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愛玲
伴隨著令世人感到頗為意外的英國脫歐公投結果,以及特朗普鎖定美國共和黨總統(tǒng)候選人,恐怖主義也正在全球愈演愈烈。短短幾天內,全球各地包括土耳其、孟加拉、伊拉克和沙特在內的地區(qū),又發(fā)生了一系列傷亡慘重、具有重大影響的恐怖襲擊事件。
特朗普意外成為美國大選熱門,暴露出美國中產社會的衰退。最近,特朗普在國際貿易政策演講中,將主要矛頭指向了貿易全球化,指責正是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xié)定和讓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等政策,使得美國大量制造業(yè)的就業(yè)機會被轉移到主要是中國和墨西哥在內的其他國家,美國內陸地區(qū)活力消減,工人階層陷入了收入下降和社會地位邊緣化的困境。
英國脫歐引起的歐盟一體化搖搖欲墜的連鎖反應則剛剛開始。曾經雄心勃勃東擴,搶奪俄羅斯傳統(tǒng)勢力范圍的歐盟,在經濟發(fā)展緩慢、債務和社會福利壓力沉重,更為重要的是在難民問題的刺激下,現(xiàn)在開始陷入內部分裂。
中東和北非的難民不僅形成大規(guī)模的人道主義災難,隨著難民的涌入,也開始逐步內化為歐洲自身的問題。
更可怕的是,ISIS在區(qū)域內坐大,以及在全世界各地滲透,發(fā)動恐怖襲擊。
這一切都在指向同一個大的全球性趨勢:風險社會的全面來臨。人們不禁會問:全球化大趨勢是否正在發(fā)生逆轉?
他們?yōu)槭裁捶磳θ蚧?/p>
事實上,作為這一輪全球化最大受益群體之一的中國民眾,身在其中,有時很難理解在這一宏大的全球局勢巨變中,自身所處的位置。
盡管世界離我們不再遙遠,去日本買化妝品,去歐洲買包,去美國、澳洲、加拿大買房、讀書,但是,全球化對普通國人的日常生活影響到底有多大,除了極少數(shù)有移民或大型投資打算的人,大多數(shù)人是并無多少概念的。
近期的《哈佛商業(yè)評論》刊登了世界銀行一位經濟學家的文章。這篇文章的觀點是,過去幾十年來全球層面的不平等確實下降了,但受益最大的兩個群體分別是收入在頂層的1%的那群人和亞洲的新中產階層。
誰是最大的相對受害者呢?文章認為是發(fā)達國家內部的中下階層。這顯然與特朗普從一個娛樂對象逐漸成為富有競爭力的美國總統(tǒng)候選人后,人們在困惑中發(fā)現(xiàn)的背后因素正好相一致。特朗普的支持者主要來自生活水準下降的中下層白人選民,其種種反移民、反全球貿易,甚至帶有嚴重種族和宗教歧視的言論,意外地大受歡迎,也使各界精英大受打擊。可以說,特朗普的出線絕不是一個意外,而不過是“突然”暴露出了美國社會一個長期被主流忽視的重大趨勢。
應對“全面風險”
從國際到國內,曾經僅僅屬于“動蕩地區(qū)專利”的不確定性,開始侵蝕從包括美歐等傳統(tǒng)發(fā)達地區(qū)到亞洲這樣的新興發(fā)展地域。
而從上世紀末冷戰(zhàn)結束后,世界開始進入一個長時期的以經貿合作為主的時代。在我們可見的生活中,這個時代曾經是那樣繁榮穩(wěn)固、新興勃發(fā),仿佛日裔美國學者福山預言的“歷史終結”終于降臨:人類從此只須遵照“政治民主”和“自由市場”這兩大基本律令,即可過上永遠幸福的生活。
然而,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之快有時超過人的想象。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終結。短短幾年之間,整個世界的圖景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其實,只要我們回想一下,就在剛剛過去的20世紀,人類曾經經歷了兩次血腥的世界大戰(zhàn),和一場使得整個世界劃分為兩大陣營的令人窒息的“冷戰(zhàn)”,反殖民主義的勝利誕生了一系列新興的民族國家。在那樣一個世紀,充滿血腥與陰謀,也到處可見宏大戰(zhàn)略和熱切理想。它們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是否就永遠擺脫了它們?
雖然后續(xù)發(fā)展尚不可料,但全球格局和趨勢目前正在啟動重大調整這一態(tài)勢,顯然很多人都已看清楚。歷史總是令人不斷回憶起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多年前對現(xiàn)代性的慨嘆,“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
事實上,這場始于上世紀80年代的全球化擴張周期的盛宴,歷經長達30多年的“世界是平的”的鋪展后,在2008年以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后,已經疲態(tài)盡顯。
“政治民主”和經濟“自由市場”曾經是西方推進全球化的兩面主要旗幟。“自由市場”之光在歐美大規(guī)模的金融危機后,黯然失色,曾經引起大量反思。而面對如今社會破碎、難民流散、恐怖主義盛行的中東和阿拉伯世界,曾經被歐美主流社會認為充滿理想信念的阿拉伯“民主運動”,也早已走入了死胡同。
正在人們認為,隨著美國經濟的逐步復興,這場危機正在成為過去的時候,最近兩年來的種種國際事件,更為清晰地向世人表明,這并不是一種積蓄實力引弦待發(fā)的緩慢變遷,而是這一輪全球化進程開始出現(xiàn)了明顯的轉折。就像美國,不僅國內面臨民粹主義的壓力,美聯(lián)儲今年以來的加息預期,也一次次被世界經濟毫無起色的局面和英國脫歐等其他地區(qū)的“意外事件”打破。
在這樣的情形下,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的,并不僅僅是國內經濟長期的“L”形發(fā)展,而是一個更大的全球范圍內的風險時代的來臨。
當然,在大勢收斂的情形下,世界的全球化圖景未必全是一片蕭條。在過去多年積累的經濟實力的基礎上,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最近幾年一直在重點推進以“一帶一路”為主線的對外合作戰(zhàn)略,希望與中亞、東南亞、西亞、非洲和歐洲等重點地區(qū),在基礎設施建設、商品貿易、能源和技術合作等方面,取得更進一步的合作。雖然需要進一步的經驗和技能,在各地區(qū)也面臨不同的困難和挑戰(zhàn),但這一戰(zhàn)略本身,即是在加大全球進一步互聯(lián)互通的希望。
(摘自《南風窗》2016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