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英(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換藥室 平原 253100)
康復新液聯合黃連酊濕性換藥治療壓瘡的效果觀察
張秀英(山東省德州市平原縣第一人民醫院門診換藥室平原253100)
目的:探討康復新液聯合黃連酊濕性換藥治療壓瘡的效果。方法:選擇壓瘡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觀察組給予康復新液聯合黃連酊濕性換藥,對照組僅給予康復新液,比較兩組治愈率。結果:觀察組治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康復新液聯合黃連酊濕性換藥治療壓瘡效果顯著,方法簡單,實用性強,經濟實惠,值得推廣。
壓瘡 康復新液 黃連酊 濕性換藥
壓瘡多見于長期臥床病例,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阻礙局部血液循環,皮膚和皮下組織不能得到所需營養物質,從而失去正常功能,形成血液阻塞的破損和壞死。一旦壓瘡出現,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容易導致原發病的病情加重,延長住院時間,壞死期壓瘡,若沒得到及時處理,可繼發感染引起敗血癥而危及生命。因此,如何有效防治壓瘡是臨床護理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我院內科通過應用中藥黃連酊紗條濕敷聯合康復新液治療壓瘡[1],取得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壓瘡患者5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例,其中,觀察組,男性18例,女性7例,年齡55~80歲,平均年齡(71±3.5)歲;壓瘡最小面積1.5cm×2cm,最大面積12cm×13cm,其中Ⅱ期20處,Ⅲ期4處,Ⅳ期1處;部位:尾骶部10例,內踝部3例,外踝部2例,坐骨結節4例,髖部3例,足跟部1例,肩胛部2例;腦出血所致長期臥床9例,腦血栓不能下床6例,慢阻肺合并心衰5例,慢阻肺合并呼衰5例,心肌梗死1例;患者營養評估:極度消瘦10例,大小便失禁10例,伴有低蛋白血癥4例。對照組男性17例,女性8例,年齡56~79歲,平均年齡(72±3.5)歲;壓瘡最小面積1.6cm×2.2cm,最大面積11cm×12cm,其中Ⅱ期21處,Ⅲ期3處,Ⅳ期1處;部位:尾骶部11例,內踝部4例,外踝部3例,坐骨結節3例,髖部1例,足跟部2例,肩胛部1例;腦出血所致長期臥床9例,腦血栓不能下床7例,慢阻肺合并心衰4例,慢阻肺合并呼衰4例,心肌梗死3例;患者營養評估:極度消瘦12例,大小便失禁8例,伴有低蛋白血癥3例。兩組在性別、年齡、壓瘡面積、壓瘡部位、所致壓瘡的原因以及營養評估等方面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在無菌操作下,清除壞死組織及膿性分泌物,然后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破潰組織,并對周圍皮膚進行消毒,對照組用黃連酊進行覆蓋,然后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觀察組先給予康復新液(四川好醫生攀西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51021834,規格100mL/瓶)進行創面涂抹,再聯合黃連酊進行覆蓋,然后使用無菌紗布覆蓋固定。治療過程中兩組均給予精心護理,對兩組的效果進行觀察比較。
1.3臨床療效評定標準[2]:治愈:患者壓瘡部位皮膚修復良好,潰瘍創面愈合;有效:患者局部潰瘍創面面積縮小,無滲出及分泌物,可見生長明顯的肉芽組織;無效:潰瘍創面不愈合,仍有滲出液。
1.4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愈率比較:兩組經過2周治療,觀察組治愈20例,占比80%,有效5例,占比20%。對照組治愈8例,占比32%,有效12例,占比48%。無效5例,占比20%,兩組在治愈率對比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愈率比較[例(%)]
2.2治愈天數對比:觀察組中Ⅱ期20例治愈最短時間12d,最長時間19d,平均治愈時間(14±1)d;Ⅲ期4例患者治愈最短時間21d,最長時間31d,平均治愈時間(26±2)d,Ⅳ期1例治愈最短時間30d,最長時間38d,平均治愈時間(32±2)d。對照組中Ⅱ期21例治愈最短時間16d,最長時間21d,平均治愈時間(17±2)d,Ⅲ期3例治愈最短時間24d,最長時間35d,平均治愈時間(27± 3)d,Ⅳ期1例治愈最短時間33d,最長時間43d,平均治愈時間(35±3)d。觀察組在治愈時間上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臨床工作中觀察到,多數的患者壓瘡出現在下半身的骨突處,好發部位多為尾骶部、內外踝、髖部、坐骨結節、足跟部等。根據病情可將壓瘡分為4期,其中,第Ⅲ期也叫淺度潰瘍,此期主要是皮膚破潰,出現水泡,伴有膿液流出,若不及時處理很快可遷延至壞死期,導致組織壞死,形成潰瘍,疼痛加重,影響康復增加患者痛苦,潰瘍向深部組織擴展,膿性分泌物增多,局部發黑,可伴有惡臭,引起敗血癥。
治療壓瘡是比較棘手的問題,必須進行有效的治療,加上精心的護理,醫護人員對壓瘡進行治療前,應進行全面評估,全面評估包括全身評估和局部評估。全身評估包括影響壓瘡治療、預后、患者的原發病、治療時用藥情況以及營養情況等。局部評估包括醫護人員需要準確評估患者的壓瘡屬于哪個分期、壓瘡的部位及大小、壓瘡的部位、滲出液、分泌物的顏色、性質、肉芽生長情況等。醫護人員可以通過一些方法減輕患者壓瘡處的壓力,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床頭應保持在30°以下,這樣可以使受剪切力最小。醫護人員在對壓瘡進行治療時應經常改變重量支撐點以減少壓迫,臥位時可用軟枕、氣墊床對患者進行保護。壓瘡患者應至少2個小時由醫護人員進行一次翻身,對瘦小的患者可以間隔時間短些,30~60min就可以翻身一次。醫護人員換藥時將壓瘡患者放置在正確舒適的體位。平時醫護人員應將患者的床鋪整理清潔,床鋪應保持干燥,床面無碎屑。對骨突出的患者,醫護人員應定時按摩,但已發生壓瘡的部位禁止按摩,因用力按摩會加重組織損傷。
在飲食方面應著重調節壓瘡患者的腸胃功能。患者進食時應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微量元素豐富的食物,對壓瘡嚴重的患者可采用靜脈滴注氨基酸、脂肪乳等。患者食用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可以預防壓迫性損傷。醫護人員可以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健康食譜,建議患者多食含有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維生素、礦物質在構建新組織和促進損傷組織的愈合方面是十分重要的。壓瘡屬于慢性病,患者在病床上臥床時間長,同時由于住院時間長,住院費用壓力大,患者往往會產生心情急躁,醫護人員在給患者換藥、敷藥時動作要輕柔。醫護人員在給予患者換藥過程中,可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發生壓瘡的原因、治療時配合點,以及用藥的注意事項。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了解到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預后,這樣患者就對治療和預后更有信心。醫護人員在換藥過程中應輕言輕語,真誠對待患者及其家屬,消除患者及其家屬的不良情緒,通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加快患者的痊愈,減輕患者痛苦,縮短住院時間,促進早日康復。壓瘡多發于高齡老人、中風癱瘓后、骨折后等長期臥床的患者,該病是臨床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壓瘡由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造成,屬于復合性疾病,該病的發病機理為患者身體機能低下,局部組織長期受壓且集中于身體某一較小范圍內,導致該區域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壓瘡治療以藥物治療和精心照顧相結合的方式治療為最佳。我院通過康復新液聯合黃連酊濕性換藥治療壓瘡取得良好療效,康復新液具有去腐生新、通利血脈、養陰生肌之效,因此,聯合用藥療效顯著優于單純給藥,藥物使用簡單方便,安全無毒副作用,物美價廉,經濟實惠,值得推廣。
[1]劉旭琴,邱連利,李韡,等.黃連酊濕性換藥防治Ⅲ、Ⅳ期壓瘡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20):1892-1894.
[2]李香娥,范玲,謝鳳珠,等.紫草油在Ⅰ、Ⅱ期老年性壓瘡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6,32(6):425-429.
R473.6
B
1672-8351(2016)09-00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