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雪紅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廣東廣州510510)
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問題分析
■劉雪紅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廣東廣州510510)
水工環是相互關聯的整體,支持人類的生存發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許多科技成果被用到水工環勘察工作上。本文通過對水工環地質研究現狀的分析,總結出水工環地質勘察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水工環地質勘察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
水工環地質勘查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水工環地質調查和研究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水工環的問題是關系民生,保障人民生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然而隨著工業經濟的不斷發展,工業污染問題也越加嚴重,導致水工環問題突出,破壞了人類的生存環境。
在當今社會發展迅速的情況下,強化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能有效解決水工環問題,緊密聯系人類生活、為生態環境保護、人類生活水平提升起促進作用。對于水工環問題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水文地質學科、工程地質學科和環境地質學科各方面的問題進行較深入的分析,使其與生態環境的良性健康發展相協調,從而實現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然而,由于我國的相關體制和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使得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與社會的發展需求不能同步優化進步,使其工作技術滯后。因此,對當前水工環地質工作問題的優化和解決十分重要。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社會資源無休止的進行開發,使生態環境與地質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地質勘查找礦往深部不斷拓展,大多數礦層位于侵蝕基準面以下,地下水問題(突水、疏干)日趨突出;安全生產對圍巖工程地質勘查要求不斷提高,涉及到露天邊坡和洞室(井巷)穩定、采空區地面變形等問題;人與自然的和諧,對地質環境保護意識越來越強,要求越來越高。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認識不斷提高,逐漸地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是工程進行之前的重要環節,是對地質條件進行評價的重要基礎。地質勘察需要將地質學與生態學進行有機的結合,將地質勘察工作進行合理的安排,將地質環境對于周邊的影響進行綜合的分析與研究。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水工環)是地學研究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
2.1水文地質學科的研究現狀
由于礦區開采中水質惡化及污染、典型盆地地下水等出現的問題,當前水文地質研究主要側重于地下水的形成、水中元素的研究、地下水對金屬礦床的形成作用、地下熱水的研究及地下水資源的保護、預測等。隨著科技的發展,高新科技在研究中的應用更加普遍,使研究更準確、可靠。
2.2工程地質學科的研究現狀
我國工程地質學家的研究領域廣闊,主要有巖土工程特性研究和巖體工程地質力學創立、區域工程地質和區域地殼穩定性研究、環境工程地質和地質災害研究、特殊土結構和工程特性研究以及工程地質勘查的理論和技術方法等方面。經過數十年實踐和理論研究,逐漸形成和完善了"以工程地質條件的研究為基礎,以工程地質問題的分析為核心,以工程地質勘查技術方法為手段,以工程地質評價決策為目的。"的工程地質勘察的理論體系。,區域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受到地質和自然地理條件制約;由于地基、邊坡和地下工程圍巖的變性破壞問題使工程地質學科開始關注對巖體介質特性的研究;對于誘發地震、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土地荒漠化、滑坡、泥石流等的研究。目前,新技術方法在工程地質勘探中被推廣應用,已取得較好效果。例如,遙感圖像(航衛片)在工程地質測繪填圖中的應用;聲波探測、地球物理層析成像技術(CT)等技術的使用;計算機技術在工程地質勘察中普遍采用。
2.3環境地質學科的研究現狀
在21世界為研究全球性變化給人類生存發展帶來的影響和其后果的預測,在地球這個復雜的系統中,從不同空間尺度研究其環境演化。在自然和人為因素對環境的雙重作用下,環境產生變化,而這些因素的變化大多是無序的,為此,環境地質學科以動態觀點及非線性動力學理論和方法來探索地質環境演化。水-巖相互作用,環境變化的時間效應,地質災害防治與環境保護問題等是目前地質學科的研究重點。對于環境地質學的研究工作,現代新技術在其中的應用發展速度很快,可持續發展理念也在其中有了新的要求。
目前,我國對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加大了力度,但其勘察工作因受到各方面的制約仍然存在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及產生的原因如表1所示。

表1 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主要問題及產生原因
4.1建立科學有效的社會化水工環地質勘察調查流程
一個面向政府,面向社會群眾的科學有效的水工環地質勘察調查流程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勘察問題。其水工環地質勘察調查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水工環地質勘察調查流程圖
4.2解決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
水文地質:查明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及礦床充水因素,預測礦坑涌水量。對礦床水資源綜合利用進行評價,指出供水水源方向。在開發利用時還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在開采的過程中時刻了解地下水含量變化以及空間變化規律,并且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原則,防止過度開采地下水。為減少城市水資源的污染,確保地下水的平衡性,對于形成降落漏斗的區域應該及時采取人工回灌等補救措施。
工程地質:查明礦區的工程地質條件,評價露天采礦場巖體質量和邊坡的穩定性,或井巷圍巖的巖體質量和穩固性,預測可能發生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進行防治時首先需要查明自然地質作用與人類工程經濟活動所引起的環境地質問題,進行綜合分析評價。根據不同的工程地質問題采取適宜的防治方法,以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
環境地質:評述礦區的地質環境質量,預測礦床開發可能引起的主要環境地質問題,并提出防治的建議。調查天然建筑材料,旅游景觀資源的分布,對開發前景作出正確估價。對區域環境質量作出綜合評價與趨勢預測,對重點防護地區要進行環境地質調查以及保護。
4.3水工環地質勘察改進策略
我們需要完善水工環地質勘察隊伍的管理體制,加強專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培養。我們應加強水工環地質勘察方面的資金與物力投入,以增加國家層次地調項目。并且要不斷創新技術,在勘察中利用高科技帶來更精準的數據,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做好水工環地質勘測的各項工作,即首先要地質勘察單位明確水工環地質勘察的目標,加大對于水工環地質勘察的風險研究,使其規避風險,獲得最大經濟效益。再來,在勘查工作中,要做好包括水利、環保、城建等部門的合作,不斷提高勘查效率。在水工環地質勘查工作進行中,必須要按步驟,循序漸進,做好地質勘察的基礎研究工作。最后也是必須要做好的是人員的保障。勘察工作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實事求是,做事認真仔細。勘察工作人員要不斷加強自身的技術培訓,以滿足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實際需要。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活動日益頻繁,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資源的消耗不斷加大,環境的污染不斷加重。在隨著資源的不斷短缺,水工環地質勘探工作成為了現代社會生產中的重要內容,也是目前國家經濟建設的客觀要求。在我國的發展中,要不斷加強對自身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重視程度。只有了解我國水工環地質勘察工作的現狀,清楚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到預防和解決的對策,才能有效的實現持續發展的目的。
[1]黃像泉.淺談工程勘察中的問題與措施 [J].廣東科技,2013(S1):33-37.
[2]于向前,袁靜,王洪志.水工環問題及主要防治對策研究 [J].科學傳播,2014,05: 130+125.
[3]李秋萍等.水工環地質勘察問題防治對策分析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2(22).
P641.4+3[文獻碼]B
1000-405X(2016)-2-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