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吉 王勇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九地質大隊 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新疆蘇阿蘇地區銅(金)礦地球化學特征及找礦方向
■劉永吉 王勇
(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九地質大隊 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本文結合蘇阿蘇地區銅(金)礦地質特征、礦石類型、礦區地球化學特征方面進行分析,探討了該礦床的成因機制,同時結合變質作用標志,指明下一步的找礦方向。
新疆蘇阿蘇地球化學找礦方向
調查區主要工作區在特克斯縣境內,面積約50平方千米(如圖1)。區內主要的礦化帶,夾持于伊什基里克北麓斷裂帶與伊什基里克山脊斷裂帶之間。已知礦種有銅、金、銀、鉬、汞、鉛、鋅、錳等;中小型礦床有圖尤克汞多金屬礦,霍洛海錳多金屬礦,松樹溝鉛、鋅礦,昭蘇金礦,喬拉克金礦,庫木斯銅礦,特克斯金礦,恰西鉛礦,脫勒金礦等;礦點有紅海溝金、銅礦點,努拉洪金、鋅礦點及銅礦點,切吉金、鉛礦點及銅礦點,金西蓋金礦點,卡拉薩依銅、鉬礦點,特克斯達坂金銅礦點,神泉北金礦點等十余處。帶內北東向斷裂構造及基—酸性巖漿巖脈發育,高溫—中低溫熱液蝕變廣泛而強烈。主要礦化類型有:蝕變碎裂巖型金銅礦化,礦化體受低序次的北東向斷裂控制;與中高溫巖漿熱液有關的銅、鉬礦化;淺成中低溫熱液型銅、銀多金屬礦化。

圖1 蘇阿蘇地區銅礦調查區
2.1礦區地質特征
調查區內出露的地層有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阿克沙克組,上二疊統鐵木里克組,新生界第四系。
區內構造方面以斷裂構造發育為特征,主要有低序次的北東向、北東東向、南北向、北西向四組,其中北東向、北東東向二組斷裂尤其發育。其斷裂構造控礦明顯。金—鉛礦化主要見于北東東向蝕變破碎帶中,金—銅礦化主要見于南北向蝕變破碎帶中,金—銀礦化及銅礦化主要見于北東向蝕變斷裂破碎帶中,北西向蝕變破碎帶主要為黃鐵礦化。礦體主要定位于斷裂破碎帶的邊部及旁側羽裂隙中,呈脈狀產出,屬充填交代型熱液礦。
2.2礦石類型
根據巖礦鑒定結果,礦石為銅礦化火山角礫巖。金屬礦物主要有黃鐵礦、閃鋅礦、黃銅礦、孔雀石,少量斑銅礦、銅蘭、磁鐵礦、褐鐵礦、鈦鐵礦。脈石礦物主要有石英、斜長石、高嶺土、鈉黝簾石、綠簾石、綠泥石、明礬石、碳酸鹽,少量透閃石、陽起石、水白云母、絹云母。巖礦鑒定成果表明,礦石中含銅礦物僅5-10%,氧化銅含量應在10%以下,礦石自然類型應屬硫化礦石。
2.3變質作用
根據本次調查工作及巖礦鑒定成果,區內出露的各類巖石均遭受不同程度的變質作用,分別為動力變質作用、接觸熱變質作用、氣—液變質作用。根據變質作用特征表明區內銅—鉬礦化主要與中高溫熱液蝕變的黃鐵長英巖化相關,銅—金—銀礦化主要與低溫熱液蝕變的次生石英巖化相關。庫木斯礦區的次生石英巖化疊加于面型青盤巖化之上,分布與銅礦化帶范圍基本一致。
新疆蘇阿蘇地區銅(金)礦為新疆西天山那拉提成礦帶新近發現的小-中型銅礦床。在結合以往工作的基礎上,對礦區地質特征及地球化學等主要特征進行分析,認為礦床屬次火山熱液型礦床,同時提出了在有利構造部位尋找新的礦化相關的次火山巖體或礦化石英電氣石脈為卡拉蓋雷礦區下一步的找礦方向。
蘇阿蘇1:10萬分散流組合異常是西天山地區的重要異常,位于南、北蘇阿蘇河源頭烏孫山脊一帶,呈圓形,面積約150km2。元素組合為Au、Mo、Cu、Pb、Zn、As、Sb、Mn、Ag、Bi、Ba、Sn,以Au、Ag、Pb、As、Sb、Mo、Cu為主;元素具濃度梯度分帶,無明顯組合分帶。金異常面積大、峰值高、濃集中心明顯,呈北東向展布。銀鉛異常主要分布于異常中北部,銀峰值2200×10-9,明顯呈南北向濃集。銅鉬異常分布于中部,呈東西向展布,在阿爾恰勒與卡拉薩依源頭有兩處明顯的濃集中心。
異常北部經1:2.5萬化探查證,圈有Ⅱ—28、Ⅱ—29、Ⅱ—30、Ⅱ—31、Ⅱ—32、Ⅱ—33號組合異常,元素組合以Au、As、Sb、Pb、Ag為主,各異常形態較規則,均呈長條狀北東向展布,金異常具明顯濃集中心。各單元素異常峰值:Au16~400×10-9、Ag1000~1200× 10-9、Cu100~200×10-6。在Ⅱ-3號異常區發現喬拉克金礦Ⅰ號主礦體。后期異常南部經1:2.5萬化探查證,圈有編號組合異常C—1、C—2、C—3、C—4、C—5、D—1、D—2共7個,為本次找礦主要工作區。
本次工作在C-2、D-1異常內施工了五條化探剖面,其成果表明:
(1)庫木斯地區(D-1):在已知礦化帶上及其延長方向,有明顯異常存在。異常元素有Cu、Ag、Pb、Zn、Mo、As,其中以Cu、Zn、Ag為主。Cu-Zn關系密切,Ag-Zn-Pb-As關系密切,Mo與其它元素的相關性不明顯,異常主要分布在下石炭統阿克沙克組下部火山角礫巖層上。Au、Bi、Sb、Sn無異常。
(2)阿爾恰勒地區(C-2):異常元素有Cu、Mo、Ag、Pb、Zn、As、Sb、Bi、Sn,其中以Cu、Mo、Ag為主。Au無明顯異常。Cu-Mo-Sn關系密切,分布于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中石英二長巖及斷裂帶上。Ag-Pb-Zn-As-Sb關系密切,主要分布于上二疊統鐵木里克組鈣質砂礫巖層上。
(1)據目前工程控制情況,礦區主礦體銅品位和厚度較為穩定,有向南西側伏的趨勢,進一步控制主礦體以近南北向、北西向的延長延伸為下一步主要找礦方向。
(2)蘇阿蘇礦化集中區內,覆蓋層發育,地表找礦評價工作難以深入,應加大物探工作及地質研究工作投入力度。充分解譯并有效利用現有地化及物探異常成果,結合變質特征標志,在有利構造部位尋找新的礦化相關的次火山巖體或礦化孔雀石脈為礦區外圍下一步重要找礦方向。
(3)區內尚未發現有中型以上的礦床,已知的小型礦床研究程度很低,僅為概略研究程度。為利于類比指導找礦,應加強對普查工內已知的小型礦床的研究。
[1]陳毓川,等.中國新疆戰略性固體礦產大型礦集區研究 [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2]郭鵬志,等.新疆昭蘇縣卡拉蓋雷銅鈷金礦區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J].地質找礦論叢, 2012,27(3):291-299.
F407.1[文獻碼]B
1000-405X(2016)-2-65-2
劉永吉(1981~),男,本科,技術負責人,研究方向為區域地球化學與礦產勘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