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玲
摘 要: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預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有效預習。有效預習需教師依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及學生發展特點設計,以指導學生在不斷學習中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從而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 有效預習 預習單
一、問題的提出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預習習慣的養成使學生終身受益,一直以來都備受教育界關注。那么怎樣處理數學預習使其有效,也就成為一線教師討論的熱點。他們認為,正確處理數學預習,關鍵是教師要正確組織、引導學生預習,正確處理預習后的課堂教學。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并沒有認真、正確處理甚至忽視數學預習。可見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怎樣看待預習,對預習給予恰當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對預習的重新認識不能僅僅停留在理論層次面,更應該結合實際探究數學預習,使其更有效。那么現在,教師面對的首要問題是如何結合實際組織、引導學生預習,以及怎樣處理預習后的課堂教學,使預習的有效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的發揮。此時,筆者對小學數學中的預習也有了些想法,下面主要從預習的意義及如何有效預習這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二、概念的界定
根據預習的定義,筆者認為有效預習應該具備以下特點:教師根據學科特點、教學內容、學生的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引導、組織學生進行預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學生是預習的主體,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預習并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各方面能力逐步得到提高與發展。
三、小學數學預習的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個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①。預習可以給學生提供機會從而滿足他們的需要,與此同時,學生的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鍛煉與提高。波利亞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的,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系。”②而預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自己學習新知識的過程。數學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和連貫性,新知識往往是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正因為數學學科有這樣的特點,所以學生在預習活動中,新知識就難免會與已有的知識結構發生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此時學生會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接著會利用已學知識嘗試著思考、分析、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是學生獨自參與的,而且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長此下去,學生的自學能力必然會得到提高,同時,學生通過預習不斷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逐步形成探索精神,進而激活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當然,以上數學預習的意義必須建立在正確、有效預習的基礎之上才能得以實現,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正確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預習。
四、如何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預習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且沒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還要正確地指導、組織學生預習。在預習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知識點的學習與基本技能的訓練,更要從數學課程的總體目標的達成和學生的發展上進行思考,使得預習目的不是單純地為教師的教服務,而更重要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獲得全面發展,并掌握科學的預習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筆者認為,在指導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數學學科的特點,遵循學生的發展特點,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預習單并要求完成,然后進行檢查預習單,最后教師根據預習的結果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
(一)設計數學預習單
考慮到小學生好玩,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忘和自覺性較低等特點,為學生設計預習單。有了預習單,學生就有了明確的預習方向、學習目的,同時也便于檢查、督促學生完成預習任務。而一個比較完整的預習單必須有以下要求:要求設計難度要適中,符合學生實際水平,使所有學生都能作答;范圍要盡可能覆蓋本課時內容;內容要揭示本課時重點。《課程標本》將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歸納為“四個學習領域”:“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不同的教學內容特點對學生預習的要求也有所不同,采用的預習方法也不同,所以應依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不同形式的預習單。
(二)完成預習單
在開始階段,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限制,還缺乏自主學習的經驗,應將預習安排在課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完成預習單。這樣才能保證預習時間與質量,有利于學生在集體的影響和勞動下養成預習的行為習慣。在學生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后,逐漸減少課內預習,把預習放在課下。但因為一般小學生的自覺性比較差,所以要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預習,認真完成預習方案,還需家長的支持與幫助。由家長指導、監督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達到預期的預習效果。新課改也強調學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要緊密聯系,相互協調。
(三)檢查預習單
檢查預習單是有效預習必不可少的環節。美國心理學家奧蘇伯爾說:“如果要我用一句話說明教育心理學的要義,我認為影響學生學習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先知知識。”強調要“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進行教學。”③這說明了解學生的現有認知結構,正確把握教學起點,成為預習后組織課堂教學中更突出的關鍵性問題。因此,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預習進行指導,還要采取多種方法及時檢查、反饋學生的預習情況,讓預習成為發揮學生自主探索、實踐的前奏,成為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催化劑。此環節應根據不同形式預習方案,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
為了學生更有效地預習,教師為每位學生準備一個預習檔案袋,每次教學之后將預習方案放入對應的檔案袋,并由教師保管。在每個學期中或學期末,把檔案袋發給學生,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預習成長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先讓部分優生試著離開預習方案自己預習,也可以自己設計預習單,或根據自己的想法預習。然后由一些方法好的學生總結交流,其他學生進一步完善,漸漸地,大部分學生都能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繼續、一直為他們提供預習單。相信只要堅持不懈,終有一天所有的學生都能掌握預習方法,養成預習習慣,獨立預習。
五、結語
預習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應重視數學預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預習,尤其在中年級,教師應正確指導、組織學生進行有效預習,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掌握預習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創新能力都得到發展,從而學會學習,適應時代的需求。埃得加·富爾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④需要說明的是:一、二年級可以不預習,但到三年級教師應著手指導、組織學生數學預習,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預習習慣,掌握正確的數學預習方法。
注釋:
①錢如良.淺議小學數學探究性學習的開展及問題.http://www.kecheng.net/2006-1/200612965814.htm.
②李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關于自主創新教學的思考.http://www.vastman.com/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61.
③汪鳳炎燕良軾.教育心理學新編[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6:214-223.
④陳小榮.淺談小學高年級段數學課的預習[J].學科教育數學篇,2007,(8):455.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與學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8-152.
[2]劉鳳翥.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04-209、270-273、305-308、334-337.
[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81-91.
[4]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61-63.
[5]張奇.學習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31-335.
[6]沈怡文.學習方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1-32、87-92.
[7]何素芳.提高數學課預習效果的策略[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2.
[8]胡良華.讓預習復習成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堅實臂膀[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