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陳洋 本報記者 白云怡 ●盧戈
外媒18日稱,由中央匯金、證金公司等組成的中國股市“國家隊”在去年出手增持救市后,今年上半年大幅減持股票。有分析稱,匯金、證金等國有金融機構暫時“收兵回營”,是投資資金周期性回籠的需求,客觀上有利于私人資本在金融市場重新發揮自主性,但在未來金融市場發生波動時,“國家隊”仍將適時出手,擔負市場穩定者作用。
降低投資風險
英國《金融時報》18日報道稱,根據香港萬得資訊的數據,去年年底“國家隊”持股比例占全股市流通市值的11.9%,而到今年6月底時,則下降到7.3%。另據上市公司中報,“國家隊”持股仍以金融股為主,在今年第二季度繼續有所增持,在電力、化工、采掘等周期性行業領域持股也很可觀,減持的主要是前期盈利較多或沖高回落的大消費股。
去年股市暴跌,中國政府監管機構投入由國有金融機構組成的“聯軍”進場救市,由國有銀行提供融資支持,它們被統稱為“國家隊”。而在股市趨于穩定的2016年,“國家隊”則在悄悄謀求減倉撤出。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1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據他觀察,目前國有金融機構“拋售”的現象并不明顯,主要還是對投資比例和結構進行調整,增持一些表現優良的股票,減持一些表現不佳的。“總的來看,‘國家隊的投資風險將越來越低,結構也會更為合理。”
減持是否是好時機
《金融時報》稱,國有金融機構賣盤減倉曾在投資市場引發擔憂,認為這一舉動很可能將破壞市場復蘇勢頭,乃至導致連鎖崩盤。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國家隊”的減持并未引發市場震蕩。今年以來,滬深300指數下降大約13%,但跌幅主要是在1月初時積累,此后市場總體溫和上漲。進入第三季度以來,該指數已經上漲2.7%。
在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監管措施嚴格化、英國退歐等內外利空因素聯合打壓下,盡管沒有“國家隊”干預,中國股指依然表現良好。
但《金融時報》也表示,由于今年年內股指走勢仍可能疲軟向下,因而“國家隊”仍有被套的可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18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近來中國股市的表現并未受“國家隊”撤離的影響。“中國股市每天的成交額巨大,絕大多數交易由散戶完成,‘國家隊的交易量幾乎可忽略不計,決定股市根本走勢的還是經濟的宏觀基本面”。
至于現在是不是“國家隊”減持的最好時機?董登新認為,如今距2015年股市大幅下滑已過去一年多,當時進場“救市”的金融機構不太可能長期占壓資金,所以在大市場穩定后,減持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中國的國有金融機構都是盈利性的,需要隨著市場變化調整組合、更換投資品種。所以,‘國家隊減持無所謂是否是好時機,應該被理解為是一種普通、正常的市場行為”。
能否“功成身退”
在全球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政府出動力量干預股市似乎已成為常態。2008年次貸危機發生后,美聯儲迅速以緊急資金方式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聯邦政府接管和援助破產金融機構和企業巨頭。而積極推動量化寬松的日本央行,則已經成為日本股市的大股東,通過不斷增加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購買規模刺激股市上漲。
李大霄表示,歐美國家也存在所謂的“國家隊救市”,美聯儲即是最典型的代表。而且美聯儲救市“功成身退”時往往還能有很可觀的盈利,有時甚至可以達到數倍的盈利。“美聯儲當年買了‘兩房,至今還是賺錢的”。▲
環球時報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