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云喜彭東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 四川成都610213)
新疆布爾津縣沖乎爾地區火山巖特征及構造環境探討
■謝云喜彭東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區域地質調查隊 四川成都610213)
火山巖遭受區域動力熱流變質后多形成片巖,原巖主要是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及其熔巖。與上覆阿勒泰組(D 2a)為假整合接觸,與下伏喀納斯群(Z∈K)為斷層接觸。火山巖隸屬于下泥盆統康布鐵堡組(D1k),噴發環境為大陸邊緣坳拉谷。
沖乎爾火山巖構造環境
火山巖見于沖乎爾地區下泥盆統康布鐵堡組中,沿地層走向呈條帶狀分布。巖性主要是酸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及相應的熔巖。與上覆阿勒泰組為假整合接觸,與下伏喀納斯群為斷層接觸。
火山巖隸屬于克蘭火山巖帶(吳禮道等,1992),阿爾泰許多金礦如沙爾布拉克、賽都、阿克希克、阿舍勒(伴生)等都產于此帶內。
2.1火山噴發韻律和旋回特征

表1 火山噴發韻律特征表
巖石遭受區域動力熱流變質,形成十字石矽線石黑云母石英片巖、角閃斜長片巖、長英片巖、綠簾石英片巖等。由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構成火山噴發旋回,向上向酸性火山巖演化,其噴發強度增強(表1)。
可見四個噴發韻律層:第一個噴發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片巖)→英安巖組成;第二個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片巖)→流紋巖組成;第三個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片巖)→流紋質火山巖組成;第四個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片巖)組成。
構成一個火山旋回,對應于康布鐵堡組,可進一步分為兩個噴發亞旋回。
第一噴發亞旋回:包括第一、二噴發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流紋巖組成較完整的噴發旋回,噴發強度相對較弱。
第二噴發亞旋回:包括第三、四噴發韻律,由中酸性火山巖及流紋質火山巖組成,火山巖以爆發相為主,噴發強度相對較大。
2.2火山巖巖石學特征
巖石類型有中酸性晶屑凝灰巖、流紋質晶屑凝灰巖、安山巖、英安巖、流紋巖等。
安山巖:普遍遭受蝕變,具斑狀結構、基質(微晶)交織結構。斑晶礦物為An30—70的中長石,表面布有褐鐵礦、絹云母、碳酸鹽等次生礦物。基質由微晶斜長石、石英、黑云母等礦物組成。
英安巖:具斑狀結構,基質微晶結構,斑晶礦物有石英、鈉更長石及少量暗色礦物,粒度0.4~3.5mm,長石多蝕變為絹云母、粘土礦物集合體。基質礦物主要為極細的長石板條、石英,次為黑云母等,粒度0.02~0.1mm。
流紋巖:巖石普遍硅化,具斑狀結構,基質具微晶結構、鱗片結構。斑晶礦物有石英、正長石、更長石、黑云母,粒度0.5~4mm,基質礦物為霏細狀長英質粘土礦物,次為細粒石英集合體,鈉長石集合體,在巖石中構成殘余流動構造,束狀構造。
2.3火山巖巖石化學及地球化學特征
2.3.1巖石化學特征
火山巖化學成分特征見表2,相關氧化物化學成分在邱家驤硅—堿圖(邱家驤,1982)中,其巖石名稱有安山巖、流紋巖,里特曼指數σ均小于1.8,屬鈣性巖,巖石的可能組合為玄武安山巖、(石英)安山巖、英安巖及流紋巖等。
化學成分上明顯較富Na2O、K2O、CaO,總體為Na2O大于K2O。
巖石 SiO2含量 59.69~72.94%,Al2O3 14.09~16.59%,TiO20.35~1.13%,MgO 0.36~4.27%,K2O/Na2O 0.09~1.75,變化范圍大。氧化系數0.43~0.58,具一定的變化范圍。
揭示火山巖的巖漿活動延續時間不是很長。巖石分異指數44.8~85.0,暗色指數5.3~24,變化范圍相對較大。巖石CIPW標準礦物Q=16.9~35.8,Or=0.2~25.1,Ab=23~28.7,An=7.2~31.0。

表2 火山巖巖石化學成分特征表
2.3.2巖石地球化學特征
2.3.2.1稀土元素特征
稀土元素特征為輕稀土略比重稀土富集,(La/Yb)N均大于1,只是富集程度有差異(表3,圖1)。

表3 火山巖稀土元素含量及相關特征值

圖1 火山巖稀土元素配分型式
配分模式為右傾型,稀土總量 116.11~268.02×10-6,LREE/HREE=2.03~5.57,變化范圍較大。δEu=0.62~0.79。具弱Eu負異常,重稀土元素分餾結晶不明顯,配分曲線與大陸邊緣火山巖稀土特征相似。
2.3.2.2微量元素特征
巖石相關微量元素豐度及比值列于表4。
火山巖的(Rb/Yb)N=0.6~2.73,平均值接近1,總體為Sr、K、Rb、Th、Ce、Zr等的正異常,但也具Hf、P、Cr等的負異常,顯示為火山弧型鈣堿性特征。
巖石的 Zr/Hf=42.44~87.05,Rb/Sr=0.07~0.7,Zr/Y=66.67~118.18,La/Ta=21.35~64.00,Zr/Nb=45.35~59.26,其比值均大于原始地幔,與島弧或大陸邊緣火山巖特征相似。

表4 火山巖微量元素及有關參數特征表
成分在logσ—logτ關系圖(圖2)中其形成環境為島弧或活動大陸邊緣。而微量元素具K、Ba正異常,P、Ti負異常,顯張性環境。
火山巖不是在典型的島弧環境下形成,其構造環境為已固結的大陸邊緣,是在早期造山階段,新增生的或已固結的大陸邊緣受到拉張作用形成的。與典型活動大陸邊緣形成的鈣堿性火山巖亦有差異。以堿含量高區別于安第斯陸緣火山弧和日本島弧的火山巖。是在特定的構造環境中形成。在早-中泥盆世,地殼由陸殼向洋殼發展,因后期的造山作用,導致沉積盆地消亡,使之成為大陸邊緣坳拉谷。

圖2 火山巖的logδ-logτ關系圖
火山巖形成于張性環境的洼地及斜坡,噴發韻律多為正向型,在火山噴發過程中構造作用逐漸加強,環境為大陸邊緣坳拉谷。
噴發時間為早泥盆世,是在區域引張作用下,基底斷裂強烈活動,使陸殼拉伸變薄,導致地殼的破壞,形成沖乎爾火山沉積盆地。早期堆積了康布鐵堡組,沉積環境為濱淺海。
中泥盆世,拉張作用和基底斷裂活動更為強烈,相應沉積了阿勒泰組。環境為淺海—次深海。
[1]邱家驤主編.應用巖漿巖巖石學 [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1.
[2]邢雪芬.新疆阿舍勒-沖乎爾地區泥盆紀火山巖系的研究及其大地構造環境的探討 [J].特提斯地質,1996,第20號:115-128.
P588.14[文獻碼]B
1000-405X(2016)-2-18-2
謝云喜(1963~),男,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區域地質礦產調查。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專項基金資助項目-新疆布爾津縣沖乎爾一帶1∶5萬區域地質礦產調查(XJQDZ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