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暢,張瑩瑩,張海龍,李志鴻,李 菲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
學生標準化病人(SSP)結合模擬病房在中醫(yī)外科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與應用
劉 暢,張瑩瑩,張海龍,李志鴻,李 菲
(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哈爾濱 150040)
為探索學生標準化病人(SSP)結合模擬病房在中醫(yī)外科教學的可行性,選取我院2012級中西醫(yī)臨床專業(yè)本科5年制學生72人,分別進行學生標準化病人(SSP)教學模式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實驗組的綜合能力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說明學生標準化病人(SSP)結合模擬病房是一項值得在中醫(yī)外科學進一步挖掘和推廣的新型模式。
學生標準化病人(SSP);模擬病房:理論教學;臨床技能;中醫(yī)外科
1.1 SSP選取原則
第一,以優(yōu)異的成績完成研究生期間全部的專業(yè)課程學習。第二,有一定的表演天賦及語言表達能力[1]。第三,無傳染性疾病。
1.2 研究對象與隨機分組
取我校2012級錄取的中西醫(yī)臨床專業(yè)5年制本科學生72人進行隨機分組,分為實驗組36人和對照組36人。均授課12學時的中醫(yī)外科常見病。
1.3 培養(yǎng)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6學時中醫(yī)外科學基礎理論;3學時多媒體教學;3學時床邊實習。實驗組:采用SSP培養(yǎng)模式。4學時理論教學:授課時注意在前沿性醫(yī)學問題上埋下伏筆,課后遺留些小問題,在下次課前隨機抽取學生回答并給予相應的評價。5學時SSP教學法:先由學生對SSP進行查體并采集病史、向帶教口述診斷思路、需做哪些檢查等,同時概括、總結出之前所查前沿性資料,學會一些基本的特色診療手法。學時多媒體教學:帶教帶領學生回顧典型臨床體征,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融匯貫通。
2.1 理論考核
基礎題60分:不定項選擇題,考核中醫(yī)外科的常見疾病。拔高題40分:簡答題和論述題,考核病案分析及本科實時熱點問題。滿分100分,考試時間為90min。
2.2 技能考核
第一大站(含3小站):病史采集、體格檢查;第二大站(含2小站):病例書寫;第三大站(含5小站):特色診療操作。共10小站,每小站滿分10分,共100分。
2.3 評價方法
采取“學生標準化病人+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SSP+OSCE)”[2]的方法。
用理論考核和臨床技能計分的形式進行評價,采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分析兩組研究對象的綜合能力水平差異。即:綜合能力成績=(基礎理論成績+臨床技能成績)/2。結果見下表:

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考核成績對照表Comparison table of examination achievement of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tudents
上表顯示,兩組學員在基礎部分無明顯差異,在拔高題和臨床技能部分,實驗組卻優(yōu)于對照組。這得益于學員在與SSP實踐時學以致用,加強鞏固[3]。同時,SSP豐富了自己的知識庫,夯實了臨床技能知識,建立雙向互助循環(huán),達到學員與SSP共贏的教學目的。
SSP教學法可以有效緩解目前社會問題:醫(yī)療糾紛。據(jù)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調查,90%以上的醫(yī)療糾紛是由于醫(yī)患溝通不當或不夠[4]。醫(yī)患之間的溝通不僅為診斷所必須,更是安撫病人,調整其心態(tài)的重要關口。Deledda、Moretti、Rimondini和Zimmermann發(fā)現(xiàn),醫(yī)生溝通時的語調更友善、醫(yī)生回答患者問題時的態(tài)度更溫和,都可能提升醫(yī)患溝通的效果[5]。
中醫(yī)外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臨床學科,對皮損的觀察更是要求細致入微。一名合格的醫(yī)生,僅僅達到“理解”與“接受”遠遠不夠,對于疾病應有全面的、立體的、系統(tǒng)的認知并有其獨到的見解之處,SSP教學法正是將教學精細化到每一個學生身上,注重個體教育勝過總體教育。本試驗通過將SSP教學法與中醫(yī)外科教學相結合,望能夠為新型教學模式在中醫(yī)外科學教學領域中的實施與應用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1] 王秋蘭,朱建坤.學生標準化病人的培訓及其在內科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01):96-98.
[2] 朱超,王志農(nóng).學生作為標準化病人在客觀化結構化臨床考試中的作用[J].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09,23(2):31-33.
[3] 吳麗萍,張建軍.標準化病人在醫(yī)學生臨床技能訓練中的應用[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5,13(4):441-442.
[3] 袁偉偉,旋妮玲,陳志紅.我國醫(yī)患溝通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醫(yī)學與社會,2013,26(06):26-28.
[5] 王丹,朱冬青.醫(yī)患溝通障礙的心理解析:信息交換視角[J].心理科學進展,2015,23(12):2129-2141.
[6] 郭偉英.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標準化病人評分效應的初步研究[D].沈陽:中國醫(yī)科大學,2010.
[7] 于翠英.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電子標準化病人相結合用于醫(yī)學生崗前培訓的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
[8] 趙峻,陳未,葉葳,等.標準化病人應用于醫(yī)學教育過程中的標準化與質量控制[J].協(xié)和醫(yī)學雜志,2012,(03):36-39.
[9] 張莉,裴琦,賴桂榮,等.模擬病房與標準化病人結合在呼吸內科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07):63.
[10] 王斌全,趙曉云.標準化病人的產(chǎn)生與應用[J].護理研究,2008,(14):71-74.
Practi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teaching combining simulated wards in the education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LIU Chang,ZHANG Ying-ying,ZHANG Hai-long,LI Zhi-hong,LI Fei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combining simulated wards in practice.This paper chose undergraduate 72 students of 2012 grade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cultivated students with new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teaching mode or traditional mode respectively.The test class i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one in synthetic ability (P<0.05).The mode of SSP teaching combining simulated wards is worthy to explore and spread in the education of 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newmodel.
Student standardized patient(SSP);Simulated wards;Theory teaching;Clinical skills;Surge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G712
A
1674-8646(2016)16-0022-02
2016-07-03
黑龍江省教育廳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4011134)
劉暢(1981-),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醫(yī)學碩士,講師,主治醫(yī)師,皮膚科醫(yī)師,從事中醫(yī)藥治療疑難性皮膚病的研究。
李菲(1990-),女,黑龍江哈爾濱人,醫(yī)學碩士在讀,從事中醫(yī)藥治療疑難性皮膚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