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杰 劉旭青(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學術論壇·
信息資源價值的內涵、層次與實現路徑研究*
陳蘭杰 劉旭青
(河北大學管理學院 河北保定 071000)
經濟、哲學和管理學領域對價值有不同的解讀,由此引入對信息資源價值的剖析。文章對信息資源價值進行了層次劃分,探討了信息資源價值的特性,介紹了信息資源在不同領域價值實現的路徑。
信息資源 信息資源價值 價值維度 實現路徑
〔引用本文格式〕陳蘭杰, 劉旭青.信息資源價值的內涵、層次與實現路徑研究[J].圖書館,2016(5):41-44
作為信息資源價值研究的出發點,對信息資源價值內涵的深入分析和全面把握是構建信息資源價值理論的基石,也是信息資源管理研究的重要理論基礎。對信息資源價值進行研究首先要清楚“價值”的含義,在社會科學的發展過程中,價值問題一直受到關注,關于價值的討論一直沒有中斷過,對價值的定義和理解的區別會形成不同的價值理論,價值在不同領域有不同的內涵。本文首先由其他領域對價值的討論來引入關于信息資源價值的討論。
1.1經濟領域
在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當中,價值的應用可以說非常廣泛。離我們生活最密切的首先是經濟價值,在經濟領域,價值是商品的一種屬性,生產商品所需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的多少就決定了商品價值的大小,馬克思資本論中將價值定義為“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1]。因此,價值從某種意義上體現了商品的本質屬性。“經濟價值”可以理解為任何事物對人和社會在經濟上的意義,信息資源的經濟價值在經濟學上則是信息資源對人和社會所提供的經濟價值。
1.2哲學領域
哲學領域“價值”的含義往往比其他領域的價值更抽象、更廣泛,在對價值的討論中往往圍繞價值的主客觀問題展開。一部分認為價值是客觀的,如果沒有客體的價值屬性,那價值的認識對象也就不復存在。一部分認為價值具有主觀性,這是因為不同主體對同一價值的認識往往是多元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同時還有一部分主張主客觀統一的說法。于是,關于價值“存在”有幾種不同的理解模式。例如,“實體說”認為價值客體中的某種東西就是價值,是有價值的事物本身;“功能說”或“屬性說”堅持客體本身所固有的某些功能和屬性表現為價值;“觀念說”則認為價值是與人的情感、興趣、態度、欲望、規定或意向等相關的一種精神或心理現象;而“關系說”影響最大,把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描述為價值[2]。
1.3管理學領域
在社會組織當中,人們為了實現所預期的目標,會以人為中心進行協調活動,這個過程我們往往理解為管理。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可以達到利益的最大化,這種優化的過程屬于管理的一種方式。“價值”綜合反映了功能和費用,是權衡事物有益程度的重要標準,應以最少的耗費達到最高的效用,以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3]。價值管理(Value-based Management)是指以價值評估為基礎、以價值增長為目的的一種綜合管理模式。如今公司整體的管理思想是實現價值的最大化,價值管理作為一種以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增長為企業管理目標的新型理念和管理模式,越來越得到管理界的重視[4]。目前,人對信息資源和信息活動進行管理,人們收集、加工和輸入、輸出信息,信息管理的目的也是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有效地開發和利用信息資源。
2.1信息資源價值的含義
信息資源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社會資源,對信息資源的正確運用,會對我們改造自然、推動社會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如上文所談論的內容,在經濟、哲學和管理學領域,價值都包含著對人的有用性,同樣當我們討論信息資源價值時也離不開對人的有用性。要認識信息資源價值首先要明白信息資源的概念,一般說來,有價值的信息就可以稱為信息資源,這意味著此種信息資源可以創造物質和精神價值 ,但此定義有一個明顯的缺陷,擴大了信息資源的外延。目前,國內外對信息資源的概念尚未達成共識。但有狹義和廣義兩種代表性的觀點,狹義的信息資源指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中積累起來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此類信息經過加工和有序化的處理;廣義的信息資源指各類信息活動要素的集合,包括人類信息活動中積累起來的信息技術、設備和生產者等等[5]。經濟學領域中的價值泛指客體對于主體的積極意義和有用性,而哲學中價值被理解為“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兩者的相同之處都把主體的“人”作為價值評價的一個標準。結合對信息資源和價值的理解,我們可以將信息資源價值表述為:信息資源價值是以信息資源這一社會存在形態通過對人的價值追求的滿足而實現的對人的價值的直接表達和完整反映[6]。
信息資源可以從不同層面理解,對信息資源價值的分析也可以從不同角度來了解。信息資源價值由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組成。首先信息資源的有形價值是指信息的使用價值、信息產品價值和全情報獲取價值。使用價值是相對于價值而言,兩者是矛盾的統一體。全情報價值是指獲得全部情報,對客觀環境完全了解,得到最優決策,與不收集情報所得最好收益之差[7]。
信息的無形價值是為了滿足人的高層次需求,實現科學決策的價值。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安全需求(Safety)、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5類,需求的層次也逐步提高[8]。人在高層次需求中離不開對信息的需求,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的同時實現了信息資源的無形價值。
2.2信息資源價值的層次分析
信息資源在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信息資源價值類型和層次的分析對人的精神活動和物質活動以及社會生活有著很重要的影響。但由于價值問題本身就存在多元性和復雜性,對價值的類型和層次的劃分也就顯得相對雜亂和困難。同時,劃分標準的不統一,往往還會造成層次的混亂以及類型的重復等問題[6]。
對信息資源價值層次的分析,是對信息資源價值類型的進一步細致和深入的考察。所以,同樣應該從對價值理解的不同角度來進行層次分析。本文在對價值的分析中,分別從哲學、經濟、管理學三個角度對信息資源進行理解,見圖1。

圖1 信息資源價值的層次
第一是哲學層面,價值“是客體的某種屬性和功能能夠滿足主體需要”,根據此定義,我們可以從主體、主體的需要和能滿足主體需要的客體三個角度對價值進行理解[9]。
從主體角度來看,可將其分為個體主體、群體主體和社會主體三個層面。所以,信息資源價值在哲學層面的主體角度可以劃分為:信息資源的個體價值、信息資源的群體價值和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
從主體的需要角度來說,哲學領域和心理學領域都從不同的角度對人的需求進行了研究。正如上文中所說的馬斯洛,將個體人作為研究對象,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劃分為五大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8]。所以對應信息資源價值的分析,在哲學領域的主體需求角度也可以將信息資源價值劃分為與之對應的五個層次價值。
從客體角度來說,人和物都是可以滿足主體需求的客體,并且只能是物和人自身[10]。所以,從哲學領域客體的角度分析,信息資源有兩個價值層次,即人的價值層次和物的價值層次,分別表述為:信息資源的物質價值和信息資源人的價值。
第二是管理學層面,管理的目的是在現有的條件之下,研究如何通過合理的配置和組織人力、物力、財力等因素,來提高生產力水平[11]。管理學有四大基本職能: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12],是對管理學進行分析的四大方面。信息資源管理同樣也是管理學的一大分支,信息資源的管理同樣服務于四大職能。所以,信息資源價值在管理學層面可以劃分為:信息資源的決策價值、信息資源的組織價值、信息資源的領導價值和信息資源的控制價值。這四大職能相互依托、相互聯系,管理的層次逐步提高,最終實現管理的目的。信息資源隨著管理層次的提高,其自身的價值也逐步飛躍,信息資源的價值得到升級。
第三是經濟層面,談論價值離不開商品,商品是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統一體。信息資源在經濟領域同樣可以分為使用價值和價值,這是由其自身屬性所決定的。此外,信息資源價值發揮的程度也會有不同的表現。從層次的角度來理解,經濟信息是經濟社會的重要資源,對其加工程度越深,投入的勞動量越大,代表其復雜程度也就越高,此時其價值也就越大。相反,經濟信息的價值也就越小。所以,經濟信息的屬性和功能反映著其自身的價值,對信息工作人員所耗費的勞動量的衡量也是對經濟信息價值的衡量。
2.3信息資源價值的特性
信息資源作為一種獨特的物質形態,是當今社會的第三大資源,具有巨大的經濟社會價值,它不僅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領導力量,同時推動生產方式的變革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因此信息資源作為具有特殊配置形式和特殊內涵的社會資源,它的重要性也在與日俱增[13]。信息資源既有其他物質形態價值的共性,同時又有其本身價值的獨立特性。
(1)信息資源價值具有所有價值的一般屬性
信息資源價值是價值的一種表現形式,不可能脫離于一般價值而獨立存在。主體性是價值的根本屬性,價值必須能夠“滿足主體需要”。這表現在價值會因人、因事、因時而異,都會依主體而定。即同一事物對不同的主體會有不同的價值,同一事物對同一主體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價值,同一事物對同一主體發展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價值。此外,信息資源還具有價值其他的一般屬性,比如個體性與多元性等。
(2)信息資源價值具有共享性
信息資源本身就具有共享的特性,所以信息資源價值也表現出共享性,這也是信息資源特有而其他資源無法具有的特性。相對物質資源和能源資源的利用,信息資源沒有占有和消耗特性的限制,可以同時被不同的使用者所利用。信息資源的共享特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增值性,一條信息如果不傳播和共享就不能實現自身價值,當信息在共享過程中,其本身并沒有損耗,信息資源分享程度越大,其自身價值實現的范圍越廣、功效越大,實現信息資源價值的增值。
(3)信息資源價值具有時效性
信息資源本身具有時效性的特點,并且比其他任何資源都更具有時效性,這也使得信息資源價值表現出時效性,如果失去時效性就無法完全實現信息資源的價值。時效性往往表現在信息僅在一定時間段內對決策或其他行為有價值的影響,決策的時效性影響著決策的質量和科學程度。同一件事物在不同時間段內往往表現出性質上的差異,但并不意味著信息資源越早投入使用收獲的價值就越大,沒有必然的前因后果聯系。隨著時間的推移,某些信息同時也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升值,這就要求信息資源利用者善于把握時機,實現信息資源價值的最大化。
(4)信息資源價值具有多維性
價值關系對于每一個主體來說都有多樣的表現。不同層次的主體其結構和規定性都是復雜的和立體的,同時都表現為一定的整體,所以同一客體對于同一主體所具有的價值表現出多維性[14]。作為主體的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信息資源可以表現出多種使用價值,如法律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政治價值、社會價值、倫理價值等[15]。信息資源可以滿足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多種需要,多層次和種類的人類需求與信息資源可以滿足主體多種需求的特性相結合,實現了信息資源價值的多維性。
人類的社會生產和實踐活動是為了創造價值,人類的生產和實踐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價值創造和價值的實現過程。一切價值活動和價值過程都要依托于相應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既是實踐活動的橋梁,同時也可以是實踐活動的直接對象。上文中對價值的討論分別從經濟學、哲學和管理學方面入手,對信息資源價值的創造與實現同樣可以從這幾個層次出發。
首先,經濟學中信息資源是一種重要的生產要素。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資源在人類社會發展中扮演著無與倫比的重要角色。當今世界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信息資源的競爭,而誰擁有信息誰就擁有主動權和競爭力。實現企業的良好管理,使得企業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把信息資源擺在戰略資源的位置。
其次,在哲學領域中的價值往往是指客體滿足主體需要的關系。在滿足人類需求上,人們把世界萬物分成有用和有害兩大類,信息資源同樣可以分為有用和有害兩大類,最終卻為人所用,成為有價值的信息資源。信息資源本身就是滿足人們需求的客觀事物,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再次,在管理學中,信息資源是企業管理者一切決策的基礎,企業通過信息資源獲得經濟效益,創造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管理者的一切決策都依賴于一定的信息資源,信息質量的高低同時也會影響管理及決策的水平。
最后,在信息管理領域信息資源價值的實現有一個具體的流程,需要經過信息采集、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的開發和利用等這么一種過程。此過程強調信息資源本身在實現價值所需要的步驟,信息資源管理的目的是對信息資源進行有目的的組織、協調和配置,在這個過程中主要運用到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分析信息資源在經濟領域的利用規律[5]。
信息作為一種資源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在信息時代的今天,信息資源更是在社會生產生活中扮演著無比重要的作用。對信息資源價值的討論是認識信息資源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同領域的價值的不同解讀也使得價值的范圍更加廣泛。本文著重對信息資源價值內涵和層次進行了深入分析,這也是由信息資源本身的特性所決定的,能夠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信息資源價值,增強對信息資源價值理解的深度,同時也有助于對信息資源價值的評價。信息資源價值的特性是信息資源區別于其他資源價值的重要特征,在社會實踐中應把握住信息資源價值的特性,更好地發揮信息資源價值的特殊作用,實現信息資源價值的增值。
(來稿時間:2015年11月)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5
2. 孫偉平.價值定義略論[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7(4):9-14
3. 楊依依.企業價值與價值創造的理論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 2006
4.何瑛,彭曉峰.價值管理研究綜述[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5(4):110-113
5.馬費成,賴茂生.信息資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5
6. 楊文祥.信息資源價值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
7. 康正發.全情報價值計算模型設計[J].電腦學習,2005 (2):52-53
8. http://www.edpsycinteractive.org/topics/conation/maslow. html
9. 賈瀾.價值層次淺析[J]. 東岳論叢,1991(5):81, 88-90
10.(日)牧野廣義.價值的層次性和歷史性[J].蘭久富,譯.學術研究,2009(11):11-14, 30
11. 羅珉. 管理學范式理論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12. 周三多,陳傳明.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 蔡瑛,凌琪.信息資源:特點·價值·機制[J].情報資料工作,2003(5):19-21
14. 梁齊偉,陳彬.淺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價值論[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4):27-28
15. 李玲. 淺議知識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J].北京市計劃勞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1):19-21
A Study on the Connotation, Level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Chen Lanjie Liu Xuqing
( Management College of Hebei University )
〕There ar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of the value in economic, philosophy and management fields that analyze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y hierarchical analysis of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fferent paths to realize the value.
〕Information resources Valu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Value dimension Realization path
G203
*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資源-資產”視角下我國政府信息資源商業價值實現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3CTQ004)、河北省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資助項目、河北省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資助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項目(項目編號:BJ2014064)及保定市社會發展研究院委托項目(項目編號:2014A030)的研究成果。
陳蘭杰(1978-),男,博士,河北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保定市信息資源建設與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信息計量學、科技政策評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