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睢曉康
用好網格化監管還有多遠
文|睢曉康
日前,河南省安陽市出臺了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督管理實施方案。全市規劃區內劃定1個一級網格,所轄市縣、區共劃定10個二級網格,全市規劃區內鄉鎮、街道辦事處和產業集聚區共劃定143個三級網格,社區居委會、行政村等3524個四級網格。網格建成并在媒體上進行了公示。至此,一直以來理想化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網格化環境保護監管體系,終于從墻上和文檔上走了下來,進入了時間軸坐標,接通了人煙地氣。這對于環境執法監管來說,實在是一件大事、好事。
實行網格化環境監管的目的是細化、量化環境監管區域,最終實現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監管,環保網格化監管實行“兩明確”,即明確職責、明確任務。這都非常好,責任主體明確、目標任務具體,可以說理想相當豐滿。前三個網格暫且不說,這里需要說明的是網格的神經末梢即四級網格工作任務是這樣描述的:四級網格每日不少于一次對本轄區有無環境安全隱患,有無隨意向河流、溝渠內傾倒生活垃圾、工業廢水、廢渣行為;有無企業或小作坊排放的廢水色度、濃度高、氣味大或存在利用滲坑排放行為;有無隨意焚燒生活垃圾、枯枝落葉、秸稈以及露天燒烤行為;有無向環境傾倒有毒有害物質;區域內企業有無違法建設、生產、排污行為;施工工地以及堆場有無落實抑塵措施……一長串的描述,光看著截取的文字都讓人累得夠嗆,這是一個人能干得了的活兒嗎?這是一個非專業人員兼職所能擔得了的嗎?多問幾個問號,問題就出來了。
用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來說,四級網格長可真忙。在網格化監管中最基層的網格承擔著最繁重的任務,只有責任沒有權利不說,而且這些都是兼職,是本職之外的業余工作。這些四級網格長是社區、行政村的負責人,他們本身每天都有好多工作要做,現在把這一連串的工作再壓給他們,能不能勝任工作實在值得商榷。但既然網格建起來了,就應該想辦法用好。可用好二字談何容易,他們沒有環境專業技術,沒有專業知識背景,報上名字成了網格長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何管好、用好、培訓好這些擔負重任的最基層網格長,對環境監管全覆蓋來說意義重大。這樣說來,這些最基層的神經末梢如果有了敏感的神經元,那么網格監管的意義將難以估量。敏感神經元的動力來自哪里,這就是需要一、二級網格長考慮的問題。環境網格化監管不能僅靠熱情和意氣用事,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培訓管理機制,增加專項的資金,給他們一定的待遇,教給他們環境監管的一般常識,還要根據各地情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進行業務培訓和指導,教他們認識轄區重點污染源、轄區重點要關注什么,還要定期考核,完善獎懲和退出機制,建立健全科學的分工協作機制、高效的工作運行機制和規范的監督考核機制,給予其一定的激勵空間,讓他們在精神和物質上都有一定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筆者認為,在環保執法網格化監管中,只有真正激發最基層網格長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潛能,打通最后一公里也就是連接最廣泛的四級網格單元,才能真正使網格化執法名至實歸,真正讓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成為關注民情、關懷民生,為百姓服務、對環境負責的“百姓網格”。
(作者單位:河南省安陽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