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文 蒲海翔 李穎儀(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藥學部 佛山 528000)
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原發性高脂血癥治療中的藥理分析
何文蒲海翔李穎儀(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中山大學附屬醫院)藥學部佛山528000)
目的:觀察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在原發性高脂血癥治療中的效果。方法:篩選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原發性高脂血癥患者70例,進行分組:治療組(n=36例,施以阿托伐他汀治療);常規組(n=34例,施以辛伐他汀治療),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對照。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指標均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原發性高脂血癥施以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療,阿托伐他汀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辛伐他汀,有助于提升臨床療效,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阿托伐他汀 辛伐他汀 原發性高脂血癥 臨床療效
原發性高脂血癥屬于臨床常見疾病之一,主要因脂肪代謝或是運轉發生異常,機體的血漿脂質逐漸升高,屬于腦血管疾病、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疾病的一項危險因素,因此,不斷調整患者機體的血脂對于降低患者心腦血管病發病的幾率起到重要作用。長時間控制其高脂血癥水平能及時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使患者機體血膽固醇降低,從而緩解其動脈粥樣的斑塊,降低冠心病的發生率[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原發性高脂血癥患者7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施以阿托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現作如下報道:
1.1臨床資料:本次研究篩選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原發性高脂血癥患者70例,進行分組:治療組n=36例,施以阿托伐他汀治療,男女比20∶16,年齡44~78歲,平均年齡(52±5.9)歲;常規組n=34例,施以辛伐他汀治療,男女比20∶14,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51±6.7)歲。兩組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醫務人員對兩組施以低鹽、低脂等食物,并指導患者做適當的運動,告知患者戒煙、戒酒,使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2.1治療組:施以阿托伐他汀治療,醫務人員給予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劑量為10mg,每日服用一次。
1.2.2常規組:施以辛伐他汀治療,醫務人員給予患者口服辛伐他汀,劑量為10mg,每日服用一次。所有患者持續治療2個月。
1.3觀察指標:醫務人員在治療前、后在早晨對患者空腹進行采血檢測,記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變化情況。
1.4療效評定:治療后評定,發現患者TC、TG、LDL-C分別下降20%、40%、20%,即顯效;發現患者TC下降10%、LDL-C下降10%、TG下降20%,即有效;發現患者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即無效。
1.5統計學方法:本次所選軟件的版本是SPSS20.0,對文中涉及到的各項計量數據,以()代表。客觀對照兩組相關數據,若有差距,表明(P<0.05)。
治療后,治療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指標下降趨勢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各指標比較(,mmol/L)

表1 兩組各指標比較(,mmol/L)
組別 各指標變化TC TG LDL-C治療組(36) 1.7±0.3 4.6±0.4 2.4±0.3常規組(34) 2.3±0.5 5.7±0.3 3.2±0.4
高脂血癥屬于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蛋白血癥能夠引發心腦血管等疾病,還會引發膽石癥。臨床上對于高脂血癥一直采用綜合治療方法長時間治療,主要有合理調節患者的飲食,如合理控制患者的飲食,并在確保有充足蛋白質以及熱能的前提之下,患者機體的脂肪量的要求應限制于熱能的15%~20%,改變患者的生活方式,在此期間應用藥物降低患者機體的高血脂。當前,臨床首選他汀類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脂血癥,臨床療效確切,對患者的創傷小,治療后不良反應少,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
臨床應用的他汀類藥物包括內酯環型、開環羥基酸型。內酯環型在機體中需轉化成開環羥基酸型,方可發揮藥理活性,如臨床常見的辛伐他汀藥物;開環羥基酸型能經機體直接進入肝細胞,充分發揮作用,如阿托伐他汀。其中,阿托伐他汀代謝產物具有一定的活性,能夠延長半衰期,不斷提升生物利用度,對于降脂起到較好的作用。研究結果顯示,阿托伐他汀和其他類型的他汀類調脂藥比較,降低三酰甘油作用較為明顯。
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都屬于他汀類調脂藥物,都可以減少機體膽固醇合成,從而降低血內的膽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臨床研究實踐證實,臨床應用他汀類調脂藥物降低原發病高脂血癥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托伐他汀的效果較為明顯。主要因阿托伐他汀屬于人工合成的一種HMG-CoA的還原酶抑制劑,不用代謝轉化,具有一定的藥理活性。辛伐他汀屬于一種非活性內酯形式藥物,代謝之后才可顯現出藥理的活性,阿托伐他汀對于HMG-CoA還原酶半衰期需要大于25~30h,和辛伐他汀比較,阿托伐他汀的吸收能力更強,生物利用度相對較高,半衰期較長。
本次研究中,對原發性高脂血癥施以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治療,治療后,治療組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等指標下降趨勢優于常規組(P<0.05),與張峰菊[2]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由此表明,阿托伐他汀對降低患者總膽固醇、促進患者及早恢復健康具有積極作用。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與辛伐他汀在原發性高脂血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確切,均能改善患者的總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但阿托伐他汀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辛伐他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1]羅興才,梁小衛.依折麥布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原發性高脂血癥臨床療效分析[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0 (5):102-103.
[2]張峰菊,薛永亮.不同他汀類藥物治療原發性高脂血癥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5,24(22):100-102.
R589.2
B
1672-8351(2016)09-006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