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春華,范秋鳳(安陽工學院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基于導抗變換器的光伏并網逆變器設計
盧春華,范秋鳳
(安陽工學院 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在太陽能光伏并網發電系統當中,于光伏并網逆變器是其中最關鍵的組成部分,一般情況下,其又包括了電流型與電壓型兩種。本文就針對于電壓型光伏并網逆變技術當中所U存在的問題,來進行了相關的設計研究,并設計出一種三相電流型光伏并網逆變器。從本質上來說,本裝置能夠通過運用導抗變換器,來完成光伏系統電流型并網。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有效的促進光伏發電效率的提升,同時,由于其裝置體積相對來說更小,所以具有抗干擾能力強等優點。
逆變器;并網;導抗變換器;電流型
在長期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全球都面臨著越來越重的環境與能源危機。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逐漸發展成為各個國家的共識,因此,我們必須要全面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與進步。作為新能源發電的一種主要形式,分布式發電系統包括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以及風光互補發電等各種。而作為一種重要的清潔型能源,太陽能自身具有明顯的儲量大、無污染特點,并因此而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使得太陽能并網發電技術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作為太陽能發電系統當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太陽能并網逆變器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對太陽能進行有效的轉換,并以此來將直流電轉換成交流電,獨立的為局域網供電或者與交流電網連接,實現并網。本文主要研究光伏并網,也就是光伏逆變器的輸出交流電能送到電網上去。為了獲得良好的并網性能和較高的功率因數,光伏逆變器的研究重點就在兩方面:1.DC-AC變流;2.并網電能同步鎖相。本文就這兩方面內容做詳細研究設計。
一般情況下,并網逆變器主要包括了電流型與電壓型這兩種類型。其中,就針對于傳統的電壓型逆變器來說,無論是其儲能元件的儲能效率,還是價格與體積等,都比電流型的逆變器存在優勢,與此同時,其自身還有著更加顯著的雙向并網逆變功能。但是其為了能夠有效的減少饋入電流所產生的電力諧波,就需要進一步實現對并網電流的反饋控制,這樣一來,將會導致并網電流受到嚴重的電網影響作用,并且其控制算法也相對來說比較復雜。但是,就針對于傳統的電流型逆變器來說,其所運用的,主要是一個大的直流電抗器,并以此來實現電流型并網,從本質上來講,其雖然不需要進行反饋控制,但是將會使得系統的體積增大,這樣一來,就難以實現裝置的小型化與成本的降低。此外,為了能夠更好的抑制諧波,其將會進一步加大電路的復雜性和系統成本,且抑制效果并不理想。有鑒于傳統光伏并網逆變器的結構缺點,本文就提出了一種電流型并網逆變器,該逆變器主要是運用導抗變換器來實現的,能夠更加辯解的實現電壓源與電流源之間的轉換。
1.1導抗變換器結構原理
從本質上來說,導抗變換器其實指的就是導納—阻抗變換器的一個簡稱,其不僅可以進行導納—阻抗的變換,同時,也能實現電壓源和電流源的合理變換。通常情況下,導抗變換器在弱電領域當中的運用,主要是使用霍爾元件、運算放大器等。常見的導抗變換器主要包括下面四種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四種導抗變換器的結構組成圖
在上圖中,LCLC型結構可以被當做是LCL型的改型,同時,CLCL型也可以被當做是CLC型的改型。經過分析,發現LCL型與CLC型在輸出電流特性、效率特性均基本相似。一般LCL型的運用范圍相對來說更加廣泛。由于在CLC型結構當中,其只運用了一個電感,所以,該電感內阻對于電路計算所產生的影響也就相對來說比較小。而CLCL型與LCLC型自身的結構相對來說更加復雜,導致其自身的哥哥元件本身對于輸入輸出的特性的敏感度更高,但是其效率特性反而沒有改進,因此不建議使用。本文采用LCL型導抗變換器,如圖1(a)所示。其中,,其四端子表達式如下:




從式(3)中我們可以看出,就針對于導抗變換器的輸出電流i2與輸入電壓u1而言,兩者之間所存在的是正比例關系,也就是說,電流i2并不會受到負載的影響作用,其只和電壓u1之間存在關系。
1.2并網逆變器拓撲結構設計

圖2 三相電流型逆變器主電路拓撲結構圖
從圖2中我們可以看出,并網逆變器的主電路前端是由VT1~VT2所組成的高頻逆變橋,該逆變橋的主要作用,就是對光伏電池所輸出的直流電壓進行適當的調制,并使之形成高頻脈寬電壓之后,再將其輸入到導抗變換器當中,以此來完成電壓源到電流源之間的合理轉換。然后再在此基礎上,來通過運用高頻變壓器TR,進行其和電流等級之間的合理變換,完成這些之后,再經過周波變換器來完成裂相調制,過濾掉高次諧波,完成并網工作。
下面,我們將對該電路的實際工作原理進行分析:
(1)若光伏電池的輸出電壓是Ed,那么可以得出:UA=Ed。
(2)在經過高頻逆變橋PWM脈寬來對Ed電壓進行調制之后,選擇PWM脈寬電壓波形來對其進行同步調制,因此左右應當對稱,脈沖寬度為Dπ(D為占空比),如圖3所示。

圖3 高頻逆變橋PWM脈寬調制波形
圖中高頻逆變器的輸出電壓為

ωs——逆變器開關調制頻率,即導抗變換器諧振頻率。將圖3所示波形展開成傅里葉級數,有

(3)從本質上來講,導抗變換器其實就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帶通濾波器,其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通常只能夠允許諧振頻率附近的信號通過。通過式(3)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出,導抗變換器能夠將輸入的電壓源進行有效的變換,并最終使之轉變成電流源輸出,與此同時,該電流通常為電壓的倍,因此,我們可以得C點電流為

(4)假設變壓器變比為1︰n,經變壓器升壓之后,D點電流下降1/n,即:

在經過周波變換器的裂相調制之后,我們能夠得出三相的輸出電流,即:

從式(8)當中我們可以得出,在完成了上面的各項控制之后,最終輸出的可以是任意頻率的三相正弦電流,這也就從根本上完成了電壓源到電流源之間的有效變換。
2.1同步鎖相策略
從本質上來說,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太陽能光伏并網逆變系統的并網,就必須要保證逆變器的輸出電流和電網電壓之間做到同頻同相。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并網逆變器當中,實際的輸出電流Iout其實就是其最主要的目標控制量。圖4為等效電路和電壓電流矢量圖,其中,Uout所代表的是并網逆變器的輸出電壓,Unet所代表的為電網電壓,而Iout則代表了并網逆變器的輸出電流。

圖4 等效電路和電壓電流矢量圖
從圖4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要想實現并網逆變器的輸出,就必須要經過低通濾波器濾波,因此,在實際的設計過程中,為了能夠確保輸出電流和電網電壓的同頻同相,就必須要讓電網電壓比輸出電壓滯后。
2.2雙環控制策略
文本所運用的主要是直接電流雙環控制的方法,來完成上述目標。其拓撲結構如圖5所示。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該方法與其他直接電流控制大致相同。為了能夠更好的控制直流電壓的穩定性,其外環的控制變量主要運用直流母線電壓UC2。通過運用增量式PID,來對其進行相應的計算,并得出實際所存在的偏差之后,再運用PI調節器來對其加以處理,以此來形成一個正弦脈寬調制信號,最終實現并網。通過電流環控制并網變流器自流側和電網之間所存在的電能變換,這樣一來,變流器系統的抗干擾能力和動態響應,主要就是取決于電流內環的性能。

圖5 雙閉環控制系統結構圖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是把光伏并網逆變系統和導抗變換器有效的結合起來,并通過運用導抗變換器,來完成三相電流型光伏并網。相比于電壓型并網,具有體積小,抗干擾能力強,系統穩定性好等特征;若與傳統的電流型逆變器相比而言,通過合理的運用導抗變換器,來將光伏電池的電壓流加以轉換使之變成電流源,不僅能夠省去直流電抗器,還可以降低電抗器的體積,這樣一來,就可以在成本的降低的同時,來完成并網需要。
[1]李鵬飛.電力電子技術與應用.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01
[2]陳春根,黃躍杰等.四種導抗變換器的特性比較.電氣傳動自動化,2004.26(6)
[3]秦碩等.光伏發電并網逆變器設計.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15年2月
10.16640/j.cnki.37-1222/t.2016.1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