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小宇 隆平 凌建偉
摘 要: 文章從認知規律和教育的發展角度引出了原生態教學,從教育目的上探討了學生主體的重要性;以事實論證了全方位互動的教學效果;從現代教學所表現不足討論了包括原生態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相融合是一種發展趨勢。
關鍵詞: 原生態教學 自然規律 融合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內在規律,人的認知過程也是一樣。美國心理學家奈瑟的觀點是將人看成是信息傳遞和加工系統;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研究學生的認知過程、認知策略、認知條件,還應研究情感、意志等認知開展的支持系統。隨著社會發展到創新創業時期,教學中已經廣泛地使用多媒體,信息量增加了很多;但人們學習的目的是應用,為了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所以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單純增加信息量不能達到現代教學的目的。如何強化學習效果,提高創新能力,尊重人的認知規律,尊重事物的發轉展規律,回歸原生態教學是值得嘗試的手段。
1.尊重自然,回歸教學本真
學習的目的是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用更接近客觀的觀點對待事物,能更好地改造自然,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即學習目的是為人類服務的。在精英教育時期,人們熱衷于追求升學率或取得好的名次,應試教育在老師和學生中已經形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考試,使學生、老師疲于應付,教學效果不佳,更談不上注重能力的培養;教育工作者有了多年的教學經歷體會到:一段時期以來,我國教育體制下培養的人才,其開拓性、創新性等能力達不到預期。進行教育體制和培養方式的改革成了教育管理部門和教育工作者苦苦思考的問題,這就要求尊重學生的學情,尊重學生的志趣,尊重教學的客觀規律,以學生的“學”為主體,教師的“教”為主導,“教”是引導“學”的,老師鼓勵、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了問題,就會有發現。有一種說法:學生提出問題的水平代表著智力發展水平,提出問題的深度代表著智力的高度。創新是民族的靈魂,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創新始于問題,如果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創新。有了問題,由于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主動、積極地尋找解決的辦法,老師加以引導,由簡到難,學生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強,能力得到提高。
2.實現全方位互動
教學活動必須是合作互動的,所有成員間必須是平等的,老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能強化學習效果。最有效的學習是引領學生在參與親身體驗與主動創新的過程中學習,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是在思考的基礎上,互相啟發、互相質疑的一個過程,在學習過程中,他們會很深入地探究。當學生有了體會和收獲,學習興趣就會提高,課堂活躍,效果好。教師在設計一堂課的時候,要注意把課堂主要時間交給學生,在學生預習時,就要提出問題,包括不理解的和假設的問題。例如:分析化學這一門課程,講到補鈣制劑的測定,就可以讓學生預習鈣元素的性質、特征,相關的物質如碳酸鈣、草酸鈣等特性,以及相關的碳酸和草酸的性質,就可以整理出四套檢測方案:酸堿滴定、配位滴定、氧化還原、沉淀滴定,這些方法都可以用來測定鈣制劑中的鈣含量;同學們選定一種方法后,將配制標準溶液方案給老師判斷后,自己商量著配制,而不是老師配制,在配制標準溶液時,自然要想到溶液的濃度,這就要考慮物質的大致含量、誤差的要求而推算出滴定體積,對一個未知樣品檢測之前的初步判斷和方案設計步驟基本掌握了,這些方法可以舉一反三,學生對檢測方案的設計能力得到了提高。
3.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教學手段由傳統的手寫口授發展到廣泛使用視頻音頻等影像資料,使得課堂授課內容豐富了很多,信息量劇增,但信息時代,學生只要需要資料網上海量的信息可以提供;學生在學習時有如一個觀眾在旁觀,尤其有些學生認為這些資料可以拷貝,之后自己可以重新看,導致參學生與度不高。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設計時多加思考,又要回到傳統教學,組織好課堂,讓學生參與其中,多媒體資料作為一個輔助手段。如分析化學課程中介紹終點的控制,首先講授原理,之后介紹終點控制步驟,接著一定要讓學生親身體驗控制的精細程度,多次練習,有了手感,再看成功控制的案例錄像,對照找出自己還需要改進的地方,再練習,學生終點控制能力和水平提高了,達到課堂的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不是簡單回歸,而是在一個新的高度上的多種教學方法的有機結合。
教育和學習在短時間內是一種目的,從長遠看來是一種手段,有時還可以看做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們應該找準時機采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對待它,才能使教育和學習為人類服務。原生態教學回歸教學的本源,符合自然規律,是教育方法中的法寶。
參考文獻:
[1]陳國選.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2]麻秋萍.原生態教學與問題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