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禮,李亞東(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山東 萊州 261400)
萊州電廠輸煤系統輸送帶糾偏淺析
王學禮,李亞東
(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山東 萊州 261400)
輸送帶跑偏情況,是衡量一火力發電企業輸煤系統整體運行水平的重要指標。落料點位不正、滾筒之間軸線不平行、輸送帶接頭不對中等原因均可造成輸送帶跑偏情況。本文以華電萊州發電有限公司輸煤系統為例,對輸送帶跑偏原因進行分析,并對糾偏方式進行實際使用效果分析。
火力發電廠;輸煤系統;糾偏;萊州電廠
萊州公司一期工程,裝機容量為2×1050MW級機組。燃料輸煤系統擔負著2臺鍋爐燃燒用煤的接卸、摻配和輸送任務,保證機組正常運行的燃料供應。廠內共設9段19條帶式輸送機。除煤倉間#9(甲乙丙)帶為3路布置外,其他均雙路布置,一路運行一路備用,并具備同時運行的能力。#3甲、乙帶為海運煤入廠卸煤系統最后一級輸送帶,#4甲、乙帶圓形煤場至煤倉上煤系統第一級輸送帶。#3、#4帶跑偏情況最為頻繁,作為本文中輸送帶跑偏研究、分析對象。
輸送機支架強度不足、輸送機支架制作安裝誤差大、輸送帶接頭不正、落料點位不正、輸送帶回程面粘結物、頭尾滾筒軸線不平行[1]等因素均可導致輸送帶跑偏。
1.1#3甲、乙帶跑偏主要原因
華電萊州一期工程為壓縮占地指標,輸煤系統采用了大傾角、大落差的布置方式。#2帶至#3帶垂直高差8.7 米,相鄰夾角51.7°,同時#3帶自身仰角15°。高落差、大傾角導致不同卸煤量的情況下,落料點位相差較大,頻繁跑偏。
1.2#4甲、乙帶跑偏主要原因
萊州電廠采用圓形封閉煤場,取煤角度為15°至345°,后經過活化振動給煤機到達#4甲、乙輸送帶。煤流首先經過活化振動給煤機上“Λ”型分料板,后到達4個均等煤倉,最終經過活化振動給煤機下“V”型給料板出料。
當取料角度為15°至105°、255°至365°時,料流無可避免的從單側進入活化振動給煤機,到達#4帶時就會產生落料點位不正的情況,繼而產生輸送帶跑偏的情況。
2.1#3甲、乙帶跑偏糾偏措施
#3甲、乙帶由于不同卸煤流量導致落料點位以1500t/h至1800t/ h流量作為臨界區間。≤1500t/h時,輸送帶順煤流方向右側跑偏(觀察落料點位偏差中心線5cm~8cm);≥1800t/h時,輸送帶順煤流方向向左側跑偏(隨煤流增大,落料點位偏差中心線逐步增大)。每次卸煤過程中,至少需要進行一次調偏工作,但調偏幅度小。鑒于此種情況,經過選型比較,最終確定選用快速隨即校正的柔性糾偏裝置。
柔性校正器不同于傳統糾偏裝置,工作段槽型可逆柔性校正器其主要結構包括主滾筒、兩側感應托輥及支架組成。通過感應主滾筒上皮帶跑偏對其造成滾筒兩端的摩擦力不一樣,而達到全自動糾偏校正的目的(非工作返回段可逆柔性校正器工作原理相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具有以下優點:
(1)校正響應速度快,小幅度糾偏能力尤為突出。
(2)中間托輥控制皮帶運行方向,兩側托輥不會損傷皮帶邊緣。
(3)不需要動力執行元件,日常維護工作量極少。
輸送帶跑偏(距中心線)超過15cm時,無動力柔性校正裝置強制性糾偏能力不足,需要人工調整。
2.2#4甲、乙帶跑偏糾偏措施
#4甲、乙帶落料點位是由于圓形煤場取料角度造成一側入料。在固定角度范圍內取煤,就必然造成跑偏情況,而且跑偏程度嚴重,需人工強制性糾偏。根據前文論述無動力柔性校正裝置的功能特點,并不適用于此種跑偏類型。

圖1 液壓糾偏裝置示意圖
液壓糾偏裝置利用皮帶跑偏時,皮帶邊緣與檢驅裝置1上的檢驅輪接觸,驅動檢驅輪帶動油泵旋轉,油泵從檢驅裝置1的油箱中吸入液壓油,輸出壓力油通過油缸2上的油路集成塊,進入油缸2的一個工作腔,另一個工作腔的液壓油通過油路集成塊回到檢驅裝置1的油箱中,實現油缸2往復擺動,驅動擺動支架4和擺動支架上的調心輥子前后偏轉進行強制性糾偏。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具有以下優點:
(1)強制性糾偏能力突出,適用于輸送帶跑偏程度嚴重區域。
(2)可直接利用原調偏支架,安裝方便。液壓糾偏裝置結構合理緊湊,安裝需要的空間小。
(3)集成式設計:液壓糾偏裝置是一個相對獨立的整體。液壓糾偏裝置在工作過程中,各個液壓零部件之間不會產生相對運動,確保液壓系統中油管連接不會松動,提高了整個液壓系統的可靠性。
根據液壓糾偏裝置功能特點,于#4甲、乙帶進行使用,糾偏效果明顯。液壓系統的引進,不可避免的提高了日常維護工作量,此可視為此種糾偏裝置的一項缺點。
輸送帶糾偏工作的有效實施,離不開對跑偏原因的徹底分析。文中論述兩種跑偏情況,皆為落料點位不正造成,但最終是根據落料點位不正的產生原因來選擇的不同糾偏裝置。面對輸送帶跑偏情況,需要深入的分析最終原因,才可找到最直接有效的解決方案。近期,曲線落煤管漸漸成為各個火力發電企業選用的設備,針對曲線落煤管配置的頭部導流板是否可以成為一種新的糾偏方式,將會作為下一階段的研究方向。
[1]劉持平,盧世坤.輸送帶跑偏原因、對策和糾偏技術的發展[J].煤礦機械,2009(30):7-9.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8.129
王學禮(1974-),山東人,工程師,主要從事火力發電廠燃料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