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延殿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 廣東湛江524000)
對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
■梁延殿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 廣東湛江524000)
近些年,環境問題的探討熱度不斷提升,環境污染問題與生態破壞,對正常生活與生產活動構成嚴重威脅。其中,地質災害問題最為顯著,而引發地質災害的根本原因為水資源的不適宜利用,使得地表出現沉陷現象,地下水水質急劇下降。若想全面防控地質災害,則應圍繞環境地質展開深入勘察,借助水文地質作用科學評價環境地質,以此來促進災害防治。
水文地質勘察環境地質應用研究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與社會的發展,自然環境問題尤為突出,嚴重可能干擾生產生活的開展。一旦出現環境地質災害,將會對社會經濟構成巨大威脅,帶來嚴重損失,因此,現階段,人們更加重視地質環境保護。分析當前現狀可知,我國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與短缺形勢愈發嚴重,且水資源的不完全利用是引發環境地質災害問題的根本原因,不難發現,水文地質與環境地質密切相關,且會對環境地質產生深遠影響。
一直以來,環境地質所引發的災害均沒有停止,一旦發現地質災害,應結合災害的具體類型,選取有效的防治對策,其防治流程如圖1所示。分析地質災害可知,水是引發地質災害問題的主要原因[1]。由此可知,在著手環境地質勘查工作、實施監測時,一定要關注水文地質勘查所發揮的作用。雖然,對于環境地質勘查而言,水文地質發揮著巨大作用,然而,人們通常都會忽視這一問題。地質災害的出現離不開地下水的作用,因地下水的推動,將影響和干擾地下巖土體,影響建筑的可靠性,存在安全隱患。從當前情況來說,若想提升環境地質勘查活動中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則一定要正確看待水文地質勘查所發揮的作用。一般著手水文地質勘查工作時,一定要注意下述問題:其一,著重權衡和探究地下水可能產生的影響,明確對巖土體的具體作用;其二,環境地質勘查活動應密切聯系水質文件;其三,不同的層面,依據地下水產生的影響與發揮的作用,密切關注地質問題。

圖1 地質災害防治
2.1水污染沒能實現全面治理
一些工廠為降低生產成本,開始鉆國家政策空子,使得工業污水排放不滿足廢水排放標準,部門偏遠地區,其工業發展水平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資源設備短缺,技術水平低下。我國城市面積逐步擴大,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除工業廢水外,生活污水也大大降低了地下水的質量,使其面臨嚴重污染。水體污染的示意圖見圖2。排放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的河流,存在多種有害物質,將會對河流產生差異性污染。即便水屬于可再生資源,也不允許人類盲目和肆意地使用,我們應愛護水資源。因此,專業人員著手環境地質勘查時,需要認真勘查水文地質條件,進而快速明確問題根源[2]。

圖2 水體污染示意圖
2.2水資源逐漸減少
地下水一般參與自然循環。我國地理面積寬廣,水資源分布較為廣泛,然而,依然存在大量的干旱地區,例如,新疆和甘肅。上述區域的年降水普遍較少,且慢慢朝著綠洲移動,導致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水鹽平衡比重失衡,出現土壤鹽漬化問題。因此類地區存在大量的礦產資源,地下水所含有的礦物質含量也較高,水環境一旦被破壞,使得天然植被面積一點點變小,沙漠化問題愈發嚴重,水土不再平衡。在此種條件下,人們通常會借助手段來開采資源,并投入至經濟社會,不重視水文地質引發的損害,還會對環境地質產生不比必要的影響。
2.3地下水利用缺少均衡性
地面沉降隸屬地質災害問題,這是另外一個較為嚴重的災害類型。現階段,城市人口愈發密集,水資源開發也呈現出一定的集中化特性,抽取過于集中。高樓大廈下方的很多水分均已被利用,由于缺水,便慢慢壓緊和固結,使得土壤水分逐步減少,進而引發地表下沉問題。但在人均密度偏小的地方,則不會出現嚴重的地表沉降問題,然而卻可破壞城市規劃,進而影響環境地質[3]。
2.4地表沉降的可能性加大
水是開展生產活動的物質基礎,即便屬于可再生資源,一旦受到污染,將會影響正常使用。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等的盲目排放將會向地表中釋放一定的重金屬元素,通過遷移,涌向地下水,流入地表水,進而降低土壤質量,威脅人體健康。另外,監測地下水位時,還會對地面沉降產生一定影響。地面沉降作為最基本的地質災害,肆意的抽取地下水與過度開采,使得含水層出現固結,進而引發地表沉降等問題。另外,在行業用水中還面臨嚴重的浪費,因此,要求節約用水,進而規避因肆意抽取地下水而引發海水入侵與土壤含鹽量迅速增加等問題。
3.1合理開發、全面保護水資源
水資源在生產生活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資源,由于水資源短缺而引發的環境地質災害問題是有目共睹的。自建國之后,水利事業蓬勃發展,然而,因水資源稀缺所引發的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我們應合理開發、全面保護水資源,具體應要做好下述三點內容:首先,強化宣傳,讓每一位均認識到生態環境在日常生活與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使人們對水文地質形成全面認識,明確水文地質保護等同環境地質保護,禁止隨意和盲目使用水資源,控制污染;其次,針對干旱地區,尤其是農村地區,國家應有效解決其所面臨的能源問題,降低水土流失程度,全面保護地下水,合理解決沙漠化問題;最后,國家應針對水資源利用于保護問題出臺合理的政策,構建硬性規定,以此來規范和優化行為活動。同時,保護干旱地區,大力踐行退更還林政策[4]。
3.2提倡和主張全民節約用水
應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看待和審視節約用水問題。在農業領域中,節約用水指代在澆灌和作業活動中合理應用滴灌與噴灌等現代化灌溉技術,沖破傳統灌溉手段的束縛,樹立節約用水意識。同時,國家水利局需要全面改善與切實提升相關技術,增加物質資源的投入,加大人才輸送,借助現代化的設備來規避和控制輸送過程中所引發的水量流失問題。在工業生產領域中,節約用水一般通過生產過程的優化、現代化生產技術與高端設備的引進來實現。各個城市應重視節水宣傳,開展多樣、豐富的節水宣傳活動,讓人們認識到節約用水與水資源保護在人類的永續生存中所起到的作用。參照水文地質條件,有計劃性地圍繞低下淡水資源展開剖析活動,全面掌控海水入侵問題[5]。
3.3全面防治水體污染
工業生產與生活污水是引發水體污染問題的主要根源。為有效防控、全面防治水體污染應做好下述內容:其一,各企業開展生產活動時,積極改善、合理優化生產過程涉及的設備與技術,以此來降低生產活動所制造的污水量;其二,若污水尚未達到排放標準,堅決不予排放。重視人才培養,為污水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綜合型人才,全面治理工業污水問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污水處理工作,增加投資處理,合理引入現代化設備,增強污水處理能力;其三,國家應大力引進高端設備與現代化技術,促進污水循環利用,以此來緩解水資源供給壓力,徹底解決環境地質這一常規性問題。
對于環境地質勘查而言,水文地質占據并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環境地質災害的出現與水文地質密切相關。現階段,勘查環境地質條件時,水文勘查也不容忽視。國家應重視水文地質勘查,全面掌握與水文地質相關的資料數據,明確水文地質將會引發的環境地質現象,進而及時解決環境地質問題。
[1]劉剛.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20):10946-10947.
[2]楊波.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3712-3713.
[3]白延釗.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研究 [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5):1564-1564.
[4]李洪濤.淺談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 [J].世界華商經濟年鑒·科技財經,2012,(12):36.
[5]馬淑杰.水文地質勘察在環境地質勘察中的應用探究 [J].地球,2013,(9):102-102.
P641.4+3[文獻碼]B
1000-405X(2016)-2-2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