應該堅定不移,但具體措施一定要具有建設性。承認歷史,正視現實,善于擔當,勇于創新,這是實現海門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有效途徑。
在靈甸工業集中區,為確保廢水特征因子穩定達到園區污水處理廠進管標準,開展進管企業“特征因子”專項整治。建設和完善企業廢水中氯化物、氨氮、總磷及其他特征因子的處理裝置,配套相應運行和自測制度,提高廢水治理設施運行管理水平,確保廢水特征因子符合接管要求。
在青龍工業園區,開展化工異味專項整治行動,整治行動讓公眾全程參與。由老百姓投票、企業互相投票、園區政府和環保局共同投票,選擇4家重點企業“掛牌整治”。整治結束,環保部門聯合園區、企業代表、公眾監督員進行驗收,逐個過堂,并形成專題報告向社會通報。
當環保成為企業生死的命門,企業家從“要我做”到“我要做”,拿出“真金白銀”,用真抓實干的態度向社會承諾:企業作為治理污染的責任主體,要積極成為環境保護的推動者,企業發展不給社會帶來污染環境的負面影響。爭妍化工,從細節處進行環保問題整改,節能降耗提高末端處理成效;英力科技,對環境問題分門別類責任到人進行整改,加強過程監管,對員工實施環保考核;申海公司,在電鍍生產設備下面放托盤收集滴漏的廢水,將企業所有的排水管道架空三米,補齊污染防治設施不足,公司員工全部參與環保管理……
海門市環保局張健局長認為,治理環境污染,既要解決歷史問題又要協調和諧發展;鐵腕治污需要理性思考,堅持正確的治污方向,制定漸行的治污計劃;本著對社會負責的態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治理措施,真正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近年來,海門市嚴把建設項目環保審批關,否決或勸退建設項目幾十個。為保護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長江沿線生態保護區域,嚴禁有損生態功能的開發建設活動,拿出上億元用于生態保護的補償和修復。
積極踐行企業家環保宣言
根據公眾環境關注度,海門市進行精準化治理,點面結合,逐項推進,逐層遞進,提高公眾監督元素。2012年至2015年,海門市對重點監管企業和重點區域開展規范化整治,整治了59家危險廢物企業、34家化工企業、8家沿江排口企業、91家城區餐飲油煙單位、民生河和十二號橫河沿河19家企業;開展千人千次培訓、十片十點生態工程、沿江沿河保護工程,標本兼治重點解決環境突出問題。2015年,重點開展電鍍企業專項整治、清水通道集中整治、飲用水水源地深度整治、鄉鎮工業集中區水環境整治、燃煤鍋爐淘汰整治、揮發性有機污染物整治、機動車排氣污染整治、油煙污染整治、土壤污染整治、覆蓋拉網式農村環境整治,持續改善全市城鄉環境質量。整治的同時,還加大行政處罰力度,2013年至2015年,海門市環保局實施行政處罰207起,收繳罰款952萬元。2015年,按日連續處罰4起、查封扣押4起、限產停產1起以及涉嫌刑事移送案件8起,對14人實施強制措施。加強與司法部門的聯動,公安部門、檢察機關駐點環保局。2016年,海門市環保專項整治工作,一項接一項,一環套一環,以點帶面,持續開展,整治態度前所未有的硬、力度前所未有的大、廣度前所未有的全、強度前所未有的重。
“在環境管理中,積極做好對企業的幫扶,比如送政策、送技術、送信息、送資金。提高群眾幸福感、獲得感需要真金白銀的環保投入,要讓這種投入變成企業自覺自愿的行為,從而有支撐、可持續。”海門市環保局局長張健大膽肯定排污企業對地方經濟和社會建設所做出的貢獻,對曾經帶動一方百姓從貧窮走向小康的企業家們,他始終強調“擔當社會責任”“堂堂正正做人”。
既打擊又服務,既懲戒又獎勵,海門對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打擊懲戒,對企業的環境污染治理做好服務獎勵,以資金撬動海門生態環境建設性治理,最大程度上使環保推動與企業自覺的有機融合,既落實了環保政策,又督促了企業治理,還改善了全市的環境質量。
思路決定出路,想法決定做法。海門環保人觀念創新,金山銀山與綠水青山的磨合、精準治理與全面治理的銜接、環保推動與企業自覺的融合、標桿治理與效應治理的統一,行政處罰與政府服務的并重,海門建設性治污模式已經形成并日趨完善。
(作者單位:海門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