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玲
親子依戀是嬰兒與主要看護者(通常是母親)之間形成的親密關系,是嬰兒最初的社會交往,也是孩子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那親子依戀會形成什么樣的依戀?對孩子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孩子在6個月左右開始形成與父母之間的特殊的情感聯結,這種聯結隨著父母與孩子的互動不斷加深,到孩子2歲左右,形成穩固的依戀關系。
研究者通過一項“陌生情景測試”來觀察孩子不同的表現,把孩子的依戀類型大致分為三種:安全型、回避型和焦慮-矛盾型(也叫纏人型);另外還有一種混亂型,因為比例較小,在此不做贅述。
安全型依戀的寶貝情緒發展良好,能更好地發展與小伙伴之間的友誼,更容易成為領導者,主動發起與同伴的游戲,受到同伴歡迎,好奇心強,自主性高,學業成績良好,擁有最理想的發展。
不安全依戀的孩子在與同伴的交往中更退縮,不喜歡和同伴一起玩,好奇心不強,另外纏人型的孩子也容易表現出攻擊和破壞行為。
安全型依戀
場景再現
軒軒與媽媽在一起時,能夠安心地玩玩具,并不需要總是依偎在媽媽身邊,偶爾需要靠近或者接觸媽媽,更多是微笑和遠距離的眼神交流,媽媽一個鼓勵和支持的眼神,就能讓軒軒安心并繼續探索。
當媽媽有事情離開,暫時不在身邊時,軒軒的探索行為受到影響,表現出苦惱、不安,并希望尋找媽媽回來。媽媽回來后,軒軒很高興,擁抱了媽媽,并很快平靜下來,又忙于自己的探索中,媽媽在身邊時,軒軒也愿意與陌生人玩耍。
家庭環境
在家庭中,軒軒媽媽對軒軒的需求非常敏感,軒軒因為搭積木倒了而有點喪氣時,媽媽及時回應“好不容易搭好的積木倒了是挺讓人失望的”,媽媽的接納和正確的回應讓軒軒又有繼續嘗試的信心。當軒軒玩累了回到媽媽身邊時,媽媽會及時給軒軒一個大大的擁抱,表揚軒軒獨立玩了那么長時間;軒軒得到了溫暖,很快又重新回到自己的探索中,偶爾轉頭看媽媽,總會得到媽媽的微笑和鼓勵的眼神。安全型依戀的寶貝的媽媽經常會使用“沒關系,寶貝!”“加油,寶貝,你可以的!”“媽媽愛你”等充滿溫暖和鼓勵色彩的話語。
給媽媽的話
軒軒媽媽是敏感的、鼓勵支持的,孩子探索的時候,對孩子放手和支持,而孩子回到媽媽身邊時,又會及時給孩子擁抱、親吻和接納,這讓孩子非常有安全感。
回避型依戀
場景再現
融融在陌生情景中,對媽媽是否離開表現出無所謂的態度,媽媽離開時,告訴融融,融融頭也不抬地答應著,似乎并不在意,也不表示反抗,媽媽回來時,融融也不予理會,繼續玩自己的,似乎并沒有與媽媽形成特別親密的關系,對“物”的關心往往超越了對“人”的關心。這樣的孩子往往比較孤獨,難以與小朋友建立友誼。
家庭環境
融融媽媽在家庭中對融融比較缺乏耐心,如果孩子干擾了自己的計劃媽媽會非常生氣,對融融發出的想要找媽媽或者希望媽媽擁抱的信號不理睬,或者告訴孩子“自己玩去”,比較自我中心和拒絕孩子,不愿意對孩子表達情感。
給媽媽的話
回避型依戀的寶貝的媽媽往往非常支持孩子獨立探索,不喜歡跟孩子進行身體接觸,因此對于孩子發出的需要媽媽擁抱、親吻的信號,往往忽略或者不接納,告訴孩子“要自己玩”;慢慢地,孩子會覺得需要媽媽是不對的,漸漸地,孩子會變得像媽媽希望的那樣,忽視了自己的內心情感,更關注周圍的事物了。
如果你是一位回避型的媽媽,那么你就要更多地去捕捉孩子需要你的信號,及時回應孩子,多跟孩子有一些身體接觸,擁抱他,并不斷告訴孩子你很愛他。
首都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主攻方向為親子依戀及家庭教養方式等。深入北京很多家庭進行家庭觀察,并對父母們進行育兒培訓,受到廣大父母的一致好評。在海之源集團對一批孩子進行了長達七年的縱向研究,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目前是一名全職媽媽,全心陪伴女兒成長,并記錄了大量育兒手記?!赌缸咏】怠贰陡改副刈x》《童心世界》欄目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