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東+張璇+王瑩
進入工業大生產時代之后,擁有一件定制產品變得有些困難,很多時候,只有價格昂貴的奢侈品才會為個人或小眾人群進行定制。標準化流水線生產帶來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升,同時也壓抑了人們對于個性的需求。而如今,一切正在發生改變。
隨著信息技術的持續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3D打印等技術逐漸成熟和廣泛應用,我們現在可以定制食品、服裝、家電甚至汽車。最為關鍵的是,如今的定制產品不是手工制作,而是流水線生產,這意味著定制生產也可以低成本大規模地進行。
這種面向小眾人群的定制模式可以稱為“小眾經濟”,正在我國悄然興起,一個“個性化定制”的大時代悄然來臨。
流水線上的“私人裁縫”
走進青島紅領集團生產車間成品區,一件件“奇異”的西裝分外引人注意。一件西裝的上面三分之一是黑色,另外三分之二是米色,給人強烈的色差視覺沖擊;還有一件西裝外面是灰色,里面的面料則是五顏六色,而且很多西裝里面都繡著用戶名字。
這些都是全球紅領用戶的定制西裝,不僅有鮮明個性,版型也是根據每個用戶的量體數據專門設計的,保證衣服合體。紅領集團董事長張代理說,去年企業互聯網服裝定制業務量、銷售收入和利潤增長均超過100%,70%以上的定制訂單來自歐美。
到底是什么樣的定制服裝能在國際大牌云集的歐美市場俘獲消費者的心?
秘密在一輛大巴車上。車內裝修精致,除了幾張計算機工作臺,核心是一個量體空間。消費者換上一次性緊身衣,站到有LED燈的位置上,保持標準站姿一兩秒鐘,系統即可獲得消費者19個部位的22個數據。全球消費者的量體數據由此匯聚到紅領車間。
在紅領的計算機輔助排版區,十多位工作人員正在依托大數據系統為定制的西裝打版,每套打版時間僅需5分鐘。
這個輔助排版系統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過去10多年,紅領積累了超過200萬名顧客個性化定制的各種數據,包括版型、款式和工藝數據等。紅領集團副總裁李金柱說:“自動生成版型很復雜,除了有大量數據,還要用很多運算規則。1個數據變化會驅動模型庫9666個數據同步變化,以確保衣服貼身合體。”
打版程序完成,進入縫制車間。表面上,這里和普通服裝工廠流水線沒有區別,但仔細一看,每個工人面前都有一臺顯示器。定制的高級計劃與排程系統能夠根據每個訂單工藝及原材料的不同,自動選擇合適的生產單元下單。
拿到加工部件后,工人首先會掃描一下上面附帶的條碼,顯示器上立刻會顯示這件衣服的加工要求以及工人在這個環節需要完成哪些工作。
在智能制造過程中,企業自主研發設計的吊掛系統能將個性化服裝的部件高效率、有秩序地流轉,各生產單元實現了部件同步生產,確保生產效率。
可定制的產品越來越多
除了服裝,可定制的產品會越來越多。
在浙江大學科技園的一間玻璃辦公室里,擺放的糕點、巧克力、餅干造型各異——有公司標志形狀的糕點,有帶有新郎、新娘卡通形象的喜糖,還有以餅干的形式立體呈現出孩子的畫作……
這些都是杭州時印科技公司通過3D打印機“打印”出來的,工作人員把新鮮的食材放入機器,平面的餅干只須打印5分鐘,立體的糕點也不過10分鐘。
糕點按傳統方法實現私人定制的成本高、耗時長,而且定制糕點如果采用手工生產,產能非常有限。因此,3D打印技術是傳統企業轉型很好的平臺依托。
知名家電企業海爾也在探索“用戶定制”,而且提供了三種模式。
一是模塊化定制。以空調為例,用戶在海爾商城等網站點擊鼠標,即可定制一臺滿足自身需求的空調,定制內容包括除甲醛模塊以及十多種面板圖案。
二是眾創定制。即在網絡上集合大眾需求和創意而設計、生產的產品。以冰箱為例,不少用戶抱怨冰箱面板古板,海爾集合大眾創新設計,推出了可以給小孩量身高的“萌系”長頸鹿面板冰箱,首批1000臺在網上頃刻售罄。
三是個性化定制。為用戶提供全世界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產品。例如,一對剛結婚的消費者提出把婚紗照打印在洗衣機面板上,一對生活在中國的外國夫婦提出定制面板是英文標識的洗衣機……
不久的將來,我們甚至可以定制汽車。今年初,沈陽啟動了一條汽車智能示范生產線。通過電商平臺,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喜好,選配車型和顏色,并生成訂單,管理系統將訂單信息傳輸至生產線,智能機器人就可以按要求開始個性化的裝配和加工。
“小眾經濟”的大眾化前景
“小眾經濟”所釋放的個性化需求已經洶涌而來。大數據專家涂子沛說,個性化需求盡管目前被工業化大規模生產抑制住了,可一旦爆發將不可估量。
去年中秋節,杭州時印科技公司推出“個性化定制月餅”,上線僅一周,就收獲了價值30多萬元的訂單。該公司賣的定制月餅雖比傳統月餅的價格高出30%,仍大有市場,幾乎零庫存。
類似的現象在紅領、海爾的定制產品上也屢見不鮮。“據預測,未來50%以上的產品將具有個性化定制的特征,個性化定制將在未來取代之前的大規模標準化批量生產方式,成為主要的生產制造模式。”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副研究員劉意楊說。
劉意楊認為,傳統的批量化生產方式已經呈現出產能過剩、供大于求、資源消耗等嚴重問題,個性化定制生產方式可以實現針對明確需求的精準生產,在最大限度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大大減少資源的浪費。
“互聯網使用戶個性化需求得到最大化滿足,用戶消費思維不再是‘市場上有什么而是‘我要什么。”海爾集團副總裁刁云峰說,“企業不僅要低成本地提供商品,而且要高效率地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這樣才能真正創造價值。” (摘自《半月談》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