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旭然
產融結合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水平的一種趨勢。
當實業插上了金融的翅膀,會飛到怎樣的高度?
經濟環境不佳的現狀下,金融成為了實業的“救命稻草”,跨界金融的企業如同過江之鯽,并掀起了一陣“牌照熱”。
拿到金融牌照的實體企業,試圖通過補齊金融短板,打造一個混業經營的金融集團,讓金融資本能夠在集團內通暢無阻礙的流動。
在金融產業的助推之下,集團內部的融資、借貸也將獲得便利,雖然相關的法律法規尚未完善,但已經有很多先行者開始了探索。
從國際上來看,在日韓、歐美、臺灣國家和地區,產融結合是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尋求經營多元化、資本化,從而提升資本運營水平的一種趨勢。
資料顯示,國外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大多經歷了產融結合的過程。“世界500強”企業中,有80%以上進行了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結合的經營行為。中國商業領域經過了多年的探索,如今進入了更加壯闊的發展階段。
產業發展遭遇瓶頸,牌照限制造成的金融行業相對寬松的競爭環境,監管體系尚不完善,都是企業集團大力推動產融結合的重要因素。
同時,由于我國對銀行業有明確的規定,不允許其投資實業,因此銀行資本很難成功跨界到產業之中。目前大型企業產融結合的發展方式就不能沿著“由融而產”的路徑發展,主要仍以“產業投資金融”為核心。
本期《英才》記者梳理中國商業十大產融結合典范。哪些企業把產融結合運作的最好,探索的更深入。
陳東升/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與姚振華的前海人壽、張俊的生命人壽相比,泰康人壽在陳東升的帶領下用更加穩健的姿態,布局著更低風險程度和更具未來前景的資產組合。相比“黑馬”,泰康人壽給人的更多印象就是穩健。
在“保險姓保”的監管大環境下,更加穩健的泰康人壽,不僅在監管方面面臨更少的掣肘,在產業布局方面,不論是養老產業鏈,還是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都顯得更加大氣,各條業務線精雕細琢,收入穩定。
時至今日,泰康已經連續11年在國內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排名中名列前茅,這正是真正穩健產融結合思路所結下的碩果。
陳峰/海航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
海南航空在發展的初期,并不是一個“財大氣粗”的國企形象,在資金層面甚至捉襟見肘。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借力資本市場的力量。陳峰曾經表示,海航20年發展的每一步都是一個產融結合變化的歷史。
如今海航已經在信托、保險、互聯網金融等業務上都有積極布局,并控股了海航投資(原億城股份)作為自己的金融投資平臺,這也是海航系旗下的第七個上市公司平臺。
海南航空以傳統航空產業為依托,進入了旅游、餐飲、基建、租賃等業務,成功突破了單一航空業務的瓶頸,成長為大型多元化企業集團。沒有金融資本的力量,將難以完成。
郭廣昌/復星集團董事長
從1992年一家注冊資本10萬元的“廣信咨詢”起家,截至2015年底,郭廣昌控盤的復星國際總資產已達4053億元,復星的業務也涵蓋到保險、投資、財富管理、房地產、醫藥、礦業資源等。
2007年,復星正式試水保險業,如今這個板塊已經成為復星棋局中最重要的棋子。2015年報顯示,通過幾次海外保險公司的并購,復星集團旗下保險板塊總資產已達1806億元,占集團總資產比例上升至44.6%;保險板塊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利潤提升至21億元,同比增長88.4%。
柳傳志/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提到聯想,更多人想到的是PC或手機,但聯想集團的母公司聯想控股,本身就是一個規模龐大的投資公司。
聯想控股打造了戰略投資和財務投資兩大業務,財務投資業務已經覆蓋從天使到VC,再到PE的完整投資鏈條;戰略投資業務形成了銀行、保險中介、小微企業融資、社區電商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全布局。
通過金融投資,聯想布局了不同行業的各類企業,涵蓋互聯網、孵化器、玻璃、百貨零售等諸多產業,形成了聯想控股成員企業方陣。
劉永好/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農業起家的劉永好,是最先進行金融布局的民營企業家之一。由于其較早的完成了原始積累,有投資動力,另一方面在于農業對資金有非常強大的需求,甚至可以說規模農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
因此劉永好多年來在金融業務方面不遺余力,民生銀行、華創證券、民生人壽保險、財務公司等都是重要的布局。但劉永好經營金融業務更多是為了服務農業主業。
他曾這樣形容新希望財務公司的使命:“不管金融的藍圖如何美好,財務公司最終還是要回到為新希望的農牧主業服務上來。”
魯冠球/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
從“田間地頭”走出來的萬向集團,用十幾年的時間,從一家打鐵鋪,成為了中國最大的汽車配件企業。
萬向集團是第一家向美國出口產品,第一家為美國主流汽車廠商提供配件的中國企業,并最先登陸資本市場,成為第一家民營企業上市公司,可以說萬向始終走在商界前沿。
1992年,時年21歲的魯偉鼎出道,隨之而來的是在金融產業上的一系列布局:1995年,通聯資本前身深圳通聯投資有限公司成立;1996年,萬向租賃成立;1999年,通聯期貨前身萬向期貨成立;2000年,通聯創投前身萬向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成立;2002年,萬向財務公司成立。
發展至今,萬向距離“全牌照”,只差證券公司。在民營企業中,這是布局最為激進、全面的企業之一。
馬明哲/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雖然政策上仍然不支持銀行參與實體經濟,但資本對于實業巨大的影響力,仍可以通過保險公司在資產端的狂飆突進表現出來。
雖然手握龐大的保費與現金,但平安并未涉足太多不相干的領域,而是選擇緊緊圍繞保險品種在做布局。
在醫療保險的基礎之上,2015年4月,平安宣布“平安好醫生”上線,以醫生資源為核心,提供實時咨詢和健康管理服務。包括:一對一家庭醫生服務、三甲名醫的專業咨詢和額外門診加號等。
另外,平安銀行也在積極整合交通產業,通過技術手段和資金優勢,力圖打通汽車生產、銷售、保險、金融的產業鏈條,并推出了相關的產品。
再加上此前在房地產基金方面的大力布局,平安在產業上的布局非常迅猛。
馬云/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
不同于傳統的實業企業,阿里巴巴的生意大多行走在云端。海量的中小企業,全世界各地的用戶,在阿里虛擬平臺上,留下無數的足跡。
根據這些存留的大數據,阿里巴巴通過分析,為每個商戶和使用者提供金融服務。
與阿里巴巴金融帝國相結合的,并非是傳統意義上的“產業”,而是由產業運行過程中所產生的大數據。這種產融結合的模式,是此前從來沒有過的。如今這種模式被大量效仿,但是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地位,仍然短期內無法超越。
許家印/中國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
在這份榜單中,許家印麾下的恒大集團是最后一個涉足金融的,但卻是目前最具話題性、最引人注目的企業之一。在“萬寶之爭”中,許家印橫插一杠,在相對較高的價格大舉買入萬科股票,接近舉牌線,給這場曠日持久的股權爭奪戰平添了更多變數。
除此之外,恒大還積極買入了廊坊發展、金科股份、粵宏遠A等個股,勢頭非常兇猛。而支撐恒大的不僅有其自有資產,更有來自恒大人壽、恒大金服等金融板塊的彈藥。在多元化道路上狂飆突進的恒大,利用金融板塊帶來的資金優勢,未來還將拓展更多的投資機遇和盈利機會。
張瑞敏/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作為中國杰出產業集團的代表,海爾不僅在家電領域做到了世界領先水平,還探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產融結合道路。
海爾聯合合作伙伴設立的海爾消費金融公司,是我國第一家經中國銀監會批準的全國性消費金融公司,其推出的“零元購”和“車位貸”等產品,都契合了大量消費者的需求。零元購第一個月就拉動了線下門店3億元的銷量。
創新的金融結合銷售模式,是海爾產融結合的最新動作。在這之前,2000年左右海爾集團入股了大量銀行、保險、信托等企業,并在2002年成立了財務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