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森
·國防視野·
美軍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新態勢
☉陳森

欄目編輯:倪紅燕
自網絡空間被美軍宣示為新的“作戰域”后,在先發制人的網絡空間戰略背景下,其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相關動態的關注度倍增。作為肇始者與領先者,其投射出的新態勢值得關注和重視。
近年來,美軍為能夠發揮利用網絡攻擊潛在的巨大作戰效益,實現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力量與傳統陸地、空中和海上力量的有機整合,一直保持著高烈度的攻關態勢。具體的努力方向包括深化對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屬性的認知,優化與網絡司令部的協調關系和機制,改善聯合一體化打擊目標確定以及優先級目標列表擬制的方法等。為此,美軍聯合職業軍事教育第一階段建議納入基本的網絡空間作戰和條令教育,中級和高級軍官應當通過第二階段學習把戰役和戰略層面的網絡空間作戰納入聯合規劃,頂層課程則囊括對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能力的相關課程。2014年美軍頒布《網絡空間作戰》聯合條令,提出了網絡空間作戰在指揮控制、情報、火力、機動部署、保障、防護六個環節融入聯合作戰的措施,建立了網絡空間聯合作戰規劃與協調的方法與要點,預示著網絡空間作戰融入聯合作戰邁入正軌。2016年對“伊斯蘭國”組織的武裝斗爭中,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刊文稱,美軍網絡司令部的網絡空間攻擊行動即是與空襲、特種部隊和地面襲擊協調進行的,標志著美軍聯合一體化作戰已初步完成了對網絡攻擊的有效整合。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美軍各個層級和所有軍事行動都將全面融入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
網絡空間作戰力量難以像傳統作戰力量那樣依據兵力人數、武器性能參數等進行量化評估,原因就在于網絡空間作戰往往不是軍隊與軍隊之間的對抗,而是技術人員、工程師之間的對抗。支撐網絡空間作戰的人才隊伍,已不僅是身著制式軍服、佩戴耀眼軍銜、操縱現代武器的職業軍人,還包括“滿臉粉刺、不修邊幅、戴眼鏡的傳統黑客”,以及“雖然不能背著背包跑完3英里,但知道如何關閉工業控制網絡”的年輕人。
網絡空間作戰力量的兵民界限逐漸模糊,人才屬性不斷豐富,政府、企業及科研機構的各類人才均可以一技之長參戰助戰。美國宣布的133支網絡任務分隊目前已經組建完成40支,其成員平均年齡僅為24歲,80%來自軍方,20%為平民,其中一些已經開始參與具體作戰。此外,五角大樓近期透露,國防部即將在舊金山灣區成立一個由現役軍人、平民和預備役軍人組成的全日制機構,研究涉及國家網絡空間安全的前瞻性技術,并與相關信息技術企業保持密切關系。為了滿足融合所需要的格局,培育扶助目標“潛力股”,美國軍方往往伸出“無形之手”。
美國知名防務智庫蘭德公司將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劃分為兩個層級,即戰略網絡空間作戰和戰術網絡空間作戰。前者的打擊目標包括政府甚至民間設施,目的在于有效遏制敵方的進攻意圖;后者的打擊目標為軍事系統,目的在于有效削弱敵方的戰斗力。
任何戰略層級的作戰力量運用都會受到包括國際法、道德以及國內政治等因素的制約。相比之下,戰術層級網絡進攻行動無需總統、參聯會等授權,回旋余地大,作戰運用靈活,而且美軍深諳“如缺少了網絡功能作為防御及進攻行動的引導,那么現代軍事體系根本沒有成功運作的可能”,戰術層級網絡進攻行動以其較高的效費比,吸引著美軍方投入更多的精力、更深的運用以謀求作戰優勢。
未來戰爭中戰術層級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可能不會傷害大量人員,也不會破壞工業系統、關鍵基礎設施及生態環境,但卻能給軍事系統造成致命癱瘓。美軍網絡司令部司令、海軍上將邁克·羅杰斯2016 年4月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上表示,將加快推動成立133支營級規模的網絡任務分隊的工作,并在2018年9月30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完成戰術層面支援聯合作戰使命。具體包括13支國家任務分隊、68支網絡保護分隊、27支作戰任務分隊和25支技術支援分隊,雖然五類分隊的名稱、任務不同,但無論是從技術角度還是戰術角度上分析,均可歸為進攻性作戰力量。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任務目標將全面拓展。2016年美軍網絡司令部對“伊斯蘭國”組織的網絡進攻中,兩大目標之一是其對社交媒體的使用,而這并不在網絡司令部成立之初時的任務目標之列。發動網絡空間攻擊來對付敵方對社交媒體的使用是前所未有和意料之外的,但也在情理之中。數年來,“伊斯蘭國”組織成功地利用了社交媒體等各種互聯網工具在全球進行戰略傳播,吸引了大量直接參戰的“圣戰者”和支持群體。美軍進一步認為,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不僅要瞄準“服務器和重要計算機”,而且要從網絡空間出發,跨域打擊破壞敵方陸、海、空、天多維作戰體系的正常運行。網絡空間除了作為新的一維作戰空間單獨發揮作用以外,將充分發揮其與四大傳統作戰域的黏合作用,借助各類作戰平臺,不斷提升傳統作戰的效能,拓展網絡空間對抗樣式。如同戰斗機在殲滅敵方的飛機并奪取空中優勢后,就會把打擊地面(海上)目標作為自身任務一樣,拓展進攻性網絡空間行動任務目標,是大勢所趨。
隨著美國網絡空間力量“羽翼漸豐”,稱霸野心和信心持續高漲,在網絡空間要采取主動攻擊的調門不斷升高。美軍在2015年4月發布的《網絡空間戰略》中,公然表示要把網絡空間作戰作為今后軍事沖突的戰術選項之一,明確提出要提高美軍在網絡空間的威懾和進攻能力,表明美國已經完成了發動網絡進攻作戰的全部準備。
在“未來戰爭都可能先從網絡空間開始”已成為基本共識的情況下,可以預見,美軍進攻性網絡空間作戰將進入“新常態”。美軍已承認網絡司令部開始執行進攻任務,“給網絡司令部布置了第一次真正的作戰任務”,意味著其“已經解決了之前不會在武裝沖突中使用網絡攻擊的問題”。
2016年4月美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美國戰略和國際研究中心的演講中更是透露,要將現網絡司令部升格為一級聯合作戰司令部,與六大戰區司令部及三大職能司令部同列。目前升格網絡司令部在美國國會和國防部內部雖然存在一些質疑聲音,但是,如同美軍愈加重視進攻性網絡作戰且已具有進攻能力是防務界心知肚明的事實一樣,升格只是時間問題。
網絡空間作戰似乎沒有硝煙,沒有面對面的廝殺和流血,但網絡空間的奪控與爭鋒,只是作戰手段和形式發生了變化,其暴力對抗的本質并沒有改變。西方軍事家認為,網絡空間作戰在幾秒鐘甚至更短時間內造成的破壞不亞于核彈。俄羅斯軍事學說已將網絡攻擊手段定性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并保留了運用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或核武器反擊的權利。由此看來,外媒稱“美軍已跨入戰爭史上的未知領域”,可謂意味深長。
(摘自《現代軍事》,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