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幼兒園美術欣賞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美術欣賞活動既能為幼兒提供自由想象的廣闊空間,又能提高兒童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創作水平,產生創造的欲望。
作為一種視覺心理活動,美術欣賞從視覺對作品的直觀感受開始,通過知覺與聯覺、統覺而變成情感和意志的過程。我國古代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曾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此揭示了量的積累與質的把握、認識的廣度和理解的深度之間的辯證關系,也佐證了“見多識廣”這一俗話的合理性。在美術欣賞活動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培養幼兒的創造力。
一、創造寬松的環境
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寬松的環境是幼兒敢于求新求異的前提,能為幼兒提供可以自由想象和創造的空間,能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寬松的環境即寬松的、無壓力的、師幼平等的環境。
美術欣賞不存在完全正確的答案,對于同一項內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教師與幼兒一同欣賞達·芬奇的油畫作品《蒙娜麗莎》,有的幼兒會覺得畫面中的人物很有母性,很漂亮,很有親切感,整幅畫面給人感覺很溫暖;有的幼兒卻覺得畫面很黑暗、很冷,會給人有種很恐怖很害怕的感覺等。個體差異使得幼兒有完全不同的體驗。教師要給每個幼兒表現的機會,鼓勵每個幼兒都大膽地說出對作品的看法,并且充分肯定每個幼兒的感受和理解,對于幼兒的理解和感受給予一定的鼓勵。
二、提出開放性的問題
對話法是幼兒美術欣賞教學的基本方法,是指“美術欣賞教育中,教師、兒童與美術作品三者之間的互相作用和互相交流”。
在引導幼兒觀察欣賞對象時,提問:你在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這像什么等,能促使幼兒產生想象的需要和動機,并激發幼兒搜索大腦中的表象,選擇已有的形象組成新的形象。特別是在欣賞西方抽象作品時,幼兒面對高度抽象的圖像和線條,在教師開放性問題的激發下,可以充分發揮發散性思維,再借助想象將這些抽象的圖像和線條與相應的事物聯系起來。如幼兒在欣賞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時,教師問:你在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幼兒把這幅作品中抽象的圖形想象成了一個保齡球、一個妖怪,等等,教師接著提問,促使幼兒在注意主要形象的基礎上,展開有情節的想象,教師再提問:你們能不能創造出一幅更漂亮的作品呢?觸發幼兒進行討論,提高幼兒的創新思維,并產生創造的欲望。
三、分析作品的表現形式
幼兒在欣賞美術作品時,首先要對作品中有具體形象的認識。屠美如在《兒童美術欣賞教育研究》中曾提出:教學實踐證明,對齊白石的魚、蝦圖;徐悲鴻的奔馬,群獅圖;陳永佛的花鳥畫;米勒的《拾穗》;萊頓的《纏線》;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等作品,兒童都非常感興趣。
這些作品描繪了兒童熟悉的事物,或者有一定情節的動態人物,一方面兒童可以通過觀察這些事及人物的神態和身體動作感知作品所表現的主題,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物和人物所處的具體環境及整個畫面的色調構圖等方面感受作品的意蘊,通過對這些藝術作品的欣賞使幼兒對事物更敏感、人物命運的體察更細致和富有同情心,情感體驗更豐富。仍以幼兒欣賞米羅的《人投鳥一石子》為例,當幼兒在欣賞其作品時,教師就可以提示幼兒觀察畫面中的不同色塊,引起幼兒對畫面中不同色塊的注意。為了讓幼兒理解畫家是如何把人和小鳥畫得這樣與眾不同的,教師可以提示幼兒仔細觀察畫面中的人和小鳥,看看它們與我們平時看見的人和小鳥有什么不一樣,畫家用了什么樣的線條和形狀使它們看起來和平時不一樣。
四、給作品起名字
給作品起名字一般是在對作品的內容、形式和意義有了深刻的理解之后進行的。幼兒在給作品起名字的時候,是根據自己對作品所傳達的信息的體驗和理解,并充分發揮想象力而完成的。教師應該鼓勵每位幼兒都獨立思考,大膽發表想法。幼兒通過給作品取名字,能夠引發幼兒對作品內容進行概括,并促使幼兒對畫家作畫意圖的想象。
根據材料進行想象,創造出新穎、獨特、有創造性的優秀幼兒美術作品。幼兒通過欣賞大自然、社會生活、美術作品中美的形象,從而提高美的觀察力、感受力、初步評價美術作品的能力。
五、開展正確評價,激勵幼兒創新
幼兒的知識、經驗、能力都處于幼稚的狀態,無論教師怎樣細膩地指導、啟發,甚至執手授意,他們的作品都不可能完美無瑕。教師應該根據幼兒的作品是否富有童趣,是否體現想象力或創造力等進行評價。只要發現幼兒思維的閃光點,就應及時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一)評價作品提倡鼓勵
評價不是評議好與壞、對與錯,而是為幼兒進一步思考、探索創造機會,是一個再學習和交流的過程。評畫時,依然要多鼓勵、多表揚。因為人的自我意識,首先是他人態度的反映,我們對幼兒的看法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幼兒怎樣看待自己。對于幼兒來說,表揚效果遠勝于批評。英國教育家洛克說:“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尊重與羞辱對于他們的心理便是最有分量的一種刺激,保護它、發展它可以產生巨大的精神力量。”表揚對于幼兒來說是一種肯定,使幼兒更有信心和勇氣繼續創作。
(二)評價的科學合理性
科學合理的評價,可以提高幼兒學習積極性,激勵創造,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帶來的喜悅和自豪。評價要注重過程評價,關注幼兒在美術創作中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活動中及時介紹幼兒有創意的表現,鼓勵幼兒的標新立異、別出心裁。幼兒完成作品后,可以把作品全部拿出來展覽,引導幼兒觀賞,在別人的作品中尋找、發現創新點。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激勵他們探索與創新,張揚學生的個性。教師的激勵評價,是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發展的有力保證。
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兒童對作品進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評價,無形之中就提高了兒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發展了兒童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美術欣賞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選擇各種適合幼兒欣賞的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運用教育學原理探討在美術欣賞教學中,能使幼兒快樂的掌握美術欣賞的基本知識和鑒賞方法,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培養幼兒大膽想象、敢于創新的能力,開闊眼界,陶冶性情,完善健全的人格。