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無論我們如何想讓時光的腳步停留,時間終會悄悄染白我們的頭發,當中年臨近,還會帶來一個惱人的問題:更年期。
更年期 絕經與卵巢
卵巢是女性標志性的生殖器官,有排卵和產生女性激素兩大基本功能。女性一生中重要的生理階段,實際上都伴隨著卵巢功能的變化,甚至由卵巢功能的變化所決定:卵巢功能開始成熟,才有了青春期的來臨,女人進入如花的歲月;而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則導致各種更年期的癥狀出現;當卵巢功能最終完全衰竭,不再排卵及產生激素,女性月經終止,即所謂的“絕經”,女性不再有生育功能,并開始慢慢進入老年期。
所謂更年期,是一種通俗而形象的說法,專業術語是“圍絕經期”或“絕經過渡期”,也就是女性絕經前后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女性從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等各個方面都經歷著變化,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更年期何時開始、何時結束、持續多長時間,因人而異,差別很大,一般在絕經前后5-10年左右。

絕經及更年期給我們的“大禮包”
在絕經的不同階段,激素變化的特點是不一樣的,不同器官受到影響的程度也不同,女性所表現的癥狀也有所差別。早期以月經紊亂、情緒異常、血管不穩定等癥狀為主,中晚期主要是泌尿系統癥狀、骨質疏松、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具體而言,表現如下:
不規則出血或月經周期紊亂 月經延期、淋漓、量少等,經常是更年期來臨后給我們的第一個“禮包”,有些嚴重者甚至需要服藥或手術來進行止血。
潮熱、出汗 醫學上把這些癥狀稱之為“血管舒縮癥狀”,也是更年期最典型的癥狀。潮紅、潮熱、出汗常從頸胸部開始,或常伴有夜間盜汗。
情緒異常 有人表現為興奮型,出現失眠、煩躁、易怒、喜怒無常、大哭大鬧等癥狀,甚至給人不可理喻之感。有人表現為抑郁型,記憶力減退、缺乏自信、焦慮,甚至還可能出現自殺的傾向。
心血管癥狀 不明原因血壓升高、心悸、心慌、心跳過速、胸悶、頭暈、頭痛等,各種檢查都不能發現異常。
感覺異常 皮膚瘙癢、刺痛、蟻行感、耳鳴、色素斑、毛發脫落、關節疼痛等。
骨質疏松 一般在絕經后數年發生。由于骨質疏松并不經常引起關節、骨骼疼痛,醫學專家常把它稱為“沉默的殺手”。有些女性絕經后身材明顯變矮、甚至出現駝背,其實都是骨質疏松的表現。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包括身材瘦小、絕經較早(45歲前)、活動量少、經常服用糖皮質激素者等。
泌尿、生殖系統癥狀 泌尿及陰道粘膜萎縮、抵抗力降低,可導致反復的尿道炎、膀胱炎、陰道炎,出現尿頻、尿痛、尿急、排尿困難、白帶增多、外陰瘙癢、性生活困難等。
盆底脫垂 隨著絕經及衰老,子宮周圍的韌帶及肌肉彈性、韌度減低,導致子宮位置下移甚至脫出到陰道口外,嚴重時影響到患者的站立、行走,甚至大小便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這些變化或困擾,有些只與更年期或絕經有關,比如月經紊亂、潮熱出汗、情緒及感覺異常等,醫生常會根據這些癥狀判斷更年期是否來臨、嚴重程度如何。而有些既與絕經有關,也是人體自然衰老的結果,如骨質疏松、子宮脫垂。

更年期女性的自我識別 監測及保健
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往往是人到中年,在家庭和社會上擔負著多重角色,自身又經歷著身心的變化。如何能順利安全地度過這一階段,讓中年生活多一份從容平靜之美,我們不妨試試如下方法:
更年期女性的自我識別 40歲以后的女性,如果連續兩次以上出現月經周期變化,如延期、周期縮短,就要考慮是否進入更年期了。如果還出現前面提到的潮熱、出汗、感覺異常等癥狀,通常更年期的診斷就更加確定無疑。
更年期女性的自我監測 中年是女人的多事之秋,除了容易出現上述各種更年期癥狀,還可能發生很多疾病(包括腫瘤)。因此,要善待自已,加強監測,決不能因為忙于工作和家庭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尤其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關注月經周期變化及異常陰道出血。不要以為月經異常是更年期理所當然的事情,異常陰道出血很多時候也是腫瘤的表現,需要深入檢查處理。
●定期查體。爭取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尤其要檢查乳腺、宮頸、婦科超聲、心血管功能等,防患于未然。
●關注相關身體癥狀和情緒變化,及時就醫,尋求幫助。
●身材瘦小、絕經早、體力活動少的女性應及時檢查骨密度。
●停經數月后,可以考慮取出節育環。但在沒有正式絕經之前,還有懷孕的可能,仍要注意避孕。
更年期女性的自我保健
●心理調整。盡可能主動平緩自己的情緒,樂觀、寬容、不苛求自己及別人,發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多與家人及朋友溝通等。
●輔助藥物。可以嘗試用中藥來緩解,辯證選擇溫腎健脾、滋陰益腎養肝、滋陰降火、疏肝理氣的藥物,六味地黃丸、補心丹等中成藥也是可以嘗試的。
●合理飲食。更年期女性可以保持平時的飲食習慣,但應注意從食物中攝取足夠的維生素、鈣元素,避免高脂、咖啡因、茶等興奮性飲食。
●適當的運動。游泳、爬山、步行、跳舞、旅游都是有益身心的運動,但要注意量力而行。
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您的情況給予治療,很多情況下都需要補充雌激素。
衰老不可避免,但是我們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與行為,愿每一位中年女性,都能永葆年輕的心態,擁有愉悅的中年生活。
有關更年期的幾個誤區
誤區1:更年期需要檢查激素水平,才能確診。更年期女性雖然整體上雌激素偏低,但激素水平波動很大,有時甚至超出年輕女性。此外,激素水平也不是治療的依據。
誤區2:雌激素可延緩衰老,而早絕經等同于早衰老,因此絕經越晚越好。雖然雌激素是維持女性特征和女性健康的重要因素,缺乏雌激素可導致一系列癥候,但不等于越晚絕經越好。55歲以后絕經者,雌激素依賴性腫瘤的發病風險增加,如內膜癌、乳腺癌。而過早絕經也不一定意味著過早衰老,好萊塢巨星朱莉·安吉麗娜因遺傳性卵巢癌在39歲切除了雙側卵巢,開始激素替代治療,依舊神采奕奕、容光煥發。
誤區3:補充雌激素就是恢復卵巢功能。絕經后婦女給予雌激素替代治療以后,月經可能會重新出現。其實嚴格來說,這種出血不應該叫月經,而是停藥引起的撤退性出血。卵巢本身功能已經衰竭,是無法恢復的,這是大自然的規律,人力無法改變。我們能夠做到的是通過補充外源性的激素,預防或逆轉因雌激素缺乏所產生的疾病。
誤區4:雌激素可以預防衰老、永葆青春,可以自己到藥店買,不需要醫生指導。有些人適合使用雌激素,即有適應癥;有些人不適合使用雌激素,即有禁忌癥;有些人適合口服,有些人則適合用皮貼。此外,即使適合使用雌激素,在用藥過程中也要密切監測副反應。因此,雌激素必須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