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偉強張根法
實施“機器換人”戰略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
施偉強1張根法2

松陽地處浙江西南山區,田園秀美,屬國家級生態示范區。縣域面積1 406 km2,轄3街道5鎮11鄉、401個行政村,總人口23.83萬,農業人口19.8萬,屬農業大縣,茶葉是松陽農業主導產業。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通過實施茶葉全產業鏈發展工程,松陽已躋身全國茶產業十強縣,已經成為中國名茶之鄉、“浙江生態綠茶第一縣”、“中國茶葉產業示范縣”,“松陽銀猴”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松陽香茶”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全縣現有茶園面積8 073 hm2,年產量1.13萬t,年產值7.19億元。2016 年3月,該縣成功創建6 667 hm2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成為全省首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
松陽縣農機管理部門堅持貫徹“立足大農業、發展大農機”方針,緊緊圍繞農業主導產業,銳意進取,真抓實干,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為提高農機裝備總量、提升茶產業農機作業水平、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推進茶產業“機器換人”作出了積極貢獻。全縣茶葉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茶樹修剪機械化率達100%,統防統治機械化率達100%,松陽香茶機械采摘有所突破,名優茶、香茶加工機制率達100%,茶葉后加工(分選)機械化率達100%。
2.1茶產業農機裝備總量不斷增長
積極落實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尤其是補貼政策通過調整、完善,將茶葉機械列入了補貼范圍,農民購機熱情高漲,全縣落實的補貼資金、補貼機具數量穩居麗水全市第一、全省前列,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為茶產業發展提供了裝備保障。截至2015年底,全縣擁有農機總動力14.53萬kW,比2010年的11.73萬kW增長23.9%,其中茶葉機械34 544臺,動力5.7萬kW,占農機總動力的39.4%。特別是 “十二五”期間,全縣新增各類農業機械26 534臺,共落實補貼資金3 670.5萬元,直接帶動農民投入11 106.5萬元,受益農戶14 500戶,其中新增修剪機、采茶機、炒(烘)干機、殺青機、揉捻機等茶葉機械就有22 866臺,補貼資金達3 306.1萬元,占總補貼資金的90%。
2.2茶產業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
(1)開展試驗示范,為茶產業農機化發展提供技術保障。通過“松陽香茶機械化采制技術研究應用”“松陽縣茶葉生產加工全程機械化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對茶樹修剪、茶葉采摘、茶園植保、茶葉加工及加工后篩選等茶葉生產加工關鍵環節,開展了傳統人工操作與機械化的對比試驗示范。試驗結果表明,茶樹采用機械修剪比人工修剪提高工效3倍,茶葉機械采摘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10倍,機械植保比人工植保提高工效7倍,茶葉機械色選比人工篩選提高工效79倍,在試驗示范區內茶葉生產加工采用全程機械化,茶園每年節本增效達17 925元/hm2。
(2)開展技術培訓,為茶產業農機化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主動與茶產業辦、科教站、茶葉專業輔導員、茶機生產企業及經銷商等相互協調配合,采取培訓班、現場會等形式,組織開展大量的“松陽茶師”、種植能手、統防統治技術員、茶葉機械加工操作手等技術培訓,促使廣大茶農掌握各類茶葉生產加工機械的使用、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提高安全操作技術水平。
(3)研發新型農機,為茶產業農機化發展提供效率支持。茶產業的快速發展及對高效茶葉機械的旺盛需求,進一步激發了農機制造企業的創新研發積極性,各類新型高效農機裝備和技術不斷涌現。如松陽上河茶葉機械有限公司,在2009年率先研制成功6CCB-801ZD、6CCB-901ZD型全自動智能扁形茶炒制機并投入批量生產,標志著茶葉加工機械從半自動向全自動、智能化轉型升級,極大地提高了名優茶機制的生產效率,并能保證茶葉加工質量和品質的統一。新型高效農機產品深受廣大茶葉加工者歡迎,產品一度供不應求,并銷往四川、湖北、貴州、江西等外省茶葉產區。到2015年止共生產銷售3萬余臺,產值達1.5億元,為企業的自身發展、做大做強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4)創新發展模式,探索茶產業農機農藝結合機制。2014年,松陽縣農機部門與松陽神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協作,實施了“農機農藝結合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應用示范”項目的建設,建立機械化茶園示范基地40 hm2,引進高性能茶葉生產機械,新建綠茶、紅茶初加工生產線各1條,開展了農機農藝結合茶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應用示范。通過應用示范,實現了茶葉初加工全程機械化,提高了松陽縣紅、綠茶機械化初加工的水平,生產工藝符合茶葉生產加工需要,提升了生產標準,減少了人工支出,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達到了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良好效果。每年新增產值180萬元以上,新增利潤25萬元以上。
2.3茶產業發展規模效益不斷升級
推進茶產業“機器換人”,農機化生產效率不斷提升,茶葉生產能力不斷提高,茶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松陽茶農依托浙南茶葉市場優勢,充分利用市場良好的流通渠道興辦茶葉加工廠。全縣現有茶葉加工企業 (戶)2 600余家,其中有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0家,建成1條全自動智能茶葉生產線和5條連續化、自動化茶葉初制生產線。還有一大批人帶著茶葉生產加工技術、機械設備到全國各地承包茶園、投資辦茶葉加工廠。全縣茶園面積從2010年的7 267 hm2擴大到2015年的8 073 hm2,年產量從2010年的0.91萬t增長到2015年的1.13 萬t,年產值從2010年的6.4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7.19億元。松陽以全省4%的茶園面積,生產了全省6%的茶葉產量,產出全省8%的茶葉產值。全縣40%人口從事茶產業,農民收入50%來源于茶產業,農業產值60%來自茶產業,茶產業已經成為松陽縣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在茶產業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茶葉機械采摘的短板和農機農藝融合不足的問題。目前松陽茶葉修剪、植保、灌溉、加工等環節機械化問題都得到了解決,但茶葉采摘環節卻基本停留在手工階段,近年來機采面積都是在200 hm2左右,機械化率很低。分析原因,主要是名優茶的采摘機械和相關加工技術沒有突破,目前我國名優茶的機械化采摘處于試驗探索階段,尚無成熟采摘機械與技術。茶葉機采無選擇性的缺陷,機采鮮葉分選技術復雜及設備的缺乏,造成了目前名優茶采摘機械化的短板。另外,農機農藝融合不足也是制約茶產業農機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就要依靠農機產學研推協同創新,來補茶產業農機化發展中的短板,并加快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進一步推進茶產業“機器換人”,茶產業農機化發展的明天一定會更好、更快。
作者信息:1松陽縣農機管理站,2松陽縣古市鎮農機站 : 3234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