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曉鳴 王 芹 劉映汝 王 悅(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蘇州,215000)
蘇州園林檔案館與社會良性互動模式構建的實踐探索*
沈曉鳴王芹劉映汝王悅
(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江蘇蘇州,215000)
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園林檔案則是其完整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以蘇州園林檔案館為例展開實踐調研,綜合分析其與社會互動的現狀。在充分了解公眾對園林檔案館的認知度和滿意度的基礎上,提出要借助網絡提升影響力,推進檔案數字化建設,實現館際資源共享,加強部門合作,聯系高校共建等可行性措施,以構建園林檔案館與社會良性互動模式,并借以推動更多特色檔案館的社會化與大眾化。
園林檔案館蘇州園林社會互動檔案服務
檔案館作為國家的文化支柱之一,在保存檔案信息、積累檔案資源的同時,也肩負著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檔案館社會文化功能的實現問題確實已經成為當今人們所關注的熱點之一。”[1]如何加強檔案館的社會化與大眾化,如何適應民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已成為每一位檔案工作者必須予以思考的重要課題。
目前,檔案館服務社會的功能“主要通過提供檔案信息”[2]來實現。就我國檔案館發展現狀而言,公眾對于檔案館及檔案的認知度并不高,而且檔案信息的利用人群依然較為局限。“檔案”一詞雖逐漸褪去神秘色彩,但與大眾化仍有一段距離。本文選取具有地方特色的蘇州園林檔案館展開實踐調研,在問卷數據分析以及多次與檔案館館長及工作人員交流的基礎上,綜合把握其與社會互動的現狀,從而對園林檔案館與社會的互動模式構建進行分析探討。
蘇州園林是世界文化遺產,園林檔案則是其完整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園林檔案館是展示蘇州園林和綠化事業的陣地,也是文化交流的前沿窗口。通過建立蘇州園林檔案館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不僅可以使園林的歷史韻味被廣泛了解,還能提高園林檔案的利用率,增強公眾對檔案的關注度。
2.1擴大影響范圍,提高公眾認知度
園林檔案館通過與社會的互動,可以讓公眾了解到園林檔案的價值,為其游覽園林提供一個更好的認知基礎及文化環境,使游客可以觀其景、解其意,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游客的游覽質量,從而擴大園林檔案館的影響范圍,也為其進一步開展社會服務打下堅實的基礎。要使“園林檔案”這一概念不再鮮為人知,就要提高園林檔案館的社會認知度,讓公眾認識到園林與園林檔案館不是分離的。游客作為普通公眾,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園林檔案館網站等途徑深入了解園林,并由此發現檔案并不是束之高閣的神秘文件,檔案館也并非深藏政府機關大院。檔案館及檔案的社會認知度也由此提高。
2.2提高檔案利用率,增強社會責任感
良好的互動可以促進檔案館與公眾之間的認知交流,盡管蘇州園林檔案館于2014年下半年開設了免費預約查檔的便民服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檔案的利用率,但通過對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數據庫的文獻查閱發現,有關蘇州園林和園林檔案的文章數量相差甚遠,人們對園林檔案館的科學文化職能認識并不到位。有鑒于此,積極開展園林檔案館與社會的互動交流,不僅可以提高社會公眾對園林檔案的認知度和利用率,還可以增強檔案館自身的社會責任感,樹立以服務社會為己任的責任意識。
2.3符合政策方向,利于園林文化發展
當前,黨和國家對于檔案的歷史文化作用給予了高度認同和重視。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3]由此可見,檔案館與社會展開互動,既順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又符合國家的政策方向。2015年6月20日,CCTV9播出紀錄片《園林》,該片借助園林檔案傳播園林文化,展現出園林獨特的古典美感,同時也為蘇州園林帶來了新的游覽熱潮。
2.4發揮教育作用,保障公眾文化權益
檔案館是社會記憶的載體,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蘇州園林檔案館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蘊,更應該發揮其引導和教育功能,成為蘇州文化的一張名片。園林檔案館收藏了大量珍貴的園林檔案,針對其中可以對外開放的檔案與公眾進行互動和分享,這對檔案館來說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同時,園林檔案也是國家的文化資源,公眾享有平等利用的文化權益,加強園林檔案館與社會的互動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此種權益。
3.1問卷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時間從2015年7月中旬開始,采用文獻查閱、實地訪談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法。調研共發放紙質及網絡問卷532份,回收的有效問卷為507份。問卷發放地點選擇蘇州的獅子林、留園、滄浪亭及網師園等園林景區。調研問卷主要就公眾對園林檔案館的認知程度以及推動園林與園林檔案館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的意愿及建議等方面問題展開。問卷調查對象包括男性183人,女性324人。其中172人是蘇州常住居民,其余主要是外地游客。
3.2調查數據分析
(1)游客對蘇州園林的游覽體驗不一
表1反映了游客對于園林的游覽體驗及游覽次數。除了一些園林愛好者外,大多數游客游覽園林的次數是0—5次和5—10次,普遍認為園林游覽體驗較好。常住蘇州的游客,有游覽20次以上的;而非常住蘇州的游客,游覽次數多在0—5次。外地游客對園林的游覽滿意程度較本地略低,原因可能主要有兩點:一是外地游客游覽時間主要是旅游高峰期,人流量較大,不能很好地體會園林的幽靜之美;二是外地游客對園林的認識度有限,對園林文化了解較少,不能完全融入園林意境中。如果可以借助園林檔案信息先對園林有一個較為詳實的認知,將有利于提高游客的游覽體驗。

表1 游客游覽蘇州園林的體驗

表2 游客瀏覽檔案館網站與使用園林檔案情況

圖1 游客再次游覽園林體驗提升情況

圖2 公眾對檔案館網站和檔案館實體的滿意程度
(2)園林檔案館與園林的公眾認知度差距較大
在507位被調查者中,知道蘇州園林檔案館的只有100位,而真正通過實體檔案館或者網站利用園林檔案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所有被調查者中,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也無論其教育水平高低,對園林檔案館的認識程度都很低,而且其中真正使用過園林檔案或者瀏覽過蘇州園林檔案館網站的只有37位,僅占總被調查者的7.3%。從公眾游覽園林次數和對于園林檔案館的認知度對比可看出,兩者間差距較大,說明園林檔案館還需加大宣傳力度、提升服務能力。
(3)利用園林檔案后的游覽滿意度不等
對于這37位使用過園林檔案或者瀏覽過蘇州園林檔案館網站的被調查者,我們做了進一步的分析。從表2中可見,瀏覽過檔案館網站的次數以1—5次為主,但是也有5位瀏覽過6—10次,甚至還有2位瀏覽過11—15次。相對于網站瀏覽次數而言,使用園林檔案的次數主要為1—5次,普遍而言公眾利用園林檔案的次數較少。從圖1(利用過園林檔案或瀏覽過檔案館網站后再次游覽園林,游覽體驗是否提升?)中發現91.9%的人認為園林檔案對于他們再次游覽園林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從圖2可以看出公眾對實體園林檔案館和園林檔案館網站的滿意程度屬于中等,不滿意的比率較低,但是很滿意的比率也不高。這就說明,檔案館在自身建設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并重視公眾的反饋。
(4)對園林檔案館與園林關聯性的認知較清晰
對于407位不知道和未使用過園林檔案或者沒有瀏覽過園林檔案館網站的被調查者而言,他們對于園林檔案館的概念比較模糊。但這當中有93%的被調查者愿意通過網絡或者實體館去查閱園林檔案,并且對園林檔案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從圖3看出,即使不十分了解園林檔案館,但大部分被調查者認為園林與園林檔案館的關聯性很大,對兩者的關聯性有較清晰的認知,但是也有極少數的被調查者認為兩者之間沒有關聯性。公眾對于園林和園林檔案館關系的認知界定,關系到他們能否認可及使用園林檔案,因此從此次的調查數據可得出園林檔案館潛在的服務對象還很廣泛。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檔案館也應不斷加強社會互動意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進一步推動檔案的大眾化。在此調研基礎上,我們認為,蘇州園林檔案館在構建與社會良性互動模式方面,還應該進一步采取一些積極有效的推動措施。
4.1借助網絡,提升檔案館影響力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及計算機普及率的急速提高,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園林檔案館在實體館藏建設的過程中,應重視網絡的潛在力量,積極利用網絡平臺來擴大自身的影響力及服務力。目前,蘇州園林檔案館正積極開發微信及微博公眾平臺,以便讓更多的人了解和利用園林檔案信息。然而開通初期,園林檔案館的微博及微信平臺的關注度并不高。為此,檔案館可以通過多方合作,提高其關注度和影響力。首先,利用傳統主流媒體,全方位地展現園林檔案館的特色之處及珍貴館藏。其次,加強與旅游、園林等相關的紙質媒體的合作,及時更新館內動態,加強園林檔案館的社會存在感。除此之外,還需最大化利用社交媒體,加強微信微博的信息推送,網站留言互動等。例如,在網師園的服務架上有很多免費的“蘇州園林旅游指南”,這些小冊子中對蘇州各大園林的介紹十分詳細,并且有園林博物館的介紹。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其中未見有園林檔案館的相關介紹。如果指南中能添加園林檔案館介紹,并附上其微信、微博的二維碼,這必將會有力提升園林檔案館的宣傳力度。
4.2推陳出新,促進檔案數字化
現代社會,人們的檔案意識和信息素養不斷增強,檔案也不應再是束之高閣,旁人無法觸及的秘密。“數字化檔案館的催生與發展,使檔案館跨越時空進行社會化服務成為可能。”[4]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了檔案數字化建設,也為檔案館與社會互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檔案數字化不僅可以減輕實體館藏壓力,還可以擴大檔案利用范圍,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務社會。為此,園林檔案館也要緊跟時代步伐,積極開展數字化工作,以豐富的數字化信息資源更好地開展社會服務。
4.3館際溝通,實現資源共享
館際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檔案館與社會互動的重要方面。蘇州園林檔案館可以與其他檔案館之間加強溝通,使蘇州的特色檔案實現資源整合。除此之外,在數字化基本完成的基礎上,檔案館還應該與博物館、圖書館之間形成互動,三者協調配合,逐步實現資源共享。園林檔案館可以積極借鑒博物館、圖書館的一些發展相對成熟的互動模式。在檔案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多種形式的交往溝通。例如,在其他網站上(蘇州園林博物館等)添加園林檔案館的站外鏈接,從而提高檔案館網站的點擊率。又如,在圖書館的電子圖書及資料庫(電子資源檢索數據庫)中,適當加入檔案館的文獻資料,既可以擴充圖書館館藏,又可以提高園林檔案利用率。
4.4依托園林,加強部門合作
園林、園林檔案、園林旅游,三者密不可分。園林檔案館可以依托蘇州園林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強與旅游、文化等部門的合作,推動檔案館與社會的互動。例如與園林聯合舉辦講座、創辦聯合刊物或拍攝視頻紀錄片等,也可在園林中舉辦檔案文化展覽、開展園林檔案普及周等活動。在政府旅游部門的協助下開發蘇州園林旅游的客戶端,使游客在手機上就可以便捷地了解園林檔案,并且可以查閱一些特色電子檔案;還可以在各類旅行團的游客中積極宣傳園林檔案館[5],增加檔案館的社會影響力及社會參與度。
4.5聯系高校,開展合作共建

圖3 游客對蘇州園林與園林檔案館關聯性的認知情況
高校是人才培養與科研的前沿,檔案館是實踐的陣地。園林檔案館可與高校相關專業開展交流,形成館校互動模式。對于檔案館和高校來說這是一種雙贏的互動模式。首先,兩者可共建學生實習實踐平臺,通過組織檔案、園林等專業的學生到檔案館做志愿者,“為檔案用戶介紹檔案知識、引領服務、提供咨詢、展覽解說等等”[6]。如此,既可以緩解檔案館人手不足的壓力,又可以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學生還可以參與到檔案工作其他環節的實踐之中,比如檔案數字化、檔案修復、撰寫案卷標題等,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高校學生完全可以經過培訓承擔此類工作[7]。2015年7月園林檔案館與全國重點高校學子互動,滿足高校學生的查檔、調研等需求,后期學生們順利完成課題并將形成的論文報告返贈檔案館作為資料收藏,形成了一種良性互動模式。除此以外,還開展了“家在蘇州E路成長”“高校檔案專家學者參觀會”等主題活動。
5.語
“蘇州園林甲天下”,園林檔案是園林真實的歷史記憶,而園林檔案館則是兩者間重要的連接。加強園林檔案館與社會的良性互動,無論是從公眾文化權益方面,還是對園林檔案館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園林檔案館通過加強和社會的雙向溝通聯系,借助種類多樣、獨具創意的互動活動,建立起檔案館與社會之間的良性互動模式,這樣不僅發揮了園林檔案館的社會功能,而且切實保證了公民的文化權利落到實處,同時也提高了其在公眾視野中的曝光度。
隨著我國經濟蓬勃發展,特色的專業檔案館種類繁多,數量與日俱增,其保存的專業檔案與公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視[8]。希望有更多的專業檔案館通過借鑒本文,明確自身定位,強化以人為本觀念,拉近與社會群體距離,提高檔案文化服務水平,讓檔案館真正走向社會、走向大眾。
*本文為江蘇省社科基金研究項目“推進檔案館大眾化的現實路徑研究”(項目編號:13XWB007)的階段性成果。
[1]王英瑋.關于公共檔案館服務社會化的思考[J].檔案學通訊,2005(3):85-88.
[2]石大泱.拓展檔案館社會服務功能和應處理好的關系[J].檔案學研究,2007(2):20-22.
[3]寧吉喆.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R].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15.
[4]黃芮雯;黃項飛.提升檔案館社會化服務水平的對策[J].檔案時空,2014(6):25-26.
[5]余璐.論以檔案文化價值為核心的檔案館旅游[J].蘭臺世界,2013(11):1-1.
[6][7]張曉霞.地方檔案館與地方高校合作共建的探索[J].檔案與建設,2013(3):7-9.
[8]辛崇賢,張建平,景振華.中外專業檔案館狀況與比較[J].檔案學研究,2004(3):54-60.
沈曉鳴,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學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學。
王芹,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與電子政務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學、電子政務。劉映汝,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學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學。
王悅,女,蘇州大學社會學院檔案學專業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檔案管理學。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Construct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zhou Garden Archives and Society
Shen Xiaoming,Wang Qin,Liu Yingru,Wang Yue
(College of Society of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Jiangsu,215000)
Suzhou Garden is the world culture heritage,and the garden archive is its important part. In this paper,we take the Suzhou garden Archives as an example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research,and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rchives and society.On the basis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public's cognition and satisfaction of the garden archives,we propose some feasible measures such as enhancement of the influence through the network,the promotion of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archives,realization of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between Archives,the strong cooperation between departments,and construction with both the government and the university so on.We hope to build a model between garden Archives and society,and to promote the social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more characteristic Archives.
Garden Archives;Suzhou Garden;Social Interaction;Archive Service
G27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