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全民(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 德陽 618000)
景觀工程重力壩設計
唐全民
(四川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四川 德陽 618000)
本文探討了景觀工程重力壩的設計及應注意的問題。
重力壩;景觀工程;設計
琴蛙湖水庫是合江縣近年來重點打造的景區——玉蘭山景區“千畝高山濕地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座以打造水景觀、開發旅游、改善生態環境為主,兼顧景區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等綜合利用的水利工程。水庫距縣城約70.0km,壩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積1.33km2,多年平均徑流量91.8×104m3。水庫正常蓄水位996.00m,總庫容96.0×104m3
工程壩址區山高谷深,無公路相通。河谷斷面呈“V”型特征,正常蓄水位時谷寬100.0m;兩岸地形坡度35~45°,基巖基本裸露,植被發育。在壩軸線下游100.0m處河床形成高約70.0m的跌水陡坎——煙雨巖瀑布。壩址區覆蓋層主要為坡殘積堆積層,厚度較?。换鶐r為白堊系上統夾關組,紫紅色厚塊狀砂巖,分布于河床及兩岸坡。巖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詳見表1。

表1 壩址區巖體物理力學指標建議值
3.1總體要求
玉蘭山景區是合江縣“旅游興縣”戰略重點打造的旅游景區。琴蛙湖作為玉蘭山風景名勝區建設的核心內容,以水為題,規劃著力打造“千畝濕地生態公園”。為此,需將水庫大壩與公園景觀融為一體,一改普通水利工程單調呆板的形象,并適應濕地公園打造的特殊要求。
3.2水深要求
琴蛙湖水庫壩高34.0m,壩前最大水深31.0m,而濕地公園為拓寬水面,打造親水淺灘、湖邊浴場等旅游休閑設施,要求庫內水深為3.0m~4.0m,最深不得超過10.0m。
3.3綠化要求
為與濕地公園整體景觀相協調,要求大壩壩面全部綠化,避免出現混凝土灰暗呆板色彩。
3.4壩頂觀景要求
濕地公園建成后,大壩上游為千畝浩淼水面,下游為壯觀煙雨巖瀑布,為此要求壩頂視野開闊通透,人車分流。
3.5壩肩景觀設施需求
工程建成后,琴蛙湖大壩將作為核心觀景點,車流、人流集中,要求大壩附近配套相應的旅游觀景設施,如游客服務中心、停車場、休息座椅等公共設施。
玉蘭溝河道轉彎下游100.0m即為高差達70.0m的煙雨巖陡坎,往上則水域面積將大大減少,因此選擇在玉蘭溝彎道聽濤廊處建壩。工程區基巖基本裸露,砂巖儲量豐富,而20.0km范圍內無天然砂礫石料,外購運距50.0km,經綜合比較,選擇了C15細石混凝土砌條石重力壩型。
為解決庫內景觀水深要求,擬將大壩開挖棄渣回填于庫內,回填深度21.0m,由此大壩除承受水壓力、波浪壓力、揚壓力等常規荷載外,還將承受較大的土壓力,對大壩穩定影響較大。因此,將大壩基礎建基面開挖成略傾向上游的斜面,并結合大壩固結灌漿孔設置砂漿錨筋樁抗滑。
重力壩下游壩面常為光滑斜面,出露灰暗的混凝土本色,影響美觀;且坡度較陡,難以采用草皮護坡等措施。為與景區協調統一,本工程大壩下游面全部設置成臺階狀,其上人工栽種花卉植物,不僅掩去混凝土本色,而且遠看姹紫嫣紅,郁郁蔥蔥,可為景區增色添彩。
為解決壩頂觀景需求,壩頂不能出現啟閉機閘房等有礙觀瞻的建筑物,因此本工程摒棄了常規卷揚式啟閉機,改為采用頂推液壓式啟閉機,將泄洪放空閘門啟閉設施埋設于壩體之內。壩頂選用造型美觀的通透式工藝欄桿,并懸挑人行觀光平臺,人車分流。
為提供大壩附近旅游公共設施場地,擬將大壩左右壩肩壩頂高程以上山體進行開挖,形成左右壩肩平臺,既提供了寬敞的公共設施布置場地,又拓展了觀景視野。
5.1大壩設計
琴蛙湖水庫大壩為C15細石混凝土砌條石重力壩,壩頂高程997.00m,壩頂寬8.0m,,壩頂軸線長121.0m,建基面高程963.71m~965.22m,軸線建基面高程964.00m,最大壩高33.00m,最大壩底寬度30.9m。大壩上游邊坡為1︰0.2,高程987.00m處起坡。大壩下游為臺階式,自高程988.67m向下,每級臺階寬0.38m,高0.50m。大壩左右壩肩均與景區環湖公路相連,形成完整的環湖旅游觀光通道。
大壩壩頂總寬12.0m,其中8.0m為旅游觀光電瓶車通道,上下游均懸挑2.0m為游客觀光人行通道。壩頂上下游及觀景平臺邊緣均精選造型美觀的通透型工藝欄桿。大壩下游設計為臺階式,臺階上可布置各種花卉植物,遠看萬紫千紅,郁郁蔥蔥。
大壩上游面采用鋼筋混凝土面板作為防滲層,防滲面板厚0.3~0.5m,采用抗滲等級W6的C20混凝土。壩體為C15細石混凝土砌條石。大壩底部設1.5m厚的三級配常態C15混凝土作為基礎墊層。河床壩段壩底建基面為呈4°傾向上游的斜面,壩底上游設置2.5m寬,1.50m深的齒墻,齒墻底高程962.00m;壩底下游齒墻寬3.4m,深2.0m,齒墻底高程963.42m。
結合溢流孔閘門控制需要,將液壓啟閉機油泵房及現地控制屏設置在溢流孔口上部壩體內,壩內空間長5.0m,寬4.0m,高2.5m,設梯步從上游工作閘門平臺進入。
壩后河道轉彎,留有較好的場地利用空間,在主壩壩后約45m處修建一道攔水景觀低壩。景觀低壩采用低實用堰型式,軸線長22.0m,壩頂寬2.0m,壩底寬度9.92m,壩頂高程971.00m,低壩建基面高程963.40m,最大壩高6.6m。低壩上游側坡度1:0.2,下游側坡度1∶1。溢流壩段設置在中段,堰頂高程970.00m,壩段長10.0m,溢流凈寬9.0m,設一個閘墩,架橋板作為人行觀光通道。景觀低壩底部上下游均設置寬1.0m,深1.0m的齒墻。
景觀低壩壩殼采用C25鋼筋混凝土,厚0.3m,中間壩體采用C15埋石砼澆筑,壩基采用0.8m厚的C15混凝土作為墊層。大壩平面及剖面詳見圖1~2。

圖1 大壩平面布置圖

圖2 大壩縱剖面圖
5.2基礎處理設計
基礎防滲采用帷幕灌漿處理。沿壩軸線布置防滲帷幕并在右壩肩設置一段防滲刺墻,刺墻長10.0m,寬2.0m,高10.0m,軸線與防滲軸線一致,采用C20混凝土澆筑,左右岸防滲帷幕沿防滲軸線延伸至與正常蓄水位銜接,其中左岸自左壩肩沿防滲軸線向外延伸70.0m,在過左岸沖溝時修建重力式擋土墻,擋土墻頂高程997.00m,長22.0m,最大墻高6.0m,迎水面邊坡1︰0,背水側邊坡1︰0.5并以土石回填,墻底帷幕灌漿。右岸防滲帷幕自右壩肩向外延伸120.0m。防滲帷幕灌漿為2排,排距1.0m,孔距2.0m,呈梅花形布置。攔河大壩帷幕灌漿軸線長305.0m。帷幕灌漿設計防滲標準按深入透水率q≤5Lu的巖層以下3.0m控制。
重力壩對壩基要求較高,為此在大壩基礎下設固結灌漿孔,固結灌漿孔孔徑采用0.13m,孔排距3.0m,深8.0m。河床壩段灌漿孔內置鋼筋骨架并灌注水泥砂漿形成砂漿錨筋樁。砂漿錨筋樁是在固結灌漿孔內置鋼筋及鋼管形成骨架并灌注M30水泥砂漿形成。鋼筋骨架為3根Φ28的Ⅱ級鋼筋,等角度平均分布在Φ25鋼管外側,采用斷續焊連接。在鋼管底面以上每隔1.0m在鋼管的三面布設直徑1.0cm的出漿孔,鋼筋骨架上端彎折成30°,錨固于大壩壩體內,錨固長度3.0m。固結灌漿孔內灌注M30水泥砂漿并以機械封孔。
5.3泄水建筑物設計
本工程控制集水面積僅1.33km2,上游來水量很小。溢流壩段主要功能為平日放水滿足煙雨巖瀑布景觀需水要求,洪水期開閘泄洪。采用孔口出流方式泄洪,在大壩中段設置一孔閘門。泄流孔底板高程990.00m,孔口尺寸(寬×高)為2.0m×2.0m,堰面曲線為拋物線。在閘門旁設一直徑20cm的旁通管作為下游生態用水放水管,旁通管以閘閥控制。本工程最大下泄流量僅15.0m3/s,最大單寬泄流量僅7.5 m3/s。類比已成其他工程,本工程采用階梯式溢流壩段消能,下游再設置長10.0m,深1.0m的消力池。溢流壩段自高程989.42m開始,利用階梯消能,階梯前12級均為不等高階梯,其臺階高度為0.08m~0.97m,以下每級階梯均為高1.0m,寬0.75m。溢流壩段寬度2.0m,兩側設0.6m寬導墻,導墻高于溢流面2.0m。
溢流壩段控制閘門為平板鋼閘門,為滿足壩頂景觀需求,閘門采用液壓式啟閉機,避免在壩頂設置啟閉機和閘房。同時為控制閘門配套自動化控制系統,接入管理房實行計算機遠程自動化控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態、旅游、綠色、健康等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傳統的水利行業也將與景觀、生態等行業產生更多的交集。開拓思路,改進觀念,博采眾長,融合設計將是水利設計新的要求。琴蛙湖水庫規模雖小,但純為打造旅游景區而修建,在建筑物功能和外觀設計上均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水工建筑物在專業領域的應用設計,具有一定啟發意義。
[1]SL319—2005.混凝土重力壩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5.
[2]SL25-2006.砌石壩設計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7.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8.073
唐全民(1981-),男,工程師,從事水利水電工程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