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勤
杭州市富陽區元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科技創新,強化服務,謀求發展
趙力勤

杭州市富陽區元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位于富陽區場口鎮馬山村,成立于2010年3月,現有成員26人,擁有51.45 kW的四輪驅動拖拉機3臺、水稻插秧機4臺、聯合收割機3臺、谷物烘干機5臺及其他農機裝備、機具等50余臺套,建造700多m2集糧油烘干中心、機具存放、培訓辦公場所于一體的多功能機庫一座,總資產達280萬元。主要開展水稻生產機耕、機插、植保、機收、烘干,以及油菜機收等農機社會化服務。
杭州市富陽區元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利用合作社組織化、規模化生產的優勢,推動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科技創新、服務規模進一步提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幾年來,合作社先后被確定為浙江省首批省級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杭州市農機化示范基礎、富陽區油菜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和水稻機械化穴直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為了實現民主決策,規范內部管理,促進合作社健康發展和規范化建設,合作社從一開始就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及合作社建設有關要求,制定合作社章程,明確了社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等工作職責及會員的權利和義務,建立了經營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檔案管理制度、社員管理制度等,設立了農機具作業臺賬和機具維修記錄,建立和完善了農機作業合同、作業檔案,使合作社各項活動有章可循,為合作社規范化、制度化建設打下扎實的基礎。
先進的農業機械裝備和完善的農機基礎設施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只有科技創新,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合作社自成立以來,始終以糧油增產增收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示范帶動為切入點,扎實推廣水稻、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為全區的糧食、油菜增產增收作出了貢獻。如2014年年初,合作社得知中國水稻研究所正在開展水稻機械精量穴直播試驗活動,馬上與中國水稻研究所的有關專家取得聯系,并落實水稻種植面積,當年水稻機械穴直播連片種植面積達到6 hm2,平均產量9 750 kg/hm2(650 kg/畝),最高產量達12 225 kg/hm2(815 kg/畝)。2015年年初,嘗到甜頭的富陽區元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出資購買水稻穴直播機1臺,擴大水稻穴直播面積,完成水稻機械穴直播連片作業面積20.7 hm2,通過實地收割,平均產量達到9 525 kg/hm2(635 kg/畝),其中一塊田的產量達12 150 kg/hm2(810 kg/畝)。合作社成為富陽區首個水稻機械化穴直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
合作社在水稻機械穴直播技術試驗、示范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績,引起有關方面的重視。中國水稻研究所、杭州市農業局、富陽區農業局領導、技術人員經常到基地進行指導和調研。2015年9月,紹興市農業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專程到合作社參觀考察水稻機械化穴直播技術。在水稻機械化穴直播高產示范方的帶動下,2016年富陽區一部分種糧大戶、農機大戶、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到區農業局咨詢水稻穴直播機等事項,有的提出想購買水稻穴直播機具的意愿。
近年來,合作社在各級農業、農機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把增加農機設施裝備作為提高農機服務水平的基礎工程來抓,先后投入280余萬元,添置大功率拖拉機、水稻插秧機、水稻穴直播機、施肥機、植保機械、聯合收割機、烘干機等先進設備50臺套。逐步建成育秧中心、烘干中心等,實現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針對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播種、收獲薄弱環節,合作社在杭州市、富陽區農機部門的支持下,積極引進各類油菜栽植機械、收獲機械進行示范、推廣,召開各種技術培訓班、操作演示會。如油菜機械化直播技術,由于省去了育苗環節,并且在作業時一次性可實現旋耕、滅茬、開溝、施肥、播種、覆土等多項功能,單人即可操作,深受農戶歡迎。又如油菜機械化移栽技術,由于育苗移栽,延長油菜種植時間,避免惡劣天氣對油菜種植的影響,同時對油菜苗的長度和植株體大小要求不高,滿足油菜移栽的農藝要求,也被農戶接受。再如油菜機械化收獲技術,通過試驗、示范,合作社全部采用機械化收獲,杭州市油菜機械化收獲技術操作現場會2次在該合作社內舉辦。
在推廣機械化病蟲害防治中,運用機械化統防統治技術,減少農藥使用量,降低了病蟲害防治用工成本,提高了種糧效益,減少環境污染,達到農藥化肥減施、環境友好的效果,從而保證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針對農忙季節勞動力緊張的問題,合作社引進大糧倉自卸收割機,改裝自卸散裝谷物運輸機、散裝谷物集裝箱等設備,實現稻谷從田間到國家糧倉“不落地”儲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突破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瓶頸,破解了勞動力緊張的難題。

合作社始終把強化服務、謀求發展放在首位,為此,合作社以市場為導向、服務為手段,創新農機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主動引導、吸收種糧大戶加入農機合作服務組織,通過采用帶機、帶田入戶的方式,成員從最初的8人發展到現在的26人,資產總值迅速發展到280萬元,各類糧油生產作業機具、裝備齊全。
合作社探索和發展一體化服務型、專業性服務型和承包性服務型等多種農機服務新模式,通過訂單作業、保姆式托管等服務,謀求合作社的發展。如他們積極探索“標準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的新路子,采取統一機耕、統一機插、統一田間管理、統一機收、統一機烘的“五統一”經營模式,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作用。每年為本合作社的社員、周邊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面積326.7 hm2,服務農戶100余戶。同時,合作社通過技術培訓、業務指導等手段,提升合作社的農機作業服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以農機合作社、維修網點等社會化服務組織人員為重點,培育一批懂農藝技術、又懂機械操作維護保養的農機作業及管理能手。
近年來,合作社積極全面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大力推廣水稻生產集成技術,2014年成為杭州市油菜機械化技術示范基地,2015年成為杭州市水稻機械化穴直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認真服務于當地農戶,收費合理、公道,提高了產量和農民收入,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分明顯,自成立以來受到當地村民的好評。2015年11月,浙江省農業廳總農藝師蔡元杰同志在杭州市農業局、富陽區農林局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專門調研富陽區元富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傓r藝師蔡元杰同志認真聽取合作社的情況匯報,仔細了解有關糧油生產、經營管理、銷售渠道、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需求、機具質量等方面的意見及建議,并對合作社的做法表示肯定。希望合作社再接再厲,繼續做好糧油生產,為國家多產糧,為社會多作貢獻;做好社會化服務,為農戶提供優質服務;搞好經營管理,壯大合作社力量。
作者信息:站長,杭州市富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機推廣站,311400

從浙江省樂清市中心出發,沿104國道往東5 km,路邊有兩座占地面積1 200 m2的綠色建筑物,屋內裝滿了大型碾米機,屋外整齊地擺放著各類農業機械,那就是樂清市金穗水稻專業合作社聯合社的大米加工基地。金穗聯合社是一家充分利用農機化服務平臺,實行生產專業合作、農產品銷售及農機(農資)供應合作、資金信用合作“三位一體”模式的合作型農機服務組織,它開辟了溫州地區農機化服務的新模式,在農業“機器換人”過程中有了新的舉措。
樂清年水稻種植面積1.73萬hm2,現有合作社87個,但由于原先合作社的組建基本上以家庭型為主,缺乏整合優勢,農機利用集約化程度較低,技術管理水平差異較大,在生產過程中爛秧死苗現象較為普遍,糧食生產投入成本較高,制約了農機服務行業的做大、做強。
2014年9月,樂清市綠農水稻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包碎云看到了存在的以上問題,他發起注冊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